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

一德格天1


魏蜀吴起源于陈寿的《三国志》。

当时是西晋的司马炎,晋朝继承于魏,魏继承于汉,自然不可能再搞出个汉来,否则魏晋不成了乱臣贼子?

虽然俩家的行为如此,但不能如此说不是,人家可是走过正经程序——禅让的。

失败者没有话语权的,这跟鄙视不鄙视没什么关系。

要是诸葛亮真的北伐成功,你猜蜀汉怎么处理刘协?

要知道,当初刘备称帝前,先给刘协发丧,称献帝被逆贼曹丕所害,可人家刘协活得好好的。

所以啊,历史这东西,知道就好,没必要掰扯的太清。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能笑话谁呢。


卧牛说历史


史家“易汉做蜀”其真实目的是为刘备称帝行为进行遮掩与开脱,为“尊刘贬曹”创造条件。第一、刘备称帝建“汉”是公元221年,而那时曹丕已篡汉一年有余。尽管曹氏得位不正,但从当时以及后世演化情况,来看,曹魏怎么说也是承续东汉大统的后位王朝。第二、大凡取得一个政权除了实力以外,还有就是道统或法统的正当性或合理性。刘备多年来在外面打着“中山靖王”之后招牌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政治向心力”,增强自己实力,如果当时其真有力量灭曹的话,哪一定是代汉帝而自坐,不一定比曹操更好,只是没有机会验证罢了。刘备称帝建“汉”时,既没有皇帝的旨意,也非皇帝的近支和原拥帝大臣的追随,而是自己与身边人拉起的杆子,当不得正统,做不了正朔,因此,称“蜀”不仅回避了正当性合理性的问题,而且为“贬曹尊刘”政治操作增加了更大弹性运作空间。





徐大乎


公元220年,曹丕于洛阳篡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因刘备自认其政权是大汉王朝的延续,称国号“汉”,因四川之地古称“蜀”,刘备政权,史称“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于建业称帝,建国号“吴”,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后来,史学界和民间,多把这段“三国时期”称为“魏、蜀、吴”是为了把“蜀汉”区别之前的西汉和东汉。如果,称“魏、汉、吴”容易引起误解。“魏”和“吴”还是原来的称谓,是因为“三国”之前没有统一的王朝国号是“魏”或"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