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大连落户新政

4月21日,大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的《大连市户籍迁入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定》的制定出台“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坚持人才全部引进、高校毕业生全力吸纳、严格控制城市老龄化率增长、彻底放开金普新区和北部地区落户限制,同时健全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抓好统筹推进。”具体讲就是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限制,吸引年轻技能人才落户;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落户;不断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的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

《规定》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六个放开、四个取消、四个调整、四个新增、一个放宽”。

六个放开

(一)以学历和年龄梯度为基本条件,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对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二)以职称评定等级和年龄梯度为基本条件,全面放开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落户限制,对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三)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和年龄梯度为基本条件,全面放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人才落户限制,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重点解读:上述提到的“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简单讲就是按照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级和年龄梯度,各类人才可以直接办理落户,没有其他限制。

(四)全面放开金普新区和北部地区落户限制。

(五)以在大连市有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条件,放开年轻子女投靠我市户籍父母落户限制。

重点解读:投靠人员在40周岁以下,其父母具有本市户籍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申请落户。

(六)放开已婚人员随迁的配偶、未成年人子女应当同时办理的落户限制,放开随迁人员有工作的应当先办理工作调动的落户限制。

重点解读: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办理自己落户,也可以在配偶、子女中选择任意一人或多人随迁落户,不要求配偶、子女必须一起落户。

四个取消

(一)取消新市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

(二)取消主城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中“购买非住宅的,要求有合法稳定住所”条款。

(三)取消主城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中“就业社保缴费基数”积分指标项。

(四)取消投靠落户政策中“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条款,以有合法稳定住所为落户基本条件。

四个调整

在主城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中:

(一)调整“缴纳社保年限、申领居住证年限”积分分值,累计满5年即分别取得该积分指标项最高分,不再附加其他条件即可在主城区落户。

(二)调整“拥有合法产权房屋”积分分值,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积分占主要比例。

(三)调整“年龄”梯度积分分值,吸引年轻劳动力落户,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

(四)调整“失信人员”扣分分值,引导公民守法诚信。

四个新增

在人才落户政策中,新增35周岁以下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中级工落户条款。

重点解读:为年轻技能人才落户打开政策通道。

在主城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中新增三个积分指标项,并赋予相应积分分值:新增“新生代农民工”积分指标项;新增“兵役情况”积分指标项;新增“本市公交驾驶、消防、殡葬服务、民办教育、护理及保安”等特定公共服务领域积分指标项。

一个放宽

放宽税收贡献者落户条件,鼓励全市企业、个人、个体工商户积极依法纳税。

据介绍,《大连市户籍迁入管理若干规定》全文及相关办理落户手续、流程等内容,可关注“大连治安”微信服务号、官方微博@大连户口、头条号大连户口 浏览查阅,并可在线互动提问咨询解答。下一步,大连市将配套出台《规定》的实施细则,对各类业务办理的地点、手续、流程、时限等进行全面优化,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落户服务。

解读的同时,大连市要求各相关单位结合“六个放开、四个取消、四个调整、四个新增、一个放宽”工作内容,同步抓好整体推进。其中引进人才落户工作由组织、教育、科技、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对各类人才及其获得的科学技术奖和职业技能竞赛奖励的认定工作;政策性审批落户由教育、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退役军人事务、体育、外事侨务、税务等部门为政策性审批落户对象出具认定手续办理落户业务;综合积分落户由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医疗保障、城市管理、税务等部门做好综合积分落户各类指标类别、积分分值的设定和认定;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方面由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医疗保障、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逐步平等享有教育、结业、社区卫生和医疗保障、城镇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方面将加强财政投入,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