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许多人一年到头晚睡早起,忙忙碌碌,最终却是一无所获。

有的人打电话没人接,发广告没人问,甚至连客户都沟通不上;

有的人开店、囤货、搞促销,最后却是赔钱赚吆喝;

还有的人整天忙着找项目,报课程,学案例,最终也是屡试屡败。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勤奋未必定有收获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发愁业绩?为生意苦恼?为赚钱困惑?

营销,往大了说叫生意,往小了说叫买卖,真正能赚钱的,都是精明的人。

精明人的精明之处在于头脑,具有觉察力和思辨能力,

能洞察人性,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关键,能够灵活创新。

我们学营销,就是要解决如何赚钱的问题,

通常我们只看到别人赚钱的结果,却搞不懂别人是如何赚钱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不赚钱,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赚不到钱。

这就是不会思考造成的, 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善于发现问题是基本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发现问题的难点,在于揪出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有因才有果,要改变结果,就要从原因入手。

就像孩子发烧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是因为感冒?积食?出痘疹?长牙?还是惊吓?

如果医生不能确诊具体的原因,就没办法对症下药。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不赚钱。

但不赚钱是真正的问题吗?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赚钱?

赚钱,是个多因一果的东西,

市场、产品、竞争、用户、渠道、价格、流量、促销等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赚钱的结果,

如果你找不到那个真正的原因,你就无法改变不赚钱的局面。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困惑,感到迷茫,但很少能有人找准问题症结。

找不准症结,就摸不清方向,走不出困境。

一、产生迷茫的两种情形:

迷茫,就像迷路,让我们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迷茫是一种结果,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如此迷茫呢?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产生迷茫的两种情形

迷茫产生于两种情形:

一种是超越现状,产生新的追求的时候:

比如:想创业却不知道选什么项目、想提高业绩却无从下手、想找个好工作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另一种是现状变糟,产生新的压力的时候:

比如:顾客流失业绩下滑了、原来的营销方法失效了、经营成本上升了、工作失宠、考核更严格了......

所以,迷茫并不可怕,迷茫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压力,

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准迷茫的根本症结,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二、导致迷茫的三种原因:

导致迷茫的原因,通常有三种:想不到,不会做,做不好。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导致迷茫的三种原因

1、想不到:

第一种情况:目标不清晰

有些人压根就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只习惯指令性工作,从来不去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自然就容易迷茫。

还有些人把想法当目标,看似有目标,但目标过于笼统,

要么不切实际,要么没有执行步骤和时间节点,最终也没法实现。

比如:有人说挣钱就是我的目标,

但具体要挣多少钱?什么时间内完成?用什么办法挣钱?

自身具备哪些条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是否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没有系统规划,那目标就只能是个想法。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为什么缺乏思考能力?

第二种情况:缺乏思考能力

还有些人是自己一想就一锅粥,别人一讲就恍然大悟,其实这是缺乏思考能力的表现。

缺乏思考能力,通常表现为三个情况:

a、抓不住主要矛盾

有些人遇到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半天却想不到点子上。

抓主要矛盾,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不住主要矛盾,关键是辨别不清导致问题的本质原因。

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当月销量,

那究竟是要扩大流量?还是要调整价格?

是要优化文案?还是要塑造产品价值?

是要搭售赠品?还是要刺激转介绍?

这么多影响因素,各自对销售的贡献有多大?哪一个才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

只有借助数据指标对比,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快速有效地改善销量。

b、孤立地看问题

有些人一遇到问题就会陷到里面去,只会就事论事,

学了很多案例和方法,却不会举一反三,缺乏想象力。

为什么我们总会孤立地看问题呢?

一是缺乏系统的知识框架,所学的知识点串联不起来;

二是忽略了事物与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这种人过于封闭自己,排斥陌生人和新鲜事,凡事只考虑自身和眼前,不考虑外界环境。

这就容易导致遇事打不开思路,缺乏思考的维度。

一遇到问题就蒙圈,不知道往哪儿思考。

别人不说,什么都想不到;别人一说,什么都明白。

其实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游泳馆与保险,有直接的关联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游泳馆都是充值、打折、送礼品,距离近,数量多,竞争十分激烈。

有这样一家新开的游泳馆,一没有名气,二没有客户基础,如果同样搞促销,肯定没什么竞争优势。

那他们怎么做的呢?

