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诸葛亮觉得阿斗不堪辅佐,然后他自立为成都之主,那么三国以后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大汉能一统天下吗

蒋光登


如果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也不能够一统天下。


前言:先澄清这个问题的本质。

不管是诸葛亮废掉刘禅而自立,还是刘禅不得已将帝位禅让给诸葛亮,都意味诸葛亮“废汉自立”!

如果诸葛亮新立国号,则蜀汉即亡,那就不存在什么“大汉能否一统天下”这个问题。

如果诸葛亮继续用“汉”作为国号,那么,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有点掩耳盗铃。

因此,不管怎样,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想判断一下,如果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自立为成都之主以后,他能不能东征北伐,灭曹破孙,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答案是: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为什么?试分析如下:

一、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自立为成都之主后,需要花费5-10年的漫长时间,来巩固政权、整肃军队、积蓄力量,才能北伐。

(一)原来自己竖起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大旗,被自己亲自砍倒了,政治承诺变成了政治谎言,失去了政治上的“道德制高点”,会造成底层人心浮动,高层政局动乱,原先政治上的“三股势力”会变成“四股势力”。

蜀汉政权本身就天生不足,内部统治阶层分为三股势力:荆州势力、益州势力、东州势力。而如果诸葛一旦取刘禅而代之,则自己原来所在的“荆州势力”,会立即分化为两股势力:即“反诸葛的荆州势力”和“跟诸葛的荆州势力”,这样,新政权会由原来的“三股势力”,演化为“四股势力”,原来的那三股势力本身就彼此倾轧,相互缠斗,此时更会闻风而动,相互联络,整合力量,伺机作乱。因此,诸葛亮不得不下狠心进行大范围的政权人事调整和巩固,打击敌人,排挤异己,安插亲信,比如:既是顾命大臣,又是益州势力的代表的李严,该如何处置?再比如:既是张飞的女儿,又是外戚张氏集团的代表的张皇后(刘禅的老婆),该如何处置?这都需要大动作,不可避免的要伤筋动骨,大开杀戒,而这一切所造成的伤口愈合,则需要时间。

(二)政权赖以存在的军权,必须立即抓到手,因此,军队需要大力整肃。

1、成都的禁卫军,由车骑将军掌握,此人正是刘备的大舅哥,标准的蜀汉外戚。怎么办?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立即将吴懿削职为民,自己的同母弟弟诸葛均正任长水校尉,立即调来,亲授机密,执掌禁卫军。

2、汉中前线的军队,由魏延掌握,此人有反骨,怎么办?军权岂能授予外人?立即调回朝廷暂任虚职,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的)正在山谷中转运军需,立即赴任汉中,接管军队大权。

(三)夷陵之战,蜀汉军力折损,民心低落,元气大伤,几乎把蜀国拖垮了。怎么办?休养生息,积蓄军资,征兵练武,这更需要时间。

正史中, 从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到公元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这中间是经历了5年时间。

但如果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政局巩固需要时间,军队整肃需要时间,再腾出手来整军备战,积蓄军资,恐怕5年时间不够,需要10年时间,才能发动第一次北伐。

二、由上所述,等到10年后时机成熟,诸葛亮的人生面临两个可能性,但不管哪个可能性,他都无法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一)从白帝城托孤,再过10年,是公元233年,这时诸葛亮53岁,在正史中,次年,即公元234年, 诸葛亮54岁即病故于五丈原。但这第一种可能性,我们就假设诸葛亮能活到64岁,再给他续10年寿命,他也无法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因为:

1、姑且不论吴国,但就魏国的人口,是蜀国5倍。

2、姑且不论吴国,但就魏国的兵力,是蜀国的4倍。

3、蜀道难,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崇山峻岭,魏国是不容易攻进来,但蜀国想攻出去,也同样面临行军难和粮道过长的问题,这又要抵消一部分军力,可谓雪上加霜。

4、魏蜀吴三个国家中,蜀汉兵民比例、官民比例最大,政府财政长期吃紧,国力逐渐被掏空,蜀国国力最弱。诸葛亮仅凭一己之力,想力挽狂澜,一统天下,谈何容易!

