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主编:薛焕炳

绘画:孟鹤群 张俊彦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家乡每条小巷是这样的寂寥,

梦中每条弄堂是这样的悠长 !

昨天在与戴望舒的相遇中,

再次见到雨巷中那把油纸伞,

我心中的江南古城常州,

依然散发出丁香般的悠香。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济美里

明万历年间,城西庄起元进士为官,在旧地新建宅第六进,取名“济美堂”。数百年间,庄氏后人读书家风甚盛,科第不绝,明清两代有 35 人中进士,104 人取得功名,世称郡中盛事。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青云坊之一

古坊为郡中名胜,曾名青云里,德寿坊。贤者平步青云,德者寿比南山。坊间旧有圆通庵、小烈帝庙、独孤桧、社学等。小烈帝庙祭祀隋代司徒陈杲仁,独孤桧则由唐代常州刺史独孤及亲栽。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青云坊之二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穿心弄

北大街与红壁弄之间有窄弄,曰穿心弄。穿心者,自中间通过也。《西游补》第十二回有“青山抱颈,白涧穿心”句即谓此意。此巷南起鸣珂巷,北至府西巷,全长 60 余米,弄宽 1.3 米,行走其间,犹如穿心而过。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锁桥湾

小虹桥至锁桥沿河有小巷,曰锁桥湾,湾以桥名。锁桥又名所桥,桥堍原有递运所,故名。又因位置重要,形如锁钥,邑人改称锁桥。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重修。附近有锁桥庵,即永宁禅院,为千年古刹。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卧龙湾

锁桥百米之外有卧龙桥 ,此桥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桥堍有八角井一口,相传为前明回民沙世荣所凿义井。运河支流自桥下与芦墅河合流,此河便称卧龙湾。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八角井

邑中多见八角井,八,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发也。青山门内,玉带河畔有井本曰“八卦”,里人讹名“八角”。实际上此井石栏纹饰既无八卦,也非八角,而是圆形双井,何故,不得而知。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赵家弄

弄宽不足 1.5 米,位于乌衣浜与三将军弄之间,是常州少数几条窄弄之一。民国九年,锦伦布厂老板赵锦清因企业发展之需,在东下塘择地 7 亩,扩建厂房又建住宅,留出一弄,便于邑人来往,时人称此弄为赵家弄。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西庙沟

顾名思义,沟旁有庙,庙侧有沟,故名西庙沟。“沟”实为河,曰中河,南通漕渠,北抵顾塘;庙即是隋代司徒陈杲仁庙,又称烈帝庙。后来,中河淤塞,遂为里弄,沟成里名。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马园巷

马园者,养马之所也。南宋时,此地为驻军教场;元朝,教场改为军中养马之园,

马园且分数处,分别位于大街与西庙之间。大明初立,马园废弃,遂为里巷,故在城中留下大、小、中、后四条马园巷。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流霞观弄

汉代扬雄《甘泉赋》有“靡薜荔而为席兮,折琼枝以为芳。噏清云之流霞兮,饮若木之露英”句,流霞,神仙之饮也。玉隆观后有流霞观,此为入道者修练之地,后来弄以观名,遂为里巷。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西狮子巷

罗汉路南原有游击府,府署两侧有两巷,府前置石狮一对,邑人便将府东之巷曰东狮子巷,府西之巷谓西狮子巷,清著名舆地学家洪亮吉故居及其西圃位于此巷。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西直街

朝京门外直街也。此街长达二里半,东起西吊桥,西至西圈门,为城西繁华之所。沿途有毗陵驿码头、惠商商栈、篦箕古巷、豆市河、永宁寺、圆通庵、卧龙湾等,著名的城西八景有文亨穿月、篦梁灯火、西城晚眺、石塔积雪、古运风帆等五景集于此段。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双桂坊

“宋氏双子同科,季子三让家国”。宋乾德五年(967),来贤坊内宋维、宋绛兄弟双双进士;时隔 60 余年的景祐元年(1034),丁宝臣、丁宗臣再次双双折桂,县令奉旨将“来贤”改名“双桂”。明洪武七年(1374),常州知府将城东季子祠移建双桂坊,古巷又称季子坊。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玉堂弄

常城以玉名弄者多见,如玉梅、玉带、玉串、玉佩等等,而玉堂弄实为浴堂

弄矣。此弄位于城中,南起双桂坊,北至青云坊,弄内曾开设浴堂而得名。里人犹觉弄名不雅,改称玉堂。此“浴”非那“玉”也。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日辉弄

常州城内有石灰弄、石灰街、石灰桥,里人觉得不雅,遂将石灰改“日辉”。城西石灰弄因民国初在此开设吴公盛石灰行而得名。弄侧有青龙桥,又名虹桥,跨运河支流,俗称石灰桥。东门石灰弄因民国初在此开设居信泰石灰行而得名。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蛤蜊滩

位于青果巷西段市河沿岸,旧有船民上岸以买蛤蜊为生,故名。里名不雅,坊间却是深宅大院,名人辈出,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就居住其中。民国时期,这里又设立多处码头,有快船开往宜兴、溧阳以及城南诸乡。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青果巷(中新桥)

“古运河边小巷深,参差民宅岁痕侵;马头墙恋庆贤去,八字门开阅古今。”乡贤羊汉以此句描绘青果古巷风貌,恰到好处。古巷自隋唐辟巷以来的千余年间,名人辈出,故事叠生,从这里走出的名家有百余人,科举进士的士子有百余位,可谓“一条青果巷,半部常郡史”。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正觉寺

“衣冠佛老履为儒,谁谓君主杂左祛;卖要不羞天宝事,可怜捐己奉苞苴”。此系明

嘉靖年好事者正觉寺内所题无名诗。唐开元年间,六祖慧能二传弟子马祖道一在常开基,建刹曰开元,宋代改额正觉。弄以寺名。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正觉寺附近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西瀛门(西瀛里)

清乾隆年《常州赋》云:“西蠡河三分去路,西瀛里四达亨逵。”隋唐时期,此地

为运河驿道,经驿站通达四方。西瀛一名源于西行衙。常州旧有《古迹志》载:“天禧桥东旧有西行衙,宋建元废。则里名当仿于西行。”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篦箕巷

“朝京门外繁华地,篦梁灯火盛极时;箫笙吹彻文亨月,梳篦香凝宫花枝。”篦箕巷又名花市街,为城西繁华之所,此诗描绘即为当年之盛景。巷内多梳篦作坊,尤以老卜恒顺著称。近百年中,常州梳篦共获国内外金银奖 10 余次。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北大街钟楼

位于甘棠桥堍,大庙弄口,既是地名又是地标,在老一辈的脑海中就是常州象征。宋乾道元年

(1165),郡守叶衡在此建净远楼,明正统年间改称“三吴第一楼”,或称鼓楼,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太平天国兵火,光绪二十三年(1897)再修。民国二年(1913)遭火而毁,民国十五年在废基新建高达 30 米的西洋钟楼。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低坝头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南大街青云坊口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南大街与青云坊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古城之旧墙门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古宅之落地窗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古巷之马头墙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老屋之旧花窗

老常州请记住乡愁(四)远去之小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