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窝家的你焦虑了吗?为什么?

淘气小夕


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即便不是疫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人焦虑。不过大家不必过分紧张,我们要分清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的区别。焦虑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是我们在紧张状况下呈现的一种情绪,例如在公开场合演讲,遇到危险的事情等。但是当焦虑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让我们对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过度的担心忧虑,就会变成焦虑症。

疫情期间,我想大多数人的焦虑源来自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收入的减少,家庭关系,孩子们在家的教育等等。对于这些我们普通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大可不必焦虑,做好眼前的事情,活在当下,三四月份平整自己的耕地,播撒希望的种子,八九月份自然会有收获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少一些苛求,多一些自信和自我激励,接受自己不够完美的状态。另外,建议大家多锻炼,学习,放松,调整自己的心态,善待自己和他人,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不要让焦虑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次旅程


不焦虑。因为在海外日常生活本来就很枯燥,没有国内高铁地铁的发达公共交通,没有国内那么多美味可口的饭店餐馆,更没有国内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因为晚上不安全。早出早回的生活的生活模式,更多的是呆在家里跟家人相处的时间。



安姆妈妈


疫情窝家的我感到焦虑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做什么可以化解这种情绪?

疫情起,没有红包没有鞭炮没有活动的春节,宅在家,莫名的焦虑情绪开始干扰我们的生活。超长的寒假,我们也高兴不起来。延迟开学,家里的神兽像脱缰的野马,让我们常常感到烦躁不安。

老师们纷纷在Q群和微信群上宣传防疫知识,上网课,为我们鼓劲,心理疏导,但我们仍然觉得自己“特别惨”“很烦恼”。这是很正常的。其实疫情下许多在一线战斗的人们及接受隔离观察的人们,比我们更加紧张和焦虑,甚至强烈地感到孤立、缺少社会支持,面对疲劳和焦虑感觉无力。做什么可以化解这种情绪呢?

建议保持进步情绪,丰富居家生活,避免“精神倦怠”和“情绪枯竭”,进行情绪宣泄,走出负面情绪阴影,化解焦虑烦躁情绪。

一、从小“我”到大“我”,缓解个人情绪。

关心祖国母亲山水病毒侵袭,感受武汉告急,华夏齐心。感恩九州奋起,白衣逆行,八方支援,打赢战役。用身边的榜样激励自己,让我们的爱心,捎去我们的温暖,也温暖我们自己。将自己的遭遇放到对社会的价值、自身行为对抗击疫情的贡献层面上来理解,进而得到情绪上的安慰,缓解由于社会角色冲突带来的精神压力。

二、丰富居家生活,挖掘内在驱动力

为尽快消除精神上的疲倦、懈怠、焦虑等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努力丰富居家生活,挖掘内在驱动力:

1.和孩子制定宅家学习计划。每天陪孩子学习或阅读20钟。帮助孩子找到上网课的途径,鼓励孩子战胜懒惰,经常让孩子说:“我行动,我收获!”“我也是战疫小英雄!”,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孩子的同时,成长自己。

2.享受天伦之乐,降低生活压力对情绪的干扰。和孩子做做家务、美食、画战疫手抄报、唱战疫歌曲,增进亲子关系。

3.正视自己的情绪反应,悦纳自己,通过居家运动等方式进行宣泄。

三、鼓舞自己,增强信念,用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激发精神力量

1.回顾一段让你感到幸福的生活经历,帮助你消除疲劳倦怠,重新振作精神。

2.做做自己以前想做,却一直没时间做的事,带来额外的精神动力,对抗疲劳和倦怠。如居家看一部好看的电影,追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养一盆美丽的花。

综上所述,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我们调动自己内心的资源,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