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TOP10,居然與我們無關?

近日IESE对全球174个城市的智慧化进行了评估,分别从9个维度:经济、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国际辐射力、流动性与交通、社会凝聚力、科技以及城市规划,这些维度被认为是真正智慧和可持续城市的关键因素,因此老蒙认为还是很有权威与价值的。

评出的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TOP10: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雷克雅未克、哥本哈根、柏林、阿姆斯特丹、新加坡、香港。还好,香港是中国唯一上榜的城市,可中国大陆无一上榜TOP10,意料之中。

上榜的各个城市各有特色,比如伦敦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它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在人力资本、国际辐射力方面全球排名第 1,在治理、城市规划方面全球排名第 2,在流动性与交通、科技方面全球排名前 10。其表现最差的是社会凝聚力(64)和环境(35)两方面。再看看亚洲上榜的两个城市:东京是亚太地区排名最高的城市,居全球综合排名第 4 位。在经济(3)、环境(6)、人力资本(9)方面表现最好,在社会凝聚力方面的表现最弱(74)。新加坡,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系统的创新城市(计划到 2022 年推出类似的公交车),其在科技方面排名全球第 2 并不令人意外。同时,它在国际辐射力方面排名全球第 3,在环境方面排名全球第 7。而最弱的表现是在流动性与交通方面(55)。

香港这个重要的港口和全球金融中心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最好的成绩,在该维度上位居世界第 1 。“香港智慧城市蓝图计划”等举措就旨在利用创新和科技来应对城市管理和生活质量等提出的挑战。香港在国际辐射力方面的表现也不俗,居该维度世界第 4 位。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7 年以来,香港在整体指数中的排名令人瞩目地前进了 17 位。不过,考虑到该地区近期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它的社会凝聚力排名第 111 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没有中国大陆的城市在列?

这些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真是如火如荼,概念多,投资大,各种新技术应用场景各类超级大脑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转型干智慧城市了,你争我斗地圈地画牢,但纵观整个行业,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城市的业务、数据、服务的互联互通仍在梦想的道路上,革命尚未成功,大伙仍需努力。

IDC在其最新报告中称,到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的支出将增长12.7%,达到25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IDC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说,在中国市场上最热门的三项投资是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的治理和数字管理。在2020-2024年期间,这三个领域的总支出将继续超过智慧城市总体投资的一半。

BUT,似乎世界智慧城市排行榜年年与我们中国大陆的城市无关,我们做得真的很差吗?认真思考一下,老蒙个人认为以下几点:

1、 中国大陆智慧城市起步晚,基础差,很多城市连基本的信息化都没有搞好就直接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队伍中,上上下下都感到很懵逼。

2、 顶层设计跟不上变化,政策在变,管理层在变,产业在变,城市定位也在变,花了不少钱搞了个高大上的顶设,很难落地很难持续。

3、 城市病太多,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谁知一口都吃不好,问题如何排序,核心在哪里,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没有想清想透。

4、 光是智能化智慧化是不够的,机构改革、管理制度、服务意识、前瞻能力等全方位都要跟得上,否则建了一堆东西,人与机构没有智慧起来,没用。

5、 智慧城市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智能城市建设存在基础参差不齐、部门各自为政等系列问题。

6、 我们的硬件很厉害,用十年的时间就可以超过别人五十年的积累,可是我们的软件呢?

中国有部分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其实还是相当不错了的,至少在国内做出了名气,比如杭州、深圳、上海等,国内自个搞个排名,它们一般都名列前茅,就好像国内专家一致评估认为某某高校已达到世界一流大学那样,有点自娱自乐。尽管如此,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投入大,概念大,论坛多,评奖多,专家多,厂商多,自2012年提出试点智慧城市建设至今全国已有超过500个城市要干智慧城市,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我们可以预见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要干好智慧城市,绝非易事,一方面你先想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结构、建设模式、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这是基础,也是保障建设效果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才是想清楚建设内容,总体原则是以人为本,以解决产业与民生问题为优先,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公共管理、产业园区等。


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TOP10,居然与我们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