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幾乎停擺的電影行業,是否有短期復甦的可能?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於見

  2020開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肺炎疫情,攪擾了無數的行業與消費市場。而此前備受期待的電影市場,首當其衝,也因此終結了很多電影從業人員對新一年的幻想。無論是劇組停拍,還是院線停業,都讓這個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有業內人士預估,截止目前,疫情給全球電影業帶來的損失至少350億,而其影響的持續時間,目前形勢仍然不夠明朗,難以預測。

  1月20日疫情爆發後,貓眼票房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18日的9123.6萬到23日的2554.8萬,但自1月24日除夕開始,春節檔賀歲劇斷檔,大盤票房數字歸零。儘管四月已至,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國際上的防疫形勢依然嚴峻。國民在經過了近2個月的全民防控健康教育後,自我防護意識加強,外出消費的頻次仍然難以恢復,因此也嚴重影響了線下影院的客流量。儘管娛樂行業的企業也逐漸復工,恢復運轉,但電影票房似乎依然沒有復甦的跡象。

  多部電影試水線上首映,影視娛樂線上需求劇增

  在影院停業情況下,中國電影參與出品、發行的《奪冠》《唐人街探案3》《急先鋒》等電影,原計劃於除夕當天上映,已全部取消,目前已紛紛通過在其它國家首映、線上發行的方式尋求自救。

  值得一提的是,原定於大年初一公映的《囧媽》,因為疫情而撤檔,隨後選擇與字節跳動合作,而合作條件是字節跳動斥資6.3億購買播放權,並在其企業旗下多個平臺免費播出。從此,也開創了電影通過網絡在線首播的歷史先河。

  《囧媽》免費線上公映的消息公佈後,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字節跳動旗下的12個App均已佔據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排行榜的熱門應用。除此以外,原計劃於2020年2月14日發行的影片《肥龍過江》,也因國內院線無法上映轉戰至愛奇藝線上首發。

  電影發行方與市場端的數據表明,疫情期間,宅文化流行。在院線電影撤檔期間,觀眾觀影向線上轉移,貓眼研究院3月發佈的調研結果顯示,自1月21日至2月20日一個月時間內,觀眾人均觀影數量7部,平均每人每4天左右觀看一部電影,觀看10部以上電影的重度電影愛好者在男性觀眾和低線城市佔比較高。  

疫情之下幾乎停擺的電影行業,是否有短期復甦的可能?

  在觀影渠道上,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依然是主流,佔比超過80%。可能受春節檔影片《囧媽》線上放映大肆宣傳的影響,其上線渠道“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的觀眾觀影比例也較高。

  除此以外,貓眼研究院調研結果顯示,觀眾對疫情過後觀影的意願增強。約七成觀眾選擇在疫情結束之後聚餐吃飯或者去影院觀影,其中3成觀眾表示了強烈的觀影意願。

  在劇情選擇傾向上,其中,更多觀眾在疫情期間選擇喜劇類型影片,科幻、劇情、動作類型次之。而觀影動機,多數處於放鬆身心,打發時間,因此驚悚/恐怖、災難、戰爭/歷史類型影片在疫情期間的關注度,也較平時更高。

  種種跡象表明,線下影院的停擺,壓抑了人們對於前往影院的觀影需求,因此也刺激了其娛樂消費“替代品”的線上觀影大流行,大爆發。

  網絡大電影更名網絡電影,電影互聯網化或成新趨勢

  2019年10月底,成都中國首屆網絡電影周,網工委聯合“優愛騰”三家視頻平臺發出聯合倡議書,第一條就是,將過去統稱的“網大”(網絡大電影),正式更名為“網絡電影”。有行業人士認為,此舉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洗刷觀眾對於網絡電影的認知,以便區分網絡電影和上線視頻平臺的院線電影的根本區別。而本次線下院線無緣參與瓜分娛樂需求滋生的市場,自然會一定程度拉動線上消費。

  據云合數據,僅1月24日到2月6日這12天,就有30部網絡電影上線,且日均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24%。自2月以來,《巨鱷島》、《法醫宋慈》、《東海人魚傳》、《少林寺十八羅漢》等網絡電影的線上變現不俗。也有數據表明,1月份上線的64部網絡電影中,其中的12部分賬票房突破一千萬。由此可見,網絡電影的爆發力,也不容小覷。

  由此可見,網絡電影行業也逐步走向了規範化、市場化的運營階段。該行業在腳踏實地的同時,如果能抓住這次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或許能夠給電影產業帶來新變革,甚至新一輪的洗牌。

  不過,從貓眼研究院公佈的調查數據來看,傾向選擇影院觀影的需求背後,是人們對於數月以來被壓抑的社交需求使然。因此,疫情過後,線上網絡電影是否依然能保持其強勁的商業化能力,依然是一個未知數。畢竟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如果沒有疫情,人們依然選擇看網絡電影。  

疫情之下幾乎停擺的電影行業,是否有短期復甦的可能?