(二)第二种可能性,即诸葛亮依旧在公元234年病逝(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他事必躬亲的性格,在称帝后会更加严重,这会加速其衰老病亡的),那么,他的政权的稳定过渡都难以实现,更谈不上什么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了。因为:

1、公元234年,长子诸葛乔(正史生卒:公元204年—228年)是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的,已于公元228年病逝。即便历史改变,诸葛乔这时候依然活着,但诸葛亮能够弃嫡子诸葛瞻,而立这位“过继之子”吗?坚决不会的。

2、公元234年,诸葛亮的嫡长子诸葛瞻(正史生卒:227年-263年),才7岁,一定会继承大统,但这正是主少国疑之时,怎么办?诸葛亮唯一能够选择的顾命大臣是诸葛均,即他的同母弟弟,这一年,诸葛均才45岁,这样,诸葛均辅佐诸葛瞻,犹如诸葛亮辅佐刘禅,谁能保证诸葛均不会依葫芦画瓢,学他哥哥的模样,也废诸葛瞻而自立?

即便看在同宗同族的面子上,诸葛均不忍下手,那么,诸葛均自己可有三个儿子呢: 诸葛望(诸葛均之子),诸葛企(本为诸葛亮次子,过继给诸葛均),诸葛谦(本为诸葛瑾次子,过继给诸葛均),这三个儿子,难道不会浮想联翩,生出“夺嫡之心”来吗?由此一来,不就天下大乱了吗?

因此,不管怎样,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政权大概率不会平稳过渡,如果再考虑到蜀汉政权原先的那“四股势力”的综合发酵作用,该政权是否会发生大动乱,继而四分五裂,都是存在极大可能性的,因此,就更谈不上什么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了。


结论:诸葛亮在三分天下时期,所积累的政资、军威与民望,会因自己的“取刘禅而代之”这步棋,而彻底打碎,他不得不重整政局、重塑军队,重拾民心,而上天恐怕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而蜀汉本身也没有这样的综合实力来实现“一统天下”...


后记:本文虽然近乎于“无的放矢”,但长久以来,三国迷们,好像都对这一问题颇感兴趣,因此,在此试做分析,权作抛砖引玉而已。

其实,从正史来看,诸葛亮的确没有“取刘禅而代之”的政治野心,同时,通过本文的分析,似乎也可以看到,诸葛亮有能力,但的确没有必要“取刘禅而代之”,因为后果并不美好...大概诸葛亮也是清醒的看到了这一层,再加上自己的“儒家道德修养”,才最终成就了“千古君臣”这一历史佳话...


六福雅士


带有一丝敏感的三国诸葛话题,我是竹史铁骊,来试为君一答。

暂且不谈道德,不谈托孤承诺,也不谈上位难度,只先理清一事,诸葛亮果真逼得刘禅禅让,自立为成都之主后,他能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最大好处可能是

一、和东吴对外关系得益。

秉承诸葛的一贯方略,联吴抗曹,诸葛当权后,因为诸葛瑾堂兄弟的关系,蜀国和东吴的联盟大概率会更加稳固,甚至当诸葛恪掌握大权时,双方有望再次回到协同作战的理想局面。

《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二、对内权力会更扁平化,核心团队忠诚度提高。

少了刘禅的因素后,在蜀国军政大事、官员任命,财物分配上,诸葛亮会减少部分顾忌、去除一些阻力。因为利益更加统一,会围绕诸葛形成一个核心团队,施政效率会更高。

三、诸葛善于内政,可以更展多长。

不考虑与曹魏外战情况下,无疑蜀国会走向更富足,包括人口增加,科技文化进步,一段时间后,蜀国国力有望稳步提升。

最大的坏处可能是

一、政局可能出现动荡不稳的一面。

刘备禅让前,在蜀国内部主要存在有三方势力,一是原蜀地民间势力派系、一个是原属刘璋的势力派系,一是随刘备入蜀,居于领导地位的荆州派系。包括马、庞、习、黄等豪族。

而刘禅禅让后,刘氏所领导的荆州系及来自另两派系的附庸,肯定会分裂为依然忠于原主刘禅、和忠于新主诸葛的两派。蜀国由三派系演化为四派系。短时间内增加内耗是不可避免的。

二、来自曹魏的敌意增加

直接的代价就是北方,诸葛家族以诸葛诞为代表的潜在势力会被损耗殆尽。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先后任曹魏吏部郎,迁升御史中丞、尚书,并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任扬州刺史,昭武将军,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都是很有力的家族襄助。同样,另一些亲诸葛家族,也会遭到排斥。

