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如其人,像牛一樣在銀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醉了酒是豹子胆,醒了酒是兔子胆,借酒说事小心点,白吃白喝看白眼,喝酒应事躲远点“

时常躲在酒楼角落里自言自语的老二两活得通透。虽为世间苦难人,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规矩,每天只喝二两酒,不多不少,就二两,不麻烦他人也不占他人便宜,给个角儿就好,吃着自带的菜就着酒,老二两的幸福如此简单。

老二两是寂寞孤独的,他往那一坐,浑身上下都透着沧桑感,故事就嵌在他那杂乱稀疏的白发上、额头的褶皱上,却无人能触碰一分,同时他又是值得人敬重的,佝偻的身躯蕴藏着厚重如山的力量,对于有些人来说他是无关紧要的糟老头子,但对于接近他的人来说这就是一根需要仰望的精神支柱,失去了他,世间便少了一份颜色。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老酒馆》:老二两

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老戏骨牛犇将《老酒馆》中的老二两这个角色演绎地入木三分,戏份不多,却将那股子道不尽的沧桑与坚守挥洒的淋漓尽致,他历经七十三年打磨的演技倾注在这个角色上,犹如窖藏了七十三年的老酒,一经揭开,便香醇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牛犇老师

1、一辈子,一件事

巴菲特曾说:“专注于一件事,花点时间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许多人成功的奥秘”

时间线拉回1941年

那个时候牛犇还不叫牛犇,叫张学景(改名缘由后文细述),年仅6岁的他便遭遇了人生第一大苦难,父母双亡,接着就被在北平中电三厂(后来的北影)当司机的哥哥接回抚养。那个时候,他跟着哥哥住在在北平中电三厂前院,后院住着非常多的演员,其中就有可以称作是牛犇电影引路人的谢添。

小小的牛犇穿梭在前院后院,接触了众多的演员,由于他机灵勤快又懂事,时不时地帮着演员们跑跑腿,甚至有时演员外出时还帮着照顾他们的孩子,很快就赢得一众演员的喜爱。在北平中电三厂的生活对于牛犇来说无疑是快乐的,在这里他得到了许多演员比如谢添、韩涛、齐衡等的关爱和温暖,同时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演员梦就在牛犇小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谢添与牛犇

接着来到1946年

11岁的张学景迎来了他的首次触电。沈浮导演的抗日剧情片《圣城记》缺了一个饰演“村童小牛子”的演员,身为男主角的谢添立马想到了院里的小朋友张学景,就把他推荐给了沈浮,于是一个小顽童就晃晃悠悠地踏进了演艺道路,谁也不会想到这一踏就是七十三年。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牛犇在《圣城记》中饰演的小牛子

由于《圣城记》的成功,张学景被众人所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牛子”,后面也有了更多的演戏机会,《天桥》、《苏夙记》、《满庭芳》、《秋瑾》、《青梅竹马》等都有他的参与,1948年得到了《清宫秘史》的儿童角色演出机会,同年被白杨推荐去香港拍摄电影《火葬》中她的“小丈夫”角色。在临行之前,张学景特请谢添替自己改名,谢添说:“大家都叫你小牛子,你又属牛,那就再添三只牛吧”,于是张学景就变成了牛犇,犇者,跑也,自奋不停,牛犇这一跑就是七十三年,参与的作品不计其数,塑造了上百个令人记忆深刻的角色。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圣城记》主创合影:前中小孩为牛犇

对于牛犇来说,他这一辈子就专注于演戏这一件事,从11岁开始演戏,至今已过七十三年,依然在演艺道路上孜孜不倦,像头老牛般默默地在银幕耕耘着,将演戏当成了毕生的事业,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很多演艺工作者以及观众的敬仰和喜爱,被誉为“影坛常青树”,一路过来斩获了第三届、第二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以及第六届、第二十届、第二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等多项奖项,2017年为了表彰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被授予了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牛犇获得终身成就奖

2、像牛一样奔跑

牛犇曾说:“我就像牛一样在银幕上跑了一辈子”

自出演第一部电影《圣城记》开始,牛犇陆陆续续参演的作品不计其数,前前后后塑造了上百个角色,他对每个角色的演绎都是认真严肃的,每次都会细心揣摩角色的动作、表情、台词,并将它记录下来,现在牛犇家里还存有一本厚厚的文件夹,里面都是历年来的角色档案和工作记录,他对每一个角色的追求都到达了苛刻的地步,这是一股牛劲,而正是这股牛劲支撑着牛犇一直在银幕上奔跑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著名剪辑师蓝为洁曾这样评价牛犇:一个小顽童,经过近半世纪的水银灯前磨练,他能驾驭各种不同心态的角色,塑造众多神采各异的银幕形象,难怪观众中有一句话,“中国只有一个牛犇,四牛奔驰”。

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的牛犇

著名剪辑师蓝为洁,代表作品:《巴山夜雨》、《城南旧事》

对于大家将自己比喻为牛,牛犇是非常高兴的,但他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然后所有的力气都用于耕种,牛的这种奉献的精神是他比不上的,但是牛的韧性和牛劲,勤勤恳恳耕耘,这点倒是跟他很像,他直言自己一路走来克服了各种困难,不管是人生的坎坷还是演戏的艰辛,完全是凭着一股牛劲。牛犇的牛劲在克服演戏的艰辛上体现格外明显。

62岁的牛犇在拍摄电影《梨园生死情》时由于骑的小毛驴受惊被颠下去,脑袋朝下撞在了石坡上,当即休克,后被送到医院,胸骨错位,肋骨断了两根,被医生建议卧床两个月修养,但由于担心剧组拍摄进程,就请求医生打了吗啡止痛后,叫人抬着回到了剧组,以惊人的毅力硬是用3天的时间拍摄完了自己的镜头;74岁的牛犇在拍摄《假大侠》期间不慎把胳膊摔断了,为了不耽误拍摄进程,就叫一个骨科医生跟着,硬是把戏份拍完,但等拍完之后才发现胳膊已经错位了;80岁的牛犇在拍摄《海鸥老人》时有一个跳湖的场景,当时剧组担心牛犇老师的身体,就建议使用替身,但被牛犇一口回绝,坚持亲力亲为。…………

从影七十三年来,牛犇因拍戏受过了大大小小的伤,以至于老伴常对他说全家最担心的人就是他,因为好多次他出去拍戏后接到的电话报的不是平安而是险情,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依然像只老牛一样奔跑在银幕上,不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

3、结语

牛犇老师,名如其人,像牛一样在银幕上默默耕耘了七十多年,演小角色演成了观众喜爱的演员,这里面有多少艰辛我们可以想象一二,而他硬是凭着一股牛劲,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角色负责的态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取得如今的成就。牛犇老师如今已八十四岁高龄,却依然奋斗在银幕上,他的这种生命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