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陕州,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其北部紧临黄河,与山西省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则环抱三门峡市区。陕州历史文化悠久,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陕州十碗席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十碗席作为我们当地红白事情的宴席还有许多讲究,例如邀请来的乐队是不让去坐席的,也不能让吃十碗席,仅挑其中的六碗,只因旧时称戏子为下九流。老人过世待客如丧一亲,席为“七碗”,俗称七顶十,“七”和“亲”谐音,表示一亲已去。如果双亲都不在了,为“八碗”,俗称八顶十,“八”即“罢”,表示已无老人可敬。另外在过三年时,上完坟回来后,要把门上黄色对联,换为红色,出正席,即吃十碗席。结婚、小孩满月、乔迁等喜事都是吃十碗席,而老人贺寿,就要吃十三太保宴,这里不再细说。

十碗席是依猪肉为主料的菜肴,配以豆腐、粉条、金针《代表山珍》、海帶《代表海味》、胡萝卜、綠豆芽做成的热、凉十碗大菜。热菜香而不腻,凉菜酸甜爽口,营养全面。冷天吃了十碗席浑身热乎乎的。

“陕州十碗席” 已有300余年历史,系陕州名吃珍品。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八,慈禧太后及德宗皇帝从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当地官员为取悦慈禧和德宗,安排当地名厨用十碗席进献。太后和德宗初次品尝纯正地道的十碗席后亲口夸赞:“十碗水席,十全十美。”此后,十碗席历久不衰。

十碗席之所以能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无疑是对十碗席最大的褒奖。十碗席之所以不是六碗、七碗或八碗,其中大有文化,大有学问。简单地说,“十”代表十全十美,有对宾客的敬重之意,在道教、佛教以及旧时故人相逢时都会双手合十相拜;十碗席摆菜的方法是三四三,呈对称性,正是“合十”,意为希望大家吃好喝好,用餐后能过得合合适适、舒舒坦坦。九为大,十为满,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吃饱圆满。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大营麻花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大营麻花始于清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独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别于天津、山西、陕西等地麻花,成为享誉晋、陕、豫“金三角”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

其基本配料为精面、食盐、鸡蛋、糖等,分为甜、咸两种,均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点。解放后,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元贵改进,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形成独具一格的“大营麻花”。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麻花长尺许,色泽柿红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黄焦酥脆,久放不干,营养价值较高。2001年9月27日,带头人刘和平邀请刘福禄老先生炸出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达88公斤的巨型麻花,冲击吉尼斯世界麻花记录,并获成功,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过专题报道。

观音堂牛肉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观音堂五香牛是陕州区的特色传统名小吃。据说在1901年,慈禧太后过道陕县,食用观音堂五香牛肉后赞不绝口,将其列为贡品。它的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厨师一般这样制作:将宰杀后的牛肉剔净骨头,分割成每块数十斤的大块,在加有大半缸水的缸中,放进适量的盐、火硝进行腌制(冬季可腌制数月,夏季一般三天,春秋季节一星期左右)。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陕州糟蛋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陕州糟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采用鸡蛋和黄酒酒糟加工酿制而成。已有百年历史,其味独特,营养丰富,品质醇厚,具有酒香,食之可增食欲、助消化。自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生产,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用料严格、操作精细、工艺讲究,它经自然阳光加温酿制,历时春夏秋冬四季方可制成。位居“陕州四大名吃”之首。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陕州佛手糖糕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水花佛手糖糕,传统特产,可称为豫西一绝。水花佛手糖糕造型别致,焦酥适口,脆而不碎,香而不腻,风味别致,深受当地人们喜爱,凡是外地来往的客人,更是定要一饱眼福,一饱口福。

水花佛手糖糕,不仅味道独特,形状别致,其名字也不同凡响,使人听起来感觉奇异。究其原由,却是与清末的慈禧太后有关。

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侵人北京,慈禧太后带着一班随从乔装难民仓皇出逃,后来在返京途中,路过陕州,要地方官吏做些合味口的吃食侍奉。这位那拉氏平常笃信佛祖,人称老佛爷,但她却是不避荤,不信吃素。什么飞禽走兽,什么山珍海味,没有不享受到的。这次返京途中,所到之处,要吃要喝,地方官伺候得这位老佛爷满意的,往往得到赏赐提升。稍有闪失,自然要倒霉。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陕州五香面豆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三门峡人与黄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传统小吃——面豆,是祖祖辈辈黄土人制作的传家美食。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家家都要炕面豆,一是为了招待客人,二是在过年时大人、小孩都有零食小吃。面豆酥脆可口,方便携带,也能长时间保存,具有养胃、开胃的作用,后来就成了豫西一带人出门远行时携带的小吃,

制作时间也就不局限于腊月二十三了,而成了具有浓郁农家特色的风味小吃。面豆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用精制的小麦面经过揉面、发酵、搓揉成条、刀切成如大豆一样的颗粒后用白绵土做介质焙烤而成。不同的作料就有不同的风味,巧手的媳妇还能够做出不同形状的面豆来。

因其味道的酥、脆、香、耐保藏、具有养胃、开胃的作用,就成为豫西一带人出行远游和重大节日待客的特色小吃。

陕州区菜园东寨面豆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选料到工艺上进一步精细,再加之其村特有的白绵土和天然井水,生产出的面豆外观洁白、入口酥脆、香气浓郁,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久闷不食和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具有久存不霉变,不加任何添加剂,而成为豫西地区面豆生产的品牌,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食者喜欢,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

2400年历史的陕州美食,每一款都它独特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