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独

人,生来便是孤独的修行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人从出生到身归混沌,他是恒定的孤独者。有人与你容貌相似姓名相同,但你注定只代表你自己,对于这个纷杂的世界,你是个异的存在。因而,你注定是孤独的。

但上帝是公平而仁慈的,它予以人们七情六欲来消解孤独,从表面上来讲,效果固然是有的,但从本质上来讲只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因为孤独源自于人内心的安全感的缺失。

人本就是依偎这种感觉的,它能让孤独的我们有个短暂的依靠。但这种感觉一旦被剥离,人就会陷入恐慌,孤独感便会不自觉的油然而生。

现代社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囤积很多的东西,即便其中的某一些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因为他们奉行多,就会有安全感的思想。但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时下流行的“极限民”主义,提倡东西越少越好。这固然是矛盾的,有人可能会发问:“难道那些“极限民”主义者不害怕孤独吗?”,我想没有人是不害怕孤独的。但这种矛盾也反映出一种高雅的人生态度:享受孤独。

你可能会认为我疯了,大多数人对于“孤独”,就连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有闲心去享受它呢?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所言之“享受孤独”是享受他给你的那一种静若止水的境界。试想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冬日的清晨,一人一桌,一茶一饼,一小炉暖手,一懒猫依偎。如此的恬静时光,你可能会是孤独的,但这种感觉终会被恬静时光里的惬意惬意冲淡,自然便不会觉着孤独了。

如果仅仅把孤独说成是安全感的缺失,自然是宽泛而不切实际的。具体的讲,孤独分两种境界。

人会面临长大,长大的代价就是学会一个人去面对生活带给你的幸与不幸。我们会累,会无助,会寂寞,但又有谁可以帮我们呢?答案是没有,这是人生而存在的路,我们只能一个人走。即便,老了以后也只能独自身归混沌。这是第一种境界

人生来便注定充当苦行僧的角色,修成正果之后,你会是孤独的,你的思想,已经脱离俗世的泥沼,素洁而高深。你会因难觅知音而倍感孤独,因而那些参透了人生的大哲大儒们多半是孤独的罢。此,便是第二种境界。

有一种孤独,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便可以消解。我称其为“适于享受的孤独”,有一种孤独,是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是迁谪异乡的孤苦无奈,更是张岱笔下的“余舟一芥”,他的境界是高远的,延绵而不息,我称其为“适于品味的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