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12月的红安,着实比武汉冷了许多。与张守学的会面,却让笔者感受到了红安商人的热情与澎湃。身着黑色修身羽绒服,皮鞋擦得蹭亮,一米八几的个头,走起路来显得稳重且有力道。当他从奔驰车上走下来的那一刻,一股王者的气息铺面而来。

足迹:从一无所有到家财万贯 不变的是情怀

红安自古被称为“黄安”,因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导致当地经济贫困。亦因为独特的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使得红安人走出穷乡僻壤,自食其力,在外另开一片天,使得“黄帮”美名在外享誉天下。而张守学就是“黄帮”新一代商人代表之一。

张守学16岁离家,踏上了去襄阳的学徒之路,先学钣金后学建筑,靠自己一路打拼,历经风雨26载,如今的张守学,已经成为湖北跃州投资有限公司、楚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并且在武汉、襄阳、麻城等多地拥有自己的分公司。

或许,你无法理解一个原本可以过着“土豪”般生活的人却时刻惦记着那口家乡味道的感受,但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守学,多年来经历了社会的打磨以后却越加让他感知到返璞归真的深意,而正是这种乡愁情怀赐予了他一种求真的态度,时刻提醒着他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朔源:成功的人生需要努力

如果说一个人成功是偶然的,但这种偶然中还是应该具备一些必然性。比如张守学。在他的身上,我们清楚的看到红安精神对他的鞭策作用。红安自古以来经济落后,艰苦的生存条件使得一代又一代黄安商人离开家园,外出打拼,这一点在张守学身上得以体现。

1989年,贫困县依然是红安的标签之一,面对家庭的窘困,16岁的张守学开始对闯荡社会有了些许了解,跟着老实厚道的父亲来到襄阳做了一名普通的钣金工。不久,张守学辗转全国各地改学装修工艺,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陕西安康那段跟着师傅学艺的日子。

那一年,跟在师傅身边,张守学瘦得很厉害,因为时刻要为师傅做好服务,做事情需要很勤快。冬天里,起早给师傅打饭、洗衣服成为他日常的工作,冷水洗衣导致双手皲裂,让他在那个冬天感觉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而那时候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粮食却又显得紧张。“幸好还有馒头吃,为了避免饥饿,我每餐只能拼命吃馒头,最多一顿吃6个馒头。”张守学说。

除此以外还要不断加班,但在张守学眼中,这些都不算苦,在他的意识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像打了鸡血一般,重复着每一天的工作,劳累却激情满满。“早上很早起床,晚上加班到很晚,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了还是要坚持,工作的时候打瞌睡成了家常便饭。”张守学回忆。而这一切,师傅都看在眼里,对这个勤劳的徒弟甚是喜欢,将自己的手艺手把手的交给他。

聊到这段经历,张守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岁月总能让人释然面对那些过往经历的艰辛,而生活会给予你最满意的答案。他说:“还记得那一年,我花了一整年的工资买了人生第一辆野马自行车,过年回家骑着这辆自行车比我现在开着的奔驰车还要开心。就是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历练了我。让我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或许我的父母没有办法给予我优越的条件,但是我这么年轻,只要我肯努力,我一定就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6岁离家外出,42岁功成名就,从小工、水泥工到技术员,快速成长为小工头。1996年,他带领着四五十人的建筑队在襄阳从打零杂、砌墙做起,慢慢积累了房屋建筑的经验和信誉。十几年的建筑市场奋斗,张守学从一个在工地上搬砖推车打杂的农村娃,逐渐成长为建筑行业管理精通、技术过硬、善打硬仗的行家里手,从打工仔成为大型劳务队的队长、建筑专家。 每一步都留下了张守学的努力,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他的付出,而每一年他都在收获着。

回报:像茶叶一样慢慢沉淀 回报乡亲父老

早年这段外出工作的经历给张守学很大的人生启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成功他是如此的渴望。而通往成功之路,需要他更加努力奋进,敢拼敢干。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当张守学准备好的时候,机遇来临了。

