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是全真教创始人,为什么周伯通是他师弟,而不是徒弟?

JessicaPan


老顽童周伯通见证了全真教从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周伯通的武功由王重阳所传,二人属于亦师亦友。周伯通天真烂漫不喜欢被约束,王重阳深知周伯通的性格因此没有强迫周伯通加入全真教。

一、全真七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王重阳抗金失败后,创立了全真教。全真教创立之初只有丹阳子马钰追随左右。王重阳作为一派之主首要做的就是广收门徒,只有这样才能开枝散叶。随着全真七子陆续拜入全真教,王重阳在江湖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有时江湖上的事需要有人代表全真教去处理。全真七子武功平平,王重阳身边又没有得力的助手,只能让周伯通以王重阳师弟的身份代表全真教。

第一次华山论剑时,王重阳让周伯通观摩天下五绝的比试。王重阳为了死后有人能克制欧阳锋,带着周伯通远赴大理。即便周伯通在大理皇宫闯出大祸,王重阳也不忍心责罚周伯通。中神通羽化之前把《九阴真经》交给周伯通,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全真七子的实力太弱了。丘处机作为全真七子之首,只能在江南七怪面前耍耍威风。丘处机打不过欧阳克、梅超风等人。连梁子翁、沙通天、彭连虎等人都能和丘处机过招。王重阳呕心沥血悟出的天罡北斗阵,瞬间被欧阳锋破了。

二、王重阳和周伯通关系最近,王重阳对周伯通因材施教

在周伯通心里王重阳的地位永远排在第一位。王重阳把周伯通带入武学世界,并且毫不保留的传授周伯通武功。周伯通不喜欢做的事,王重阳从来不强求。王重阳知道周伯通属于“心平何须持戒,行直何须参禅”的类型。周伯通适合在尘世间修行,于是王重阳把道家精髓告诉周伯通。周伯通谨记师兄教诲,在追求武功的同时追求无上大道。周伯通到耄耋之时,齿落而后生两鬓重新长黑发。周伯通已经进入道家清静无为的境界,初窥长寿的门径。周伯通在尘世间修行,比全真七子在终南山全真教修行的效果还好。

王重阳、洪七公、黄药师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会墨守成规。对于周伯通、杨过、黄蓉这样的武学奇才需要因材施教。洪七公打破传男不传女的常规,把帮主之位传给黄蓉。神雕时期北丐和西毒的对决,从表面上看洪七公和欧阳锋斗气,实际上洪七公看中了杨过的人品和天分。洪七公知道黄蓉之后再无优秀的年轻人,因此把丐帮绝学打狗棒法的招式传给杨过。一旦杨过再得到黄蓉的认可,黄蓉会把打狗棒法的心法传给杨过。事实证明洪七公眼光独到,杨过最终成为新五绝之一。

辈分只是一个虚名,越有真本事的人越不在乎这些虚名。周伯通和郭靖拜把子,和杨过以兄弟相称。王重阳并没有给周伯通加上紧箍,而是充分释放周伯通的天性。王重阳的情商相当高,把世间的犄角旮旯看的很透彻。

三、尽量贴近历史

王重阳祖师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创立全真教后收全真七子为徒。重阳祖师羽化后,丘处机道长又创立了全真教龙门派,成为龙门派祖师。王重阳祖师门下的弟子们,秉承济世救人的理念深受广大信徒的尊重。金庸先生为了尊重王重阳祖师,把王重阳描写成武林神话。如果周伯通成为王重阳的弟子,就会变成全真八子与历史极为不符。王重阳选丹阳子马钰作为全真教第二代掌教,寓意全真教重修行轻练武。

周伯通又道:“我师哥和他那七个弟子天天讲究修性养命,难道真又能修成不死的神仙之身?因此牛鼻子道士我是不做的。”——三联版《射雕英雄传》第十六章

既然王重阳是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的天下第一,王重阳的传人不可能太差。周伯通取代王重阳成为第三次华山论剑之首也在情理之中。王重阳把周伯通领进门,周伯通在此基础上自创七十二路空明拳和左右互搏术,为全真教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结:周伯通从射雕一直玩到神雕,最后成为顶级高手。周伯通的武功超过黄药师、段智兴等人,仅排在郭靖和杨过之后。王重阳打破了传授武艺之前必须拜师的传统,将毕生所学传给周伯通。周伯通心中空空,让王重阳羡慕不已。王重阳觉得周伯通有资格和自己平辈论交,因此王重阳和周伯通以师兄弟相称。


雨缘竹读书


因为老顽童周伯通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个地主老财,家境殷实,曾经供养和支持过全真教主王重阳。

