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扶貧·故事 | 助力醫療脫貧,臨潭患兒獲“心”生

用文字記錄,用真情講述。

今天的“民進扶貧·故事”系列,一起來聽民進蘭州大學委員會主委、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宋兵講述自己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那些事兒——

受新冠疫情影響,蘭大一院對門診病人進行了嚴格的就診分流制度,但是仍阻止不了患者求醫問藥的熱情,各病區沒有了往日的嘈雜,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容不迫。

從八點半到十點,我一口氣接待了八位遠道而來的心臟病患者,有嗷嗷待哺的嬰兒,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起身倒水喝茶的間歇,我的目光又從辦公桌上的一張照片劃過。那張稚嫩的面龐,渴望的雙眼,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6年前。

2014年,是我們響應中國民主促進會甘肅省委會號召,組織開展“童心同行——先心病普查”活動的第3年。3年裡,我們一行人先後趕赴酒泉、張掖、平涼、臨夏、定西、慶陽、甘南、白銀等八地市貧困縣區,對當地兒童進行義務的先天性心臟病的普查。

這年7月,我們來到了臨潭永羊鄉,在當地七所幼兒園和永羊鄉小學開展普查活動。臨潭縣,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區與牧區、藏區與漢區的結合部。這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景色雖美,卻民生疾苦。顧不得欣賞美景,也顧不得舟車之苦,我們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普查活動。一大清早,我們就在永羊鄉小學的操場上,擺好了便攜式的彩超機。附近幾個村子的老鄉聽到省城來的專家義診的消息,老早就把學校操場圍的水洩不通。我們一行人兵分三路,兩組負責為每一個孩子進行心臟聽診,能聽到心臟雜音的孩子,再由第三組進行心臟彩超的檢查。

民進扶貧·故事 | 助力醫療脫貧,臨潭患兒獲“心”生

2014年7月,在甘肅臨潭羊永鄉進行先心病篩查活動

大概是我接診的第10個孩子吧,我當時撩起他的衣服仔細聽診,並沒有留意他的面龐。“叔叔,我還有救嗎?”孩子怯怯地問著。我抬起頭,仔細打量起這個孩子。穿著破舊的外套,曬得黑紅的面孔上,鑲嵌著一雙漆黑的大眼睛,有著和年齡極不相符的老成。

“為什麼這麼問呢?”我不禁好奇起來,憑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這個孩子就是先天性心臟病裡一種較為簡單的類型——室間隔缺損。“因為這裡的大夫說我心臟裡有個洞洞,得到省城的大醫院才能治,而且要花好多好多錢……”,孩子哽咽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們家沒有那麼多錢……”。我心裡不由得一緊,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停下手頭的活,我帶著孩子來到彩超機旁,讓同事“加塞”給這個孩子做了檢查。

結論和我預判的一樣,是一個直徑5mm洞洞——室間隔缺損。我連忙給孩子說:“小朋友,你心臟上這個洞洞不大,去省城醫院,叔叔幫你補好,怎麼樣?!” “是真的嗎?沒有騙人嗎?”孩子雀躍起來,卻轉瞬又蔫了,“可是,聽說做手術要花好多錢,我們家沒有那麼多錢。”我再度拉起他的小手,蹲下來,“咋倆拉勾吧,讓你爸爸帶你來蘭州,叔叔幫你治病!”孩子將信將疑地和我拉了勾,我摸了摸他的頭,暗暗記住了他的名字,就轉身聽診下一個孩子了。

三天時間,我們總共篩查出7名需要手術治療的兒童,並告訴孩子家長部分手術費用可享受“小紅巾”聯盟的資助。家長們聽了,也是感慨不已,連連說著感激的話。

一個月後,我接診的這個孩子在父親的陪同下來到了蘭大一院心外科,辦完住院手續後,我們在樓道里不期而遇,“阿爸,快看,是那個叔叔”,小傢伙大聲喊著我,“我來找你補洞洞啦!”我摸摸他的頭,看見了他眼睛裡殷切的嚮往。“好啊,叔叔答應過你,一定親自給你補洞洞!不過,你要答應叔叔要堅強哦!”“我沒問題的!”他拍拍自己的小胸膛,驕傲地說。

等各項檢查完畢後,我親自主刀為孩子做了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雖然經歷了全身麻醉、開胸、心臟停跳、體外循環等一系列過程,但是孩子恢復的出奇的好,一週之後,已經準備出院了。

臨走前,他和父親抱著一包山核桃來到我的辦公室,老實木衲的父親不善言辭,這個機靈的孩子向我走來,深深地給我鞠了一躬。我掏出手機,拍下了這張難忘的照片。

民進扶貧·故事 | 助力醫療脫貧,臨潭患兒獲“心”生

臨潭患兒病癒出院,在病區合影

從醫將近30年,被誤解過,被醫鬧過,也被深深地感動過;曾彷徨過,曾無奈過,卻從未曾放棄過。為什麼會有這份堅持,這份執著,也許,就像這個孩子一樣,他讓你從心底裡感覺到被需要過!作為一個科室的負責人,同時也肩挑著民進蘭大委員會的重擔,這次扶貧篩查活動,改變了我的某些想法,也讓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新的規劃。

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能最大程度把自己的技術帶到廣大基層,讓當地的老百姓受益,患者受益,是我問心無愧的選擇!

來源:民進甘肅省委會,作者宋兵系甘肅省政協委員、民進蘭州大學委員會主委、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本文略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