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春秋:鸿门宴,反秦势力的决裂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进军咸阳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帝国走到了终点。依楚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自然把自己定位为关中王,刘邦审时度势,意识到秦朝的灭亡在于, 法令过于繁杂不便于法令的通畅,简而化之约法三章,同时对于已经成为自已领地的关中秋毫无犯,使得当时关中百姓放下了原六国报复而悬着的心。

品读春秋:鸿门宴,反秦势力的决裂

鸿门宴

此时项羽也依怀王之约,带领着六国军队共40万向关中而来,刘邦做为关中王本能的派兵去镇守函谷关,反秦战事发展到这个阶段,无疑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首先是原秦国贵族,没想到秦帝国就这么完了,关中故地也已被楚沛县集团占领;然后是六国贵族,他们没想到前一阵子还打他们屁滚尿流的秦帝国,就这么被楚国二路人马给灭了;接下来楚国江东集团,没想到自己在巨鹿拼了老命灭了秦军主力,转眼间就被刘邦的沛县集团摘了桃子;最后才是沛县集团,没想到顺风顺水的就拿下了关中,更没想到友军项羽会在刘邦羸得关中王之约后,会带着六国军队来攻打自己。我们接下来看当时的形势下各方算计思考。

品读春秋:鸿门宴,反秦势力的决裂

项羽分封

秦国势力方面:关中的自然就投靠了刘邦,而关东的则投靠了项羽,做为被征服的一方他们没有了议价能力;

五国势力方面:他们则是想刚灭掉了一个秦国,现在又冒出了更强大的楚国,而无论是秦还是现在的楚,都没有让他们继续存大的理由,秦国倒了现在就轮到他们了,还好楚国这时候有两个山头,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坐山观虎斗,等他们两败俱伤,大家才有活命的机会,与是他们鼓动着同为贵族的项羽向刘邦开战,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也容忍不了,原来帮他们收租的狗腿子刘邦势力占据关中,所以就与项羽合兵40万,攻破函谷关向咸阳杀了过来;

品读春秋:鸿门宴,反秦势力的决裂

项羽江东集团:做为在巨鹿九战九捷的楚军绝对主力,对六国军队的作壁上观无疑是极为不齿的,但是刘邦的沛县集团摘桃子行为更加不能忍,而此时楚军加上新降的秦军力量(楚军战前主力7万左右,为了保持对降军的控制,坑杀了大部分秦军,仅保留了小部分,两者相加在十五万左右),还不足以保持对两方的优势,更何况此时后方还有一个名义上的楚国共主楚怀王,刘邦集团不一定会和自己联手对付五国势力,而赵王张耳更是刘邦的死党,要是先消灭五国势力,而刘邦的从关中出手,那江东集团就危险了,只有同时削弱两方才对自己最有利,于是项羽迎合五国联军进军咸阳,到达鸿门引军而不攻,然后派说客项伯前往刘邦处游说,让他的沛县集团放弃关中。

刘邦沛县集团:依怀王之约在占领关中后,他们无疑认为关中就是他们的了,但是此时的六国集团和项羽江东集团联手,以四十万军队破函谷关而入,大有一举消灭自己之势,这时候同为楚国势力的项羽派人来让自己放弃关中,就犹如在说放弃还是被消灭你们自己选,这个时候刘邦和张良看破了项羽的算计,但是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服从,于是刘邦选择亲自去鸿门拜见项羽表示臣服。

而后的鸿门宴虽然有各种惊险,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类,而后厕遁而逃,都是刘项两个集团演的双簧,无非是让五国集团安心而已,因为此时杀刘邦进而和沛县集团拼个你死我活,根本不符合项羽江东集团的利益,只会让五国集团渔翁得利,而宴会上的各各种争斗不过是演给五国集团看的,麻弊他们的的而已,私底下刘邦已经战略性的放弃了关中,而退守汉中和蜀地以待时机。而后的分封中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给臣服于自己的降秦将领,其目的也就是防备刘邦的沛县集团。同进将原五国分为十四国,同时分封互相对立的不同势力,达到了同时削弱两方势力的目的,而西楚自己占据了人口财富最集中的中原,为后面的一统天下做足了准备。

品读春秋:鸿门宴,反秦势力的决裂

楚汉之争

五国集团的分裂被注定了,刘邦的沛县集团被发配到了蜀地,以蜀地当时的半开发状态,其部众大量逃亡,刘邦为了稳住局面不让他们逃亡,甚至一把烧掉了出入蜀地的栈道。看似江东集团养精蓄锐后,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但江东集团其实也已经裂痕深重。蛰伏的沛县集团更不会坐以待毙,秦亡之后决战也没有按照预定剧本走下去,因为贵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庶民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