和全真七子不同,老顽童周伯通并没有加入全真教,王重阳一直对他以兄弟相称,故在小说里有师弟一说。


首先,周伯通的身份和全真七子不同,他对王重阳而言,是施主身份,两人平起平坐。

而且周伯通并没有加入全真教,只能算是全真教的人,在王重阳死后,对全真七子有“监护人”的资格。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解释得也很不错,老顽童周伯通天真烂漫,性格如顽童一般,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守不了全真教的那些戒律和条条杠杠,王重阳对此很清楚,并没有强迫他入教。


第三,中神通王重阳和周伯通的这一层关系非同寻常,以至于周伯通后来和瑛姑私通,南帝段皇爷只能强忍住没有发作,而一度想成全他们。

段皇爷心知肚明,看在王重阳的面子上,只能忍气吞声。

换做另外一个人,段皇爷绝对不会如此委屈。


果然,在王重阳去世之前,他并没有把《九阴真经》托付给大徒弟马钰,也没有传给全真七子里面武功最高的丘处机,而是委托给了师弟周伯通。

这不单是出于周伯通的武功比全真七子要高出许多的考虑,而是周伯通在王重阳的心里分量最重。


孙少侠品金庸


关系不太好理清楚,属于金庸定位的含糊描写!

楼主非常喜欢看金庸大师的小说,金庸的小说中六有许多悬念,风清扬,独孤求败,扫地神僧等。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就是王重阳和周伯通到底是什么关系。原文中王重阳和周伯通是师兄弟关系,但是还是有几个疑问。一、他们师傅是谁

王重阳是全真派的创派祖师,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师傅是谁,周伯通也没有说过,只是说和王重阳很早就认识,但是也没有提到师傅。事实上周伯通的武功是王重阳所教授,说是师兄弟,其实是师徒关系。

二、王重阳为什么不娶林朝英

王重阳和林朝英堪称金童玉女,林朝英不只一次表达过对于王重阳的爱,但是为什么不娶林朝英呢?原文中给出的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但是我觉得很扯,成不成家和抗击外族有啥关系。郭靖抗元的时候不是还叫黄蓉怀上郭襄了吗

三、林朝英为什么要立下往王重阳遗像吐口水的传统

原文中接任古墓派掌门的人,都要向王重阳的遗像吐口水。这个行为很奇怪,林朝英是武林奇女子,即便是和王重阳的感情不成也不应该有这种很怪异很低级的举动

四、一灯为什么要出家

原文中说,一灯因为瑛姑的私生子被裘千尺挟持。没有出手相救,导致愧疚,而后看破红尘出家。但是我还是有疑问,一灯知道瑛姑和周伯通私通后,非常悲愤,王重阳知道这件事后把周伯通带到一灯面前请罪,一灯故作大方把瑛姑许配给周伯通,周伯通不愿意,反而把定情信物还给瑛姑。我这里为什么说一灯故作大方,因为如果真心实意,那么后来瑛姑私生子被劫持,一灯就不会不愿出手了。这里可以看到,一灯是很憋屈的,我觉得应该是王重阳的缘故,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即便是平民也是不共戴天的,何况一灯当时还是王爷。一灯即不按武林规矩一决生死,有没有放下这段感情。反而后期无奈出家,应该迫于王重阳的压力。

五,王重阳为什么传给一灯先天功

原文中,说王重阳自感大限已至,为了压制欧阳锋,把先天功传给一灯,让他来帮中原武林压制欧阳锋。但是其实是说不通的。欧阳锋远在西域,而一灯在大理,退一万步说真的预感欧阳锋要来中原,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一灯身上,一灯在大理国啊,事后也证明一灯辜负了王重阳所谓的希望。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是王重阳为了平息一灯的怒火,以先天功换取一灯对于周伯通的怒火。至于后来那套说辞,很有可能是串供

六,周伯通为什么没有取瑛姑

原文中说,周伯通对男女情爱并无感,但是原文又有如下描述“有一天,欧阳锋和欧阳克带了毒蛇到了桃花岛上,想要迎娶黄药师的女儿,这时候欧阳锋的一条毒蛇迷路了,正好咬到了周伯通,周伯通在中毒后昏迷的时候口中说道“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

这说明在内心深处,对于瑛姑是很爱的,但是迫于某种压力不敢造次,周伯通无法无天,唯一就是惧怕师兄王重阳,可见压力很有可能来自王重阳

综上,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王重阳是gay,周伯通是他的娈童。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那么上述的几个问题就全部迎刃而解了

一、师兄弟不过是隐人耳目

二、他是gay

三、林朝英住到终南山后很有可能得知真相,所以不耻所谓第一人的所作所为

四、憋屈啊,一灯可能得知真相,只能窝囊一辈子

五、交换,并且后来一灯和周伯通的说法可能是串供的。王重阳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去切磋,观摩

六,不敢,周伯通深知师兄的厉害

PS,在电影《东成西就》里也有类似的猜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