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回老北京胡同,云逛北京鲁迅博物馆

“自古以来

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穿梭回老北京胡同,云逛北京鲁迅博物馆

《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鲁迅先生的名言不断刷屏,很多朋友再次被鲁迅先生的铁骨铮言所感动,激发出了战胜疫情的无限动力。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负重前行,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的脊梁。


1924-1926年,中国的脊梁在哪里呢?


不如让我们穿梭回老北京胡同里的北京鲁迅博物馆。一起看看那个时代的风景


穿梭回老北京胡同,云逛北京鲁迅博物馆


关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是为了纪念和研究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都残疾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中小学生教学活动实验基地。馆区内包括鲁迅旧居及鲁迅陈列展览。


鲁迅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购入后自己设计改建成的,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的居所。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直到1926年8月离开北京去往南方。此后,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他先后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曾在此小住。鲁迅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精彩华章。


1947年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逝后,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旧居,将其暗中保护起来。1949年10月19日,时值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旧居正式对外开放。次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1954年初,在旧居旁建立了陈列厅,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目前馆藏文物、图书等藏品7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9件。


穿梭回老北京胡同,云逛北京鲁迅博物馆

走进鲁迅故居,仿佛时光倒流,将人们带到了鲁迅先生以笔做投枪的岁月。这座精巧的小四合院中,有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树虽已年过九旬,却依然健朗挺秀。南北房各有3间,东西房各有1间,近百年的时光过去了,这座故居中的一切都保存完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穿梭回老北京胡同,云逛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屋中,有一间房后,凸出了一块面积约8平方米的空间,被称为“老虎尾巴”,这儿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有一张普通的三屉桌,放着高脚煤油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人。东面的墙上,正对书桌,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照片背面有藤野先生亲题的“惜别”二字。鲁迅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鲁迅曾幽默地将“老虎尾巴”称为“绿林书屋”,来调侃自己犀利的文风。


如果你也对鲁迅的故事好奇,想到北京鲁迅博物馆感受那个年代的气质,可以上咪咕圈圈,云游北京鲁迅博物馆,为满足和丰富广大人民疫情防控期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在移动》项目计划,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与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讯无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近期精心打造、强力推出了“云博物馆”5G直播公益活动。本周上线北京鲁迅博物馆,不用人山人海,不用汗流浃背,不用口罩护目镜消毒酒精……你只需要准备好沙发、保温杯,再选一个舒服的姿势就可以感受鲁迅的风采。


穿梭回老北京胡同,云逛北京鲁迅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