他们直接推出儿童游泳免费,结果吸引了大量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游泳。

但是他们靠什么赚钱呢?

他们安排专门客服照看孩子游泳,然后把家长带到旁边的房间喝茶,顺带介绍保险业务。

他们看到家长等待孩子的两小时无聊时间,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客户沟通场景,

结果通过向家长推荐保险业务,获得了更可观的收益。

c、静止地看问题

有些人总是后知后觉,没有危机意识,不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

习惯一层不变地看问题,意识不到环境的变化,

或者是虽然也注意到了环境变化,却想不透这些将会对营销带来什么改变。

比如,以前商品不丰富,谁有货源,谁就能赚钱;

以前没有电商渠道,谁有线下渠道代理权,谁就能赚钱;

以前传统媒体是主流传播渠道,谁投得起广告,谁就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可现在互联网时代,商品过剩,货源泛滥,各种电商渠道层出不穷,

各种自媒体、微信群、朋友圈等传播渠道遍地开花,

仍然有大量的人把货源、代理权、广告机会当做稀缺资源,

甚至不惜投入几万、几十万去抢夺这些资源,

以为只要掌握了这些资源,就可以一劳永逸、坐等赚钱,结果可想而知。

哲学与营销,有关系吗?

曾经我们都相信学习无用论,觉得哲学没什么用,

世界观和方法论,逻辑与辩证法,离我们太遥远,跟赚钱更是完全不搭界。

但是,当我们需要去解决各种营销和生活问题时,需要独立思考时,

才发现,哲学与逻辑,才是决定我们思考能力的底层基础。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为什么不会做?

2、不会做:

导致迷茫的第二个原因是不会做。不会做,主要是能力问题。

能力不足通常体现为几个方面: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

我们知道需求就是商机,把握需求才能引导用户,可我们不知道如何洞察用户需求;

我们想要引流增粉,却不知道如何寻找精准流量,如何吸引用户;

我们想要推广产品,却不知道如何写文案,如何提高转化;

我们知道用户对广告不信任,却不知道要如何建立用户信任;

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学习提升。

各种专业书籍虽然很多,但纯靠自学未必能够领悟精髓。

各种付费课程很多,但也良莠不齐,筛选起来费时费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技能的提升,除了专项的系统学习之外,还需要刻意的练习。

学习提升认知,练习培养技能,学而时习之,边学边练,才能迅速提高技能。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为什么做不好?

3、做不好:

导致迷茫的第三个原因是做不好。

做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内因影响,也可能是外因影响。

有时候即便我们掌握了好的方法,却未必能顺利达成想要的结果。

因为知识是抽象的,而实践是具体的,

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中,每个人领悟能力不同,执行能力也不同,

可能需要反复地实践,多次的试错、总结、优化才能得心应手。

有些人可能是一时掌握不住要领,方法应用不当;

还有些人是信心不足,努力不够,一旦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

还有些时候,目标本身也决定事情的成败。

如果目标过于抽象笼统,我们就会无从下手。

如果目标定得不切实际或过于艰巨,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和焦虑,通常也会选择逃避。

还有些目标任务需要团队支撑或技术支撑,成败结果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好的方法,都是从不断地试错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可以是来自自身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是来自他人的实践经验。

如果有人带,当然更好;如果没人带,那能够找到同频的人相互交流经验,也能抱团成长。

三、导致迷茫的根源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何一遇到营销问题就迷茫?

导致迷茫的根源

概括而言,想不到,是因为对自身和环境认识不清,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因为自身适应不了客观环境。

迷茫的根源,就在于处理不好自身和环境的关系。

只有深刻认识自身和环境,诊断出自身迷茫的原因,才能走出迷雾,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