  另外,據愛奇藝《2019網絡電影報告》:2019年,網絡電影共上線789部,同比去年下降49%,同時播放量也同比增長24%。這也表明,網絡電影的上線產量下降的同時,內容質量有所提升。而其內容覆蓋的類型,也呈現出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

  網絡電影頭部公司淘夢影業CEO陰超表示,口碑是院線電影的生命線。他認為院線電影就像大賣場,大家隔段時間才會去一次,所以買東西都會精挑細選;而網絡電影更像便利店,餓了渴了即買即走,不太挑剔。但是從行業的角度,即使是開便利店,也需要把口碑和品質做出來。

  從這種角度分析,網絡電影雖然有短期的紅利,未來可期,卻也面臨著內容方面的較大挑戰。

  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波及全球,復甦尚需時日

  3月過後,疫情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國際上的電影市場也同樣遭遇重創。例如,原定4月2日英國公映、4月10日北美上映的《007:無暇赴死》宣佈推遲7個月上映,成為首部因疫情宣佈推遲上映計劃的好萊塢電影。由此,一些電影節、影視展覽也面臨了取消的壓力。例如,世界最大且最具有影響力的視聽與數字內容交易會、作為法國電影節電視頻道官方活動的法國戛納電視節近日宣佈取消國際電視市場(MIPTV)活動。  

疫情之下幾乎停擺的電影行業,是否有短期復甦的可能?

  隨後,原定3月24日至4月6日舉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也於上月宣佈,電影節及第18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18)將延期舉行,以杭州展區為例,作為年度成交額超數千萬美元的影視展來說,其損失是空前慘重的。而此類展會的延期舉辦,意味著本就處在寒冬階段的國內影視業界,將會面臨更加長期的寒冬期。

  而從影視娛樂產業視角分析,全球院線票房嚴重受損,已成定局,保守估計超過350億。而國內影視項目的營收,主要來自國家防控政策、行業變局、市場需求縮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已經上映與尚未上映的電影陷入進退兩難的艱難選擇局面。

  影視行業的核心環節是內容製作,受疫情影響,製作週期的延長已成為客觀存在的難題,雖然日前北京電影局發公開信,表示將會推出優化政務服務、支持重點項目、做好企業保障三項政策來確保行業正常運轉。但不少影視從業者都不敢抱有樂觀的心態。例如,據媒體報道,一位經紀人小文認為:“從目前客觀現狀分析來看,今年影視行業不會比去年好,還依然是艱難的生存局面。”

  目前的現狀是,一些年前因為疫情擱置的影視項目,雖然陸續恢復拍攝製作,但是限於核心演員卻無法再接下其它的項目影響,原本計劃參演的項目也隨之受到影響。而對於尚未接戲的演員來說,可能要等到下半年,因此,影視從業者停薪待崗,也已成普遍現象。

  由此可見,影視娛樂行業的特殊性,以及疫情影響的範圍,已經波及全球。而其導致的結果,影響的是國際化的影視娛樂市場。而在國內,疫情影響的,不只是某一家影視公司,更多的是一個彼此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影視經紀公司、電影製片廠、以及相關的產業鏈。

  政策維穩加企業自救,關聯企業互助共渡難關

  針對疫情,從中央到地方,在2月份都出臺了相關穩定發展政策,扶持文化影視產業。首先,在基礎的社會保障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在社保、公積金、就業等方面都給予了企業和職工一些福利。

  從地區來看,為了助力影視文化行業解決當前的危機,幫助從業人員提振信心,不少省市地區根據文化影視產業的實際困難和主要訴求,研究制定了扶持電影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北京,出臺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

  除此之外,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等地也紛紛發佈了助力電影產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的相關措施,全力以赴保障企業資金鍊不被斷掉。包括針對文化企業及創新文化金融產品進行減免租金,提供預備貸款渠道,支持文化產業企業復工等。

