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所有養兒卻成為恨你的理由!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遠離“恨你”

昨晚帶麩小弟玩兒了回家,在電梯裡碰見一個小哥哥,8,9歲的樣子,我媽媽就順口誇獎到:“孩子帶到這麼大就好了吧,可以自己管自己了!”

孩子的奶奶聽了立刻否認道:“好帶啥,天天寫作業都要守著!”

孩子在一旁不樂意了:“今天的作業是我主動做的,而且都做完了!”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在你們家也經常出現呢?

傾盡所有養兒卻成為恨你的理由!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遠離“恨你”

我為你傾盡所有,而這卻成了你恨我的理由

你恨不恨你的父母呢?

前兩天看到一個成年人的提問,他說他在外地工作,別人每次接到媽媽的電話都笑容滿面,溫馨無限,而他只要看到是媽媽的電話就犯惡心,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從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媽媽,但是在愛的同時他的內心又充滿了對媽媽的各種不認同,潛意識裡的反感造成了現實意識層面的噁心!

我很同情他的媽媽,我也很同情這個傾訴的人。

我朋友前幾天跟我講,孩子跟她講她恨她,恨她只知道每天讓她做作業,恨她只要沒考好就碎碎念,恨她從來都不為她想。

我朋友聽完一晚上沒睡著覺,一個才10歲的孩子說出來的話讓她傷心無比。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她放棄了所有屬於她的時間,交際圈子越來越小,晚上要輔導作業,下午要接孩子,週末還要帶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她整個人疲憊不堪,最後換來的是孩子的一句“我恨你”!

她說的一句話我記憶猶新,她說:“我為她傾盡所有,卻成了她恨我的理由!”

都是為你好,為什麼你卻不知

“為你好”這句話是不是特別耳熟?

我們從小都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吧!

“趕緊穿上衣服,這都是為你好。”

“好好學習,不要看什麼課外書籍,這些都是為你好”

“等你長大了就知道,我這都是為你好”

我們小時候是不是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也永遠不理解為什麼都是為我好,結果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終於還是迴歸到了父母一樣的角色,不停的跟孩子重複著這一切我們都是為你好。

我們為你好搬家,我們為你好幫你交高價換學校,我們為你好天天逼著你寫作業,我們為你好給你報各種補習班,我們為你好不允許你看電視打遊戲,而這一切為什麼你都不能理解呢!

當你發出靈魂深處的拷問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什麼時候理解過孩子呢!

傾盡所有養兒卻成為恨你的理由!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遠離“恨你”

學霸也有學霸的苦惱!

樊登老師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們公司的員工,工作努力,乾的非常的出色,就是有焦慮症,很嚴重。整個人頭髮都要掉完了,乾的好與不好他都很焦慮。後來才知道,這個學霸員工小時候在家經常被家人用不能吃飯做懲罰!

考不到第一名就不能吃飯!

這真的是我們這些學渣不能理解的理由!事實上焦慮不是工作帶來,是從小埋藏在潛意識層面裡的焦慮帶來的,他從來就是繃著一根弦,生怕出錯一分,然而是人又怎能不出錯呢!

央視主持人王小騫老師說她有一個同學學習成績特別好,但是每次在發成績單的時候她就會特別緊張全身冒汗,哪怕考了97分也很害怕,原來她回家就一定會被逼問,那3分是怎麼丟的。最後學霸的她高考失利只上了大專。

我小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考試考差了,老師讓家長簽字,回家家裡人一定不會簽字還會批評一通說這麼簡單的題怎麼都錯。我用我的事實告訴大家,批評以及家人說的拒絕簽字並不會激勵我下一次考更好的成績,只讓我學會了“歪門邪道”。交上去的卷子老師是會一個一個看的,沒簽字是會挨批評的,所以與其拿回家捱了批評也沒簽字不如我自己模仿筆跡簽字矇混過關,讓三方都滿意。

越大的壓力越讓孩子只想逃離!

傾盡所有養兒卻成為恨你的理由!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遠離“恨你”

事實上長大以後的我們慢慢的懂得家長是真的為了我們好,但是那些存在於潛意識裡的傷害卻讓我們一步一步讓孩子又走上了當初我們的道路!