2001年,张守学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这一年,张守学承接了襄阳一事业单位的大楼改造装修项目,总造价1500万的工程让他挖到了属于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2013年,由张守学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宜城市白庙新型农村社区一期还建房项目于2013年11月正式启动,一期工程占地246.1亩,预建住宅28幢,商铺3幢,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14年7月用时不到一年,14幢还建房主体已经完工,6月底完成了内外粉,当年年底就实现324户居民入住。受到当地政府和还建户一致好评。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公司承建的襄阳宜城白庙新农村建设工程

张守学凭着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信誉,发展成为楚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劳工代表,荣获2013年“襄阳百杰•城市建管先锋”称号,这一年也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

采访间隙,张守学接到了不少农民工兄弟的电话。“喂,张总你那里是否需要人啊?”“张总,明年你工程什么时候开工啊?”张守学说:“年底这两个月不断的接听农民工兄弟的电话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现在工作不好找,做了又不好要到属于自己的工资,他们都在为明年的生计做打算,提前找好老板,年后工作就有了着落,即使现在没有工程做,他们也会隔三差五的给我打电话询问工作的事情,生怕错过了在我这里工作的机会。”

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守学,身上继承了父亲诚信厚道的优良美德,了解农民兄弟的疾苦,对待手下的员工就像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所以农民工兄弟都愿意在他的公司干活。

“事情干完,工资按时发放,在我的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条铁的纪律,我从未拖欠过大家一分工资。”张守学说。“长久以来,良好的信誉铸就了我的口碑,当别的企业出现用工荒的时候,而我的公司做事从来不缺人。”

这也使得施工单位愿意放心将工程交给他。虽然今年全球经济形势整体不好,但张守学表示他的公司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年底外面该收回的账基本都收回了,只是工程量稍微少了一些。少一点没关系,张守学却能确保与政府、事业单位合作的每个工程都能如期回款,他稳重的处事风格,着实为公司避免了很多的风险。业界同行们也特地送了他一个 “张稳当”的 外号。

虽外出工作多年,乡音乡情却在他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吃家乡饭,喝故乡水,使他对故乡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 近年来,张守学开始用实际行动反哺乡亲父老。每年,他都要从县里高中中选出几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定向资助,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以弥补自己年轻时候的遗憾。襄阳、红安等慈善机构也常常会接受到张守学的爱心捐赠。

去年中秋节,张守学回家乡看望村里的老人,给村上的每位老人分发月饼等慰问品。“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人,给我们平白无故的发月饼?”村里老人倍感欣慰、赞许有加。而当村里提出要修路的时候,他更是慷慨解囊,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父老,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已与家乡永河镇政府达成投资意向,征地70亩,计划分两期投资1个亿左右,第一期准备投入6000万元,年生产蒸压砖40万立方,年产值达到1个亿,预计新成立的‘湖北佳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将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张守学介绍说。

去年,他与大别山电厂进行战略合作,完善电厂配套,成立了“麻城恒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大别山电厂废弃物炉渣加工成粉煤灰,以及粗灰一级粉煤灰,年生产销售30万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为电厂多发电、发好电提供有力支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张守学不断为自己充电,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为日后用先进科学方法管理团队奠定了基础。

不怕吃苦的精神,乐善好施的情怀,使得他的事业日益腾飞。 “我们公司自2010年12月6日成立以来,已经拥有一级施工资质,管理团队已经发展为40余人,培养了一大批能独挡一面的人才。2015年楚天建设集团产值已过4亿元,今年会发展的更好。”张守学自信的说。

“我下午要赶去麻城,公司还有个会。”从与张守学见面到结束采访,也就两个小时。大奔载着他 疾驰而去,匆匆的他走了,正如他匆匆的来。

一路走来,他就像茶叶一般慢慢沉淀着,变得散淡而又真实。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红安商人专栏】张守学—乡愁,让我学会返璞归真

本文由《武汉都市圈》副社长兼黄冈办事处主任 杨安明 原创授权发布,其他媒体若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创申请授权,方可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