  除了政策扶持,一些企業也紛紛出手,助力影視行業早日復甦。例如,有媒體報道,阿里影業聯手餓了麼上線千家影院外賣服務,與近20個影管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在線上搭建了賣品外送服務的渠道,幫助消化影院銷售春節檔囤積的庫存食物與飲品。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影院系統平臺鳳凰雲智,在疫情解禁後將為全新開業的影城提供6個月免費服務,並將和網商銀行、阿里影業旗下的文娛金融保險服務平臺娛樂寶一起,為影院恢復營業提供資金支持。萬達電影擬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債務類融資工具,以募集資金來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償還債務,補充流動資金等用途。

  由此可見,雖然電影產業在這次疫情中被按下暫停鍵。但是其背後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產業鏈合作企業的支持依然給力,這也為疫情之後的復甦注入了根本動力。這也讓人們看到了電影產業復甦的新希望,更彰顯了電影行業產業化、生態化已現雛形。

  觀影需求依然強勁,電影產業的復甦只是時間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電影產業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線下院線無法正常營業,且因為各種原因仍然處於蕭條期。但是,觀眾觀影的潛在需求有增無減。因此,疫情之後,電影娛樂行業也凸顯出一些新動向與新趨勢。  

疫情之下幾乎停擺的電影行業,是否有短期復甦的可能?

  首先,復工難仍是當務之急。電影產業和市場的復甦不僅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和支持,也需要行業內的自救和互救。因此,在國家各個企業復工的同時,電影產業相關的企業、電影院也需要在確保響應國家防控政策的同時,順利恢復電影拍攝、製作、正常開放影院等工作,保證產業輸出端的供給。

  其次,內容創新漸成趨勢,短期有望出現創新題材電影。新冠肺炎疫情的空前災難,以及期間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給電影從業者提供了豐富的原始素材。而依託內容創意、生產賴以生存、發展的電影企業,將會出現一波充滿新意的精彩劇本,也因為編劇相關工作並未受此影響,而得以前置。因此,也有人預言,不久將會出現相關題材的電影展現在觀眾面前。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次災難對人性、社會經濟結構、民生服務等的一次大考,也引起了人們對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思考。相關影視的主題,也可能因此得以拔高與昇華,從而打破國內目前影視題材不夠新穎,立意不夠創新的瓶頸。

  再次,短期內有望爆發“報復式觀影”大潮。如上文針對貓眼數據的分析,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依託與內容載體,影院類電影的觀影需求依然強勁。而因為疫情,被壓抑已久的線下觀影需求,可能在疫情之後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因為這種客觀需求的存在,也讓影院類電影的業務復甦,票房數據迴歸指日可待。

  從目前的市場表現及調研數據來看,電影票房出現井噴只是時間問題。一方面,因為春節檔、節後囤積了大量優秀的電影作品,蓄勢待發。另一方面,頭部鴻篇鉅製的電影大片及中小製作成本的電影將會利用疫情期間的閒置時間,悶聲練習內功,從而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意內容定位,有效宣發渠道,來獲取生存空間,以維持整個電影行業的生態平衡,實現多元化、長足的發展。

  互聯網+電影借勢逆襲,與線下院線共同發力

  疫情期間,網絡電影的數據飆升,也讓網絡電影成為了電影行業貢獻營收的主力軍。其作為院線觀影服務的補充,也讓電影產業互聯網化的趨勢浮出了水面。

  而且,春節期間,《囧媽》主動撤離春節檔的院線排期,也開創了一種院線電影從“線下”走向“線上”的新模式。儘管徐崢此舉被指違背了傳統電影產業的遊戲規則,造成了以橫店營業為代表的一些電影製作方、發行方、電影院不同程度的受損。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這是傳統的院線電影走向線上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疫情來襲時的一次空前契機。雖然看似帶有電影行業自救的偶然性,但是也有時代進步與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疫情過後,因為人們宅在家裡吃喝玩樂的習慣已經養成,甚至是在互聯網消費並不普遍的三、四線城市,並非主流的中老年人群,也受到了集體的線上消費教育。因此,電影互聯網化的一進程可能會被加速。而在這方面,近期《肥龍過江》對《囧媽》模式在線上引發的高度關注,就是最好的明證。

  2020年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後,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都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任何社會公共事件的影響,都可能是無法預料,甚至難以控制的。而人類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而對於國際化也越來越明顯的電影產業,也概莫能外。國內的電影娛樂產業,也無法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獨善其身。而在國內的疫情雖然已被初步控制,但是國際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電影行業下一個真正的春天,可能還沒來臨。

  只是,其潛在需求的長期存在,以及在外部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巨大推動下,也將醞釀著更大的能量,或許將在不久的時間內,出現大爆發。讓我們一起期待,電影產業領域的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