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不足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何比肩汉唐?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朝的声望比肩汉、唐,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无疑是超级大国般的存在。郑和七次下西洋,更是将明朝的声威远播中亚、北非、乃至欧洲。然而如此强大的王朝,和历代相比,其领土疆域却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不足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何比肩汉唐?

网上常常盛传清朝最大的作用就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尽管末期丢失了很多土地,但更多的土地也是在此时期正式纳入版图。那么如果没有清朝,盛极一时的明朝会为我们留下多大的版图呢?

关于明朝的疆域,留下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大明朝幅员辽阔,北逐蒙古夺其地,比肩汉唐,有的则认为明朝疆域比较蹙小,实控两京十三省,疆域仅和秦朝版图相似。相差如此之大的观点却并未得到任何强有力的反驳,似乎两种说法都正确。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不足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何比肩汉唐?

想要理解这两种说法,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疆域?说实话,我国古代并没有疆域的准确认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中国统治阶级认为天下都应臣服中央,并不会划定边界限制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些距离较远的尚未臣服的地域,均被视为不服教化的蛮夷,并不会以两个国家的姿态划定界线。

自古以来,双方势力明显的分界在于防御工事的构建,但其性质并不等同于国与国之间的界碑。诸如长城,其仅仅是为了保护农耕文明修建的一道军事防御工事,但并不代表中原势力就止步于此,历史也是一样,长城从未成为某国势力的边界。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不足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何比肩汉唐?

如果真要找一下中原王朝的界限,那么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华夏文明圈。凡是受华夏文明教化的地域均可视为中原王朝的疆域,诸如汉、唐,其不断扩大的版图其实更多的华夏文明的延伸,有很多地方并不是单纯的靠战争掠夺而来,而是对天朝上国的臣服,“四海宾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明朝的疆域也是如此,其实控疆域确实只有两京十三省,不足350万平方公里,但有些大明疆域图,还囊括了大明的羁縻地区,这才能真实的反映明朝的势力范围。正如汉唐设都护府,大明在偏远边界设立都司。特别是西藏、安南、东北乃至西伯利亚均曾受大明管辖。而西南地区,曾经的夜郎国、大理国等驻地在明朝时期的开发达到空前的高度,逐渐实现了从偏远边境到中原核心范围的转变。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不足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何比肩汉唐?

人们认为明朝疆域蹙小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汉朝开始传承几千年的西北区域一直并未纳入明朝统治。明朝灭亡元朝后,其实并未获得原属元朝的全部疆土,西北区域一直由蒙古旧部——鞑靼、瓦剌等操控,战事频频。由于地处草原,并未有像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或城池可以驻守,因此在明朝军事强大向北推进时,边界跟随北移,而游牧民族再次迁移来时,边界自然收缩。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一度被瓦剌俘虏,一再证明了西北地区一直难以具有明显的边界界限。

说到底,明朝的实控疆域确实不大,但其势力范围及影响力却丝毫不亚于汉、唐,郑和下西洋期间,众多小国请求得到明朝皇帝册封,甚至郑和还曾亲自带兵帮助部分国家平定叛乱,再立正统。这些国家自然不在明朝疆域之内,但明朝势力范围却远不至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