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共享单车?

两大共享单车巨头遭遇变局,
共享单车,离美好未来还有多远?

在经过2016、甚至是2017年上半年的狂飙之后,共享单车,似乎迎来一个特殊时期。

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都面临了变局。

摩拜单车,以27亿美元把自己卖给了美团。

ofo先是抵押400多万辆车,从阿里获得17.7亿元借款。接着, 3月13日,ofo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本轮融资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

它们作为共享单车的两大霸主、行业标杆,从昔日的高歌猛进、备受资本追捧到如今的变局。共享单车行业,还有灿烂未来吗?离美好未来还有多远?

再见,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如果挤掉泡沫、优化经营,小规模盈利还是有可能

共享单车的模式本身还是租赁模式、租赁经济。租赁单车市场还是拥有一定的规模,还是有获得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可能。但是,前提是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泡沫问题、经营问题。

1. 挤掉泡沫

——共享单车规模没有想的那么大,现在泡沫太大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共享单车呈现出的是一种过热状况——对于共享单车的规模想的过大、经济效益过大的认识。

而共享单车的真实经济效益规模,实际上与想象中相比,要小的多!

共享单车本质还是租赁模式,租赁市场一直都小于购买市场。

例如:以房地产市场为例,2016年房地产销售12万亿、租赁市场1.1万亿。

地产租赁市场大约为地产销售市场的十分之一。

1.1万亿的市场绝对是大市场,足够支撑起众多企业,几十万从业者、甚至百万从业者。

自行车市场则小多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内自行车行业的巅峰时期,如今自行车市场规模已经小多了,2015年,中国制造、内销的自行车总金额约在273.6亿。

就算共享单车普及、扩大用户,渗透高一些,即使它和售卖市场比例超过10%,达到20—30%,甚至更高,它一年的规模不过一百亿左右,净利润不过八、九亿左右。

而参与共享单车竞争企业达到几十家,短短两、三年时间,共享单车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400亿,即使行业走向盈利,把这些投入的成本收回,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可以说,目前对于共享单车的行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的认识,有很大的误区。

如果不纠正这个误区、挤出泡沫,共享单车的下一面一个问题优化经营就难以得到重视。

毕竟,只有清醒认识到真实行业规模,才更加重视精益经营的重要性。

2. 优化经营

——降低成本、提高产出

目前,共享单车经营,与正常的企业经营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有太多问题需要优化。

1. 降低成本

① 降低野蛮竞争成本

市场上众多共享单车疯狂跑马圈地竞争,都在大规模投入,投放单车数量远超市场需求量,达到需求量几倍,这种野蛮竞争导致众多资源被浪费、成本高。

再见,共享单车?

② 降低产品成本

共享单车引入一些新的技术,例如:增加了识别等技术和硬件,它的产品成本也大于传统单车,这些导致成本大幅增加,需要优化,通过精益生产、技术升级等降低成本。

③ 降低道德破坏成本

一些破坏行为,同样推高共享单车的成本,几个主要共享单车品牌的损坏率曾一度达到30%左右,远超个人自购自行车消费的破损率。

再见,共享单车?

南昌大量共享单车被抛进赣江 城管半天捞出600多辆

④ 降低运营成本

一些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仅受到没收处罚(一些城市收缴的乱停、乱投放的单车堆的惊人),同时乱停、乱放现象,也加大了维护、管理成本。

例如:一些共享单车甚至停在了高架桥上。

再见,共享单车?

△城管队员清理高架上的共享单车。

2. 提高产出

此前,共享单车的收入部分,与成本相比还比较弱,收入低,而且一些企业曾经推出各种超低价特惠活动(免费骑行,每月1元骑行等),让收入产出更低。

一方面是市场规模小、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运营成本高(腾讯《一线》曾报道ofo每月的运行支出高达4-5亿元)、产出低,使得共享单车难以步入正常盈利状态,甚至是缺乏明确盈利模式。

这种状况下,企业难以进入良性自我造血状态,行业难以进入良性发展。

因此,共享单车必须要认清行业现状,进行精益经营,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

如果共享单车不解决泡沫、优化经营问题,走上良性发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共享单车做的毕竟是生意!

做生意就要注重投入产出比,不能持续亏损,要想办法努力走到盈利状态,只有进入盈利状态,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才会更大。

对于共享单车而言,同样如此,只有挤去泡沫、优化经营,实现盈利,共享单车行业、企业也才能健康发展!

相反,如果不能解决泡沫、优化经营两大问题,走上良性发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