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疫情,綠營人士又想玩一波自嗨

島內不少綠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極其熱衷於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把各種帶“中國”字眼的title 改成“臺灣”。在這些人看來,似乎只要改名成功,就等於大志得遂。他們玩這些小伎倆可謂駕輕就熟,可在外人眼裡,不過只是自娛自樂罷了。

圖片

    幾年前“古今臺外”“臺肯”的笑話還讓人記憶猶新,去年改個“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的名就集體自嗨的嘴臉也讓人不忍直視。近日,又有“綠委”借疫情之機炒作,操弄華航改名,聲稱華航的英文名民進黨當局近期大手筆對外捐贈口罩等物資,而臺灣中華航空公司多次執行運送任務。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捐贈給歐美地區的口罩陸續抵達,歐盟公佈的華航貨機卸貨畫面中,可以看到華航的英文名稱“China Airlnes”。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林楚茵稱,明明是臺灣送的物資,卻是由“China”航空載運,容易讓人把臺灣跟大陸混淆,所以該替華航“正名”。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當局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人林佳龍對此稱“持開放態度”。

圖片

    試問,改個名字就能夠拓展臺灣所謂的“國際空間”嗎?顯然不可能。有臺灣航空界人士強調,在目前國際現實下,華航改名看不到好處,甚至要數10億元新臺幣的成本,改名不只合約可能重談,有些指定航權,改名後未必能直接接手,若其他地區認定改名案是政治動作,有可能直接收回航權。

   也就是說,改名不僅在技術層面需要大額資金投入,還涉及國際約定、航權等深層因素。這種認不清現實的操作只會適得其反,不但無法拓展所謂“國際空間”,還可能造成華航飛機飛不出臺灣的情況。

那改個名字就能夠改變一箇中國的事實嗎?顯然更不可能!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綠營人士進行再多“更名”之類的“臺獨”操弄,也改變不了世界潮流。

對此,臺灣民眾也有清醒的認識。不少臺灣網友對此提出了批評:“能不能停止自欺欺人?”“沒事找事,太閒了”“陳時‘中’也該正名了。”“別人執政都沒事,就你們‘臺毒’執政,花樣那麼多”。

其實,綠營人士利用疫情祭出“更名”之類的各種政治操弄謀“外交”、謀“抗中”、謀“臺獨”已是常態。潑婦式罵街(“辱罵譚德塞”瞭解一下)、綠茶式指責(動不動甩鍋大陸網軍,自己扮無辜)、雙標式表演(“口罩外交”“陸生返臺”搜一搜)……幾乎每天都有新戲碼上演。民進黨當局的神操作可謂林林總總,但唯獨不見能夠改善島內經濟民生的妙招,這不禁讓人想關心一句:“島上的朋友們,口罩還夠用嗎?”

來源:華廣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