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六回,李儒慫恿董卓遷都長安,說了一個「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的童謠。意思非常簡明,就是建都長安的西漢傳十二帝,然後建都洛陽的東漢繼統,如今東漢剛好也傳了十二帝,天道輪迴,該回到長安了。這個預言估計就是為了迎合董卓編的。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九回,董卓劫持天子,進入長安,夜晚聽到郊外有十幾個小孩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童謠。千里草合起來是董字,十日卜合起來是卓字,暗示董卓不得好死,但是他沒明白,手下的李肅跟他胡扯說這是吉兆。第二天入朝,碰到一個青袍道人,舉著一個長竹竿,上面綁了一塊布,兩端各寫了一個口字,暗指「呂布」的名字。結果當天董卓被呂布殺死,應了童謠預言。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十四回,曹操和眾謀士商議遷都,太史令王立說:「吾仰觀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鎮星於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於天關,金火交會,必有新天子出。吾觀大漢氣數將終,晉魏之地,必有興者」。緊接著他又密奏漢獻帝:「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漢而有天下者,當在魏」。這個太史令精通占星術,上面描寫的太白犯鎮星、鬥牛、天津、熒惑逆行、金火交會等用語都非常專業,說明作者羅貫中對五行志是有一定研究的。後面密奏給獻帝的話,講的是「王朝五德興替」,這是個超大篇幅的東西,以後單獨聊。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十七回,袁術想篡漢稱帝,把當時流傳的一個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硬往自己身上套。他以為「當塗」就是道路的意思,所以說「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實際「當塗高」是指魏闕,即宮殿前面的高大建築物,意思是取代漢朝天下的是魏。袁術不掂量自己的斤兩,跳出來稱帝,瞬間成了眾矢之的,最後死得很慘。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三十五回,水鏡先生對劉備談到荊州的命運時說「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這首預言。意思是建安八年開始,荊州牧劉表家中開始變亂,到建安十三年劉表病死,荊州必然易主。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六十二回,西蜀隱士紫虛上人預言說「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雛鳳墜地,臥龍昇天。一得一失,天數當然。見機而作,勿喪九泉」昭示了西川易主和諸葛亮、龐統二人的生死。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八十回,曹丕代漢稱帝,許芝說了一個「 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的讖語,明顯的拆字法,說明魏當代漢,定都於許昌。「鬼在邊,魏相連」是個魏字,「言在東,午在西」是個許字,「兩日並光上下移」是個昌字。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八十一回,劉備想要伐吳替關羽報仇,成都青城山的隱士李意給他畫了四十多張兵馬圖畫,逐一扯碎,又畫一個大人仰臥在地上,旁邊寫了個「白」字。預示著伐吳時的火燒連營和後來的白帝託孤。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原著第一百一十七回,鄧艾伐蜀,偷渡陰平,在摩天嶺看到諸葛亮安置在那兒的石碑,上面寫著「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的預言。二火初興,指炎興元年。二士,指鄧爻(字士載),鍾會(字士季)。預言了炎興元年二人伐蜀,後來反目爭功各自滅亡。這是全書最後一則預言,把諸葛亮的神化形象無限拔高。

《三國演義》九大預言排行,論預言家誰更強?堪比孔明的人真不少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預言應該都在這裡了。就此看來,不只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還有紫虛上人等人可以說是完全預測到了諸葛亮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命運,至少在預測未來這一塊,恐怕絕不比諸葛亮弱。書中奇人異事極多,那麼單論預言未來這一塊,誰更厲害呢?歡迎各位三國迷們,留下你們的看法,喜歡的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