这一情形,在东吴也同样会出现端倪,毕竟,东吴孙权是把握政权最痛切的一位君主。

三、个人名声、家族名望的损失,蜀汉正统权威性的损失。

在东汉末年,以孝廉与中正,荐官取官,个人名声,家族名声,是至关重要的一种社会资源。名声的好坏,会让司马昭之心这样的传说不胫而走,令身处高位的司马家族也惶惶不安。曹操挟天子十数年,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为贵人,也没有敢冒冒然生前夺权。而三国之中,以爱民著称的刘备刘皇叔,人设又是最好的,复兴汉室大业,更是蜀国的独特标签。得到朝野许多人的同情。

但诸葛一旦上位,个人、家族、蜀国的名声,立刻都会受到极大的削弱。极端情况下,包括关、张、赵、魏延等大家族人才甚至有直接背反可能,如魏国夏侯霸投蜀。

综合比较,可谓有得有失,且不论得失程度具体如何。积累不足的诸葛新皇帝,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来稳固和发展他的国家,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在蜀国军事力量上,诸葛对军队的掌握度会更好,但蜀国国小,军队总人数无望短期增加,可信的部队指挥人才也会随着诸葛上位而更形短缺,因此可以预见,对曹魏攻击规模会减小,不存在像原历史中大规模频繁北伐的可能,同样不存在魏延子午谷奇袭可能。曹魏压力总体上会减小。

北方政权比诸蜀国,人口数量、士族人才、耕地面积、马匹等优势明显,尤其曹魏此时已有五胡人口陆续从北方输入,正常的话,三国一起和平发展,魏国的领先优势会逐渐扩大,而非缩小。

此外,还有几个细节也值得考虑

①诸葛的身体与寿命问题。上位后操心的事情会更加繁杂。

②大体来说,刘禅已经是一个相当听话的小皇帝,没有给诸葛亮添太多麻烦。给了他一个基本稳固的后方。

③而诸葛家后代,诸葛乔早死,从江油之战看出,诸葛瞻以人数诸多守关,而败于邓艾奇兵。甚至等不及姜维回援,可以说并不具备突出才能。很可能他作为继承者还不如无为而治的刘禅。

从汉一统天下的角度出发,怎么看,这个新成都之主,都让人难以乐观。

而且这样的诸葛亮,也不是我们希望见到的诸葛。


竹史铁吏


可以用肯定的回答不能,个人的观点,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名不正,言不顺


刘备,是东汉献帝刘协名副其实的宗叔一一刘皇叔,他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族谱记载刘家从刘胜之后,依次为胜一贞一昂一禄一恋一英一建一哀华一宪一舒-谊一必一不疑一惠一雄一弘一备。所以没什么疑问,三国志也是这样写的。

刘备是汉朝皇室后裔,相应的刘禅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可以说是真正皇室贵族,继承祖先的江山是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就是弑君篡位之人,按照当时的体制是不能得到人心的。


二、地理因素


蜀国偏安一隅,在古代有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地理条件造就了蜀汉无法和占据中原的曹氏政权抗衡。当时诸葛亮七次北伐,均无功而

返,这不是诸葛亮当上皇帝就可以改变的。人口数量远不如中原,人才也极为匮乏,诸葛亮一直准备的战略计划再也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即便此时的他成为蜀汉的帝王,

也不能将这样衰败的形式转变过来,自然也就无法统一天下了。

三、家族民望

诸葛亮家族在当时也算的得上是个大家族,也出了好多的人才,但是他们分别效忠于不同的政权,所以就瓦解了家族的势力。另一方面,他们的根据地在蜀地,诸葛亮如果篡权后,肯定会受到蜀地大家族的强势抵制,不利于团结。

四、忠于汉室

刘备集团的人,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匡扶汉室,如果诸葛亮篡位,就会违背了这些人的初衷,他们是不会忠于诸葛亮的。

五、军事实力差距

蜀国军事力量上,诸葛对军队的掌握度会更好,但蜀国国小,军队总人数无望短期增加,可信的部队指挥人才也会随着诸葛上位而更形短缺,因此可以预见,对曹魏攻击规模会减小,不存在像原历史中大规模频繁北伐的可能,同样不存在魏延子午谷奇袭可能。曹魏压力总体上会减小。北方政权比诸蜀国,人口数量、士族人才、耕地面积、马匹等优势明显,尤其曹魏此时已有五胡人

口陆续从北方输入,正常的话,三国一起和平发展,魏国的领先优势会逐渐扩大,而非缩小。

总结,历史的发展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发生转变的,个人力量在历史面前很渺小,诸葛亮即使篡位成功,也是不能改变蜀国的灭亡。

个人观点,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请留言,大家相互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