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不如古!那些被耽誤的詩人——《詩經》中那些有關戰爭的詩作

前些時,我們被日本捐贈的抗疫物資上的留言刷了屏,有的網友直呼很暖心,很治癒,甚至有網友說這堪稱一次“中國詩詞大會”,雖後經證實,這些留言大多出自國人之手,但也不免令人感慨:看看那些古人,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完爆我們這些只會玩手機的現代人啊!

如果將這次“戰疫”,看作是一場戰爭,那麼我們從《詩經》中去看看古人的戰爭吧。

一、《詩經·秦風·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遊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滕。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這首詩是不是很“秦風”?在秦國,男兒習武成風,從軍參戰,為國效勞,是為時尚。正如此詩誇耀秦師強大,陣容壯觀那樣,舉國崇軍事,尚武力,正是“秦風”一大特點。詩中描寫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想,都帶有“秦風”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是個英俊勇敢的男子漢,他參加的軍隊是一支虎狼之師;他駕著戰車,征討西戎,她為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

然而,這首詩很思念。秦師出征時,家人必往送行,徵人之妻當在其中。事後,我們彷彿能夠看到這個婦人在眉飛色舞地同她的好姊妹炫耀自己的驕傲,回味丈夫給她留下的美好形象,眉宇間,充滿著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雖然她思念千里之外的丈夫,但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也沒有流露出哀怨情緒。

但是,“我只想要我的夫君呀!”


今不如古!那些被耽誤的詩人——《詩經》中那些有關戰爭的詩作

二、《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是不是有熟悉的味道?對了,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麼平凡的相許,卻又那樣的刻骨銘心,這愛情的盟誓,已經成為了千百年來人們永久的追求與不變的情懷。戰爭在這樣的誓言下,更顯它的慘烈與悲涼。這個男子以他的心靈之美,對戰爭進行了無言的控訴,深深打動了人們的心絃。正如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中,主人公迷惘不知為誰而戰,於是偕了女護士逃離了肉食者們自以為神聖的戰場。平心而論,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血肉模糊、屍骨橫陳,到底比不上老婆孩子熱炕頭更有魔力。男兒躬耕事親,與妻白頭偕老,又有何不可?


今不如古!那些被耽誤的詩人——《詩經》中那些有關戰爭的詩作

三、《詩經·小雅·六月》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閒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於三十里。王於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鎬及方,至於涇陽。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閒。薄伐玁狁,至於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滿滿的喜悅和自豪。六月農事雖忙,但當戰報傳來時,馬上就是刀出鞘、箭上弦、馬嘶人喊,一場惡戰。當我師力克來犯之敵,勝利的喜悅感,浩蕩而雄闊。所以,千餘載之後,仍然有人慨嘆:男兒何不帶吳鉤!


今不如古!那些被耽誤的詩人——《詩經》中那些有關戰爭的詩作

四、《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戰歌!在秦王誓師的時候,此詩猶如一首血誓;更多的動員都顯得蒼白,無需多言,已是磨刀霍霍、舞戈揮戟的火烈場面。

十年了,看過《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小夥伴們,龍文章帶著炮灰們由緬甸回撤時嘶喊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是否仍在耳邊轟響?讀了這一首你才知道什麼是慷慨激昂、同仇敵愾!怎麼樣?論戰爭還是看“秦風”。


今不如古!那些被耽誤的詩人——《詩經》中那些有關戰爭的詩作

看了古人駕馭語言文字的這一波操作,是不是有今人不如古人的同感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