有一句話如是說“我們終於活成了當初我們最討厭的樣子!”我們開始懂得父母的心酸,我們開始懂得生活的不易,我們開始懂得養兒的艱難,但是我們一樣沒懂得育兒的方法!讓我們以為如果當初我們按照父母規劃的路線走可能會過的更暢快,於是週而復始,一步一步把孩子逼成了當初的我們,甚至還不如當初的我們!

麩仔媽今天就告訴大家一些和孩子相處的方法!

  • 明確這件事的主人是誰

相信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談作業的時候都會說一句話“快去給我做作業!”小一些的孩子我們經常在談到吃飯問題的時候就會說“快點兒把飯給我吃了!”

從上面的語句裡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都把事情的主人弄錯了,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作業同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孩子意識到這個是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才會自己有自覺性去完成。否則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大人去推動才能完成的。

  • 不要干預孩子自主做事的權利

孩子穿什麼衣服,吃多少飯,這些是完全他們自己可以決定的,請把決定權交給孩子。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很冷,有一種餓叫媽媽一直覺得你餓!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不想吃飯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

昨天我看見一個4歲多的孩子婆婆追著喂早餐,從客廳到臥室,不停的追著,這樣的狀態孩子上學以後應該怎麼辦呢。 民以食為天,本能的事情,就不要變成一種責任了。也可以讓自己輕鬆一些哦!

再說一下做作業,相對來說目前孩子壓力確實很大,很多時候作業是需要大人的指導下去完成的。所以這個時候也需要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是在吃飯前做還是吃飯後做,讓孩子自主的做選擇,或者兩人一起看看今天的作業的多少,來規劃時間,一共協作,一定要記住爸爸媽媽是輔助幫忙的,而不是對抗的關係。等於你們兩個人在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需要多多的幫忙多多協助才能完成的更好哦。

  • 懂得孩子的感受,關注孩子的感受

在很多文章裡都有寫到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注意跟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讓孩子不要把他們的心門關上不願意再跟咱們說任何的話。所有的結果都不是一次造成的。這個懂得孩子的感受如果您的孩子還小,那恭喜您,做起來會更容易一些,減少青春期的摩擦,這一點非常重要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不想吃飯一直哭,通常我們會怎麼說?

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說,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呀!不好好吃飯還有臉哭!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完全沒注意到孩子的情緒!

這個時候我們換一種思路,一定要先確認孩子的情緒,很多媽媽說我也不知道他們哭的原因怎麼辦!

沒關係,不用知道原因,表達出他現在的狀態就好。

比如這個時候可以說,你現在不想吃飯所以哭嗎?你現在是不開心嗎?

這樣的語句就可以安撫到孩子了,讓他的小魔怪附身馬上改變,覺得你是理解他的,他就更願意跟你溝通。

  • 鼓勵正向鼓勵,少用反向激勵

中國的父母特別喜歡擅長的就是反向激勵,總是害怕我們鼓勵多了,孩子就飄了,事實上從來沒有被表揚過的孩子是多麼可悲啊。

之前聽過一個事情,王小騫老師在一場演講中,問一個父親說您最近一次表揚孩子是在什麼時候!父親當時沉默了很久,想了很久,最後說我孩子十幾歲了,我好像真的找不出他的優點!王小騫老師說當時她眼淚都快下來了,沒有一個人是沒有優點的。

就算我們的孩子再差他也會有過人之處,就算沒有過人之處也至少有今天做的好的一絲一毫。有一句話說你怎樣說孩子,他就會往你說的方向去靠近,然後越來越像。你說孩子你怎麼這麼懶,他就真的會變成一個懶惰的人。所以正向激勵非常有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做作業,很多家長一做作業就爆炸,這麼簡單的題怎麼都不會,這個字怎麼寫的這麼醜,如果我們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找到一點點孩子的進步並誇張孩子就會慢慢的進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傾盡所有養兒卻成為恨你的理由!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遠離“恨你”

樊登老師說很多小朋友都會拿老師說的來壓父母,潛臺詞其實是我老師都這樣說你就閉嘴吧,但是他兒子卻總是喜歡告訴他說我們老師是這樣說的,爸爸你覺得對嗎?

他會覺得爸爸比老師更可靠,什麼問題都更願意跟爸爸來商量!好的親子關係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你改變的不僅僅是你自己的孩子還有孩子的孩子,做好父母,從我們自己做起,讓孩子信任我們,同樣也會治癒我們的童年!

我不是專家,我是愛研究育兒的麩仔媽!關注我,跟我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