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意外險怎麼選啊?太多個險種了,已經懵了?

心花朵朵開


你好,團體意外險其實並不難,瞭解自己需求,找到對應產品就可以了。一般團體意外險包含以下幾個保障責任:


意外身故/傷殘、意外傷害醫療 、意外住院津貼 ,具體每一項再根據實際情況做選擇。

1、意外身故/傷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保額,最低10萬起步,高至100萬/人;


2、意外傷害醫療:需要注意兩點,賠付比例及免賠額、是否包含社保外用藥及賠付比例

如果選擇0免賠,保費就比有免賠額的要高,如果選擇包含社保外用藥及0免賠,保費又上一個臺階;意外傷害醫療的保額,一般為主險的10%,有些也可以單獨選;


3、意外住院津貼:50元/日起步,其次是100元、150元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除了以上情況外,你還要知道自己企業的員工一般屬於哪個職業分類,不同職業分類費率不同,風險越大費率越高,有些保險公司對於5、6類職業會拒保,職業風險越低可選產品和公司越多。


友情提示下:團意險只是給員工提供的一項福利,並不能很好的轉嫁企業風險。比如正規企業都會給員工上社保,社保裡面的五險中有個保險叫工傷保險,這個是轉嫁企業用工風險的,但因工傷保險也不是所有因工發生的問題都可以賠,所以有些企業會單獨增加團意險。


工傷保險可賠: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或工作時間非工作場所內(出差)員工發生意外事故或造成職業病,相關殘疾和醫療費用可以通過工傷保險來賠付。

工傷保險不賠:對於工作時間以外的意外風險、因工造成停工留薪的工資福利待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償金、社保外用藥、生活不能自理停工留薪期間的護理費等等;


意外險可賠:不區分時間和場所,沒有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一說,只要不是除外責任項下規定的場所或情況造成的意外傷殘或身故均可通過意外險賠付。

意外險不賠:誤工費、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停工留薪的工資福利待遇、職業病不賠、法律訴訟費用不賠。。

如果企業只買了工傷保險和意外保險,其實真的發生因工意外,企業依然需要自己承擔部分責任,比如停工留薪的工資福利待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社保外用藥、生活不能自理停工留薪期間的護理費、法律訴訟費等等。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兩類保險的被保人均為員工個人,也就是說假如發生工傷意外或職業病,保險公司的賠款是直接打入員工賬戶,與企業沒關係,如果員工或家屬通過法律途徑向企業索賠,企業是必須再做賠付的。

但是如果企業此前為自己同時購買了僱主責任險,可以很好的覆蓋以上風險,因為僱主責任險險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都是企業,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員工因工意外傷害,保險公司會把相關賠款打給企業賬戶,再由企業賠付給員工,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企業對員工應承擔的相關責任。不用再擔心員工或家屬通過法律途徑來索賠。


總結,一個企業要想很好的規避用工風險,同時也能提高員工福利,不能只靠工傷保險和意外險來解決,必須要加保僱主責任險,否則就會造成保障有缺失,企業存在風險漏洞,萬一觸發員工因工意外傷殘或死亡,企業仍需要自行承擔一定賠償!


保險小三


團體意外險就是針對某機關、某團體、某企業或特定人群而設計的一款意外險。它這款保險對被保險人的職業年齡有不同的要求,職業類別不同費率也不同,一般是從事越危險的職業,保費就越高。還是不太清楚的話可以撥打保險公司的電話仔細詢問清楚。我記得平安保險公司是有推出團體意外險的,可以登陸平安好生活保險商城仔細瞭解一下團體意外險。

如果只是公司開年會、外出出差一段時間需要團體意外險的話,買團體短期綜合意外險就可以了。


我們的愛


1、將老闆利益和員工利益分別考慮

團體保險是由公司出錢保個人的險種,與個人自己上保險是有所區別的。但大部分公司的購買思路選擇一般都是按照個人險進行選擇,比較典型的就是老闆出錢把員工利益保全了,而老闆利益保少了。其實在保險利益中,有員工身故、門診、傷殘、手術、住院等,其中員工傷殘、身故是老闆利益,而門診、手術、住院等是員工利益,這一點是很多保險代理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因此,這兩者之間應該分開進行考慮。

2、把售後服務放在第一位

對於一家上團體意外險的公司而言,真正耗費人力的,往往是出現理賠要求時,尤其是出現人身傷害事故,耗費的人力和時間都會比售前的多出幾倍,對於普通門診類的小理賠,發生的幾率是非常大的。而在選擇團險時,他們的思路重點放在少花錢多保障上,其實各家保險公司在相同條件的價格差別不是很大,所以售後服務能夠能企業放心是應該優先考慮的要素。

3、選擇有能力處理勞資糾紛的代理人

團體保險是公司和員工的利益平衡手段,還是一個簡單的員工福利。當員工發生意外傷害時,尤其是發生了人身傷害事故時,保險的理賠幾乎必然伴隨勞資糾紛。企業應選擇有能力處理勞資糾紛的代理人,一旦發生勞資糾紛,可以利用過去經驗為雙方提出專業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