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goalblue

本周话题

一说起共享单车,你首先想到什么?今天,为蓝想跟大家聊聊单车背后一个特殊的人群——单车猎人。

中国需要多少共享单车?上海突破了百万辆,成都平均5人摊1辆。

单车多得扑了出来,挤占人行道阻碍交通……

一直致力于维护文明秩序的单车猎人们也连连呼吁“忙不过来”。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从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成为了许多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一个APP,几块钱的费用,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与此同时,它又成为了一块人性试金石,单车“坟场”、恶意占有等现象开始出现。“单车猎人”由此而生,用个人的力量默默维护共享单车的秩序。

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2017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小区内,一位市民骑着共享单车,从被人为堆在一起的共享单车车堆前驶过。车堆足有一个人高,其中包括摩拜、ofo、bluegogo的共享单车。据附近一位烧锅炉的师傅介绍,共享单车被人叠起,或与其在小区内乱停占道有关。

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着力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企业,自去年拉开市场大战。如今这些赤橙黄绿色的单车,在为大众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乱停乱放也占用了公共空间和资源,扰乱了城市秩序,与其“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的初衷相去甚远。

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今年2月,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肯定了共享单车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好方案。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竞相进军二、三线城市,整个行业加码竞争、无序投放的乱象,却与其初衷渐行渐远。

单车猎人的出现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更多的问题,还需要使用者和企业共同去规范整个市场。

关于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为蓝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的创始人兼执行长子雯曾提出:

  • NGO的角色是培育社会基础,提出社会和环境问题,倡导公众关注和改变。

  • 商业公司能够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也只有商业的介入,才能加快产业的进步,吸引更多公众关注。

  • 有了社会基础,商业解决方案,政府也愿意提供政策支持,在NGO、商业和政府三方聚力的时候,一个社会问题才有可能最有效的得到解决。

共享单车的出现的确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方便,尤其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在共享单车这条竞技之路上,早已不是由市场范围和投放数量来决定企业的生命。希望共享单车企业能够在投放的同时,也能有更好的单车管理机制,不浪费社会资源,不给地球增添负担,采用更有效的商业模式方能走的更远。

关于共享单车和单车猎人,你想说点什么?

本文素材来源于澎湃新闻、腾讯新闻,为蓝整理,公益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