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雲財稅:私企做成本12個老大難,資深審計深挖原因找對策!

檸檬雲財稅:私企做成本12個老大難,資深審計深挖原因找對策!


根據私企做成本經常遇到的12個問題,邊解析,邊給個解決思路,感興趣可以繼續看,內容有點多,建議收藏慢慢看~

1、公司成本管理非常混亂,生產車間與材料倉庫連在一起,生產用料由車間直接在材料倉庫拉走,沒有履行任何領料手續,會計上做賬用的領料單,要會計自己根據外賬記錄隨意做生產領用表做賬,遇會計離職時,新接手會計不知如何處理;


解剖分析:對於材料的領用,老闆關心的是材料夠不夠用,生產過程中有沒有損失浪費,關於材料是否夠用的問題,大多數工廠都是按需採購,即根據生產訂單的需要,結合倉庫現在庫存採購材料,材料倉庫和車間連在一起,在很多工廠都是普遍存在的,對於一些常規用料,車間根據生產指令直接在倉庫拿料,大多由領料人在倉庫材料信用簿上做個領用登記,這就相當於履行了領用手續,有的企業連領用簿都沒有設置;車間的班長組長等管理人員,都是從熟練的操作工人提拔起來的,車間除了班組長外,上面還有製造課長和生管,班組長課長和生管,對每個產品需要什麼材料,都是非常清楚明白的,每個產品和部件的生產動作要領流程步驟,企業都有具體的規定和培訓,或師傅帶徒弟的幫帶模式,對於大類材料車間人員直接從倉庫領用材料,未必要履行什麼領料手續,這樣可最大限度地節省流程管控的時間浪費,實際上現在的生產車間倉庫都裝有監控,監控的威懾不是擺設,舞弊和浪費都會被及時制止。


至於說外賬上的領料單,在大多數民企,都是由外賬會計根據賬面材料包裝庫存,結合生產產品的既定配方,本期或下期生產入庫的數量情況,來決定本期領料用料的多少,如果說要按車間實際領料數據來做領料單入外賬,只有上具備兩各情況下的民企才會運用:


一是民企沒有隱匿收入,沒有買賣發票,成本費用真實無假,絕對老老實實交稅,但可以說中國民企老實交稅的少之又少;


二是民企在老實交稅的前提下,內控還要能同步到位,會計上記賬暫估也要同步到位,否則絕對不可能做到與車間領料同步,但對於這個事情,我所知道的絕大多數民企,都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原因在於老闆根本不在意外賬做得好與不好,老闆不願意動用更多的資源,去配合外賬會計的規範要求,而外賬會計也落得輕鬆簡單,反正外賬做得好與不好,老闆也不知道。


所以說絕大部份民企外賬領料單,都是由外賬會計根據賬面需要來自行製作的,而且大多數領料單都是一個月做一張表,認真的會計有拿去叫車間主管或倉庫籤個字,不認真的會計,就是弄張表在賬上就把領料的事情自行搞掂了。


只要是理解了民企外帳成本的做法,接手一家新單位,哪怕是前任會計不配合不指點,你也可以輕鬆把外賬成本的事情搞掂。


2、企業收付款有很多走老闆私卡,很多收入沒有入外賬報稅,外賬體現收入不到實際收入的三分之一,很多小材料沒有向供應商要發票,有些供應商採取無票價和有票價兩種價格,如企業要發票供應商要收取高額稅點,老闆為了省稅直接走私賬,而沒向供應商索要發票。


解剖分析:採購付款與銷售收款走私卡、用微信、用支付寶、刷信用卡,在民企業很普遍,特別是在年收入2000萬以下的民企業更是如此,由於民企大多存在收入隱匿未報稅,其外賬其實是不需要那麼多材料發票的,比方說某民企,是生產民用消費品的,年實際銷售3000多萬,實際材採購材料1850萬,外帳開票報稅只有800來萬,如果按70%的材料成本率計算,一年只要560萬的材料發票,所以老闆在採購材料時就會選擇不要稅點的就開票,要稅點的就不要票,反正發票有多的,小材料發票就不用開票。


老闆通常只算要票的經濟賬,如果按照上面說的稅點少,或不要稅點的實際採購就可以多開票進來,要稅點或稅點高的實際採購就不開票或少開票進來,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產品的外賬配方消耗,與真實的產品配方消耗指標比例對不上,造成有的材料外賬多用,有的材料外賬少用,如被稅務進行產品配方與外賬成本比對查賬,也會出現麻煩。


而走私卡的問題,如果交易沒有發票,等於是外賬上沒有任何記錄,如果是有發票但收付款未走公賬,則外賬上只能做收付現金處理,或將其對應科目直接掛在老闆頭上,外賬會計做賬時,對於長期未收付款的購銷經營掛賬,要問老闆是否已用其他方式收付結賬,回過去調整憑證掛在老闆戶頭上,千萬不能長期掛賬,記住一點,當年的賬當年整清楚,不要跨年度往以後拖,拖得越久,風險越大。


3、企業股東之間,關聯企業間轉賬十分頻繁,相互開票經常發生,但對於款項的結算毫不在意,而且關聯企業間相互掛賬不能互相印證,不知業務是否真實發生?


解剖分析:在民企股東往來賬很多,很多錢在股東間進進出出沒有規律,有去無回,或有來無去的現象時有發生,搞得外賬會計雲裡霧裡,不知所措,如果會計問老闆,老闆有時還不高興,愛理不理。


其實老闆為了做生意需要,開設了很多公司,表面上看股東不同,但其背後可能就是一個老闆,這家公司沒錢,就從那家公司挪過去,老闆認為公司都是他自己的,錢放在哪家公司都一樣,老闆通常不考慮各公司間賬平不平的問題,留下外賬會計乾著急。


關聯公司之間有時會互開發票,主要是關聯公司之間經營項目不同,關聯公司之間形成上下游的關係,可能有事實上的經濟往來,也有可能是一家公司發票不夠,從另一家關聯公司開進來臨時抵稅,等到以後發票夠了,再從這家公司開票給下家客戶,但由於關聯公司事實上同屬於一個老闆,所以說公司間開了交易發票,反而沒人去考慮款項要不要支付的問題。


由於關聯公司間,可能不是由同一個會計記賬,這就造成有的公司已把關聯間往來掛在老闆的戶頭上,而有的公司仍掛在公司間往來賬上,這就造成關聯公司間往來掛賬相互不能印證。


這就是關聯公司間款項往來和發票往來的具體問題,如果要進行往來規範,首先企業老闆要重視,會計要通過向知情人瞭解,對款項往來的性質進行認定,如屬資金往來,最好是能定期清理,原路返還,如老闆不願返還的,關聯間也應相互清理,轉掛在老闆戶頭上,對於交易事項,開票了就一定要走公款了賬。對關聯間往來的涉稅風險,要即時向老闆提示,老闆願不願意聽是一回事,作為會計,有沒有盡到責任,及時提醒又是另一回事。


另外,要注意的是關聯交易,可能涉及利益輸送,可能涉及相關股東的權益受損,如果關聯定價存在問題,可能引發股東之間因利益問題而引起爭議或訴訟;也有可能引發稅務對關聯交易的特別納稅調整。


4、外賬應收應付其他應收其他應付往來掛賬很大,很多是長年掛賬,一直未清理,現在想要理順,不知從何做起?


解剖分析:應收應付預收預付長期掛賬問題,在民企也非常普遍,比如買賣發票,沒有對公走款,而外賬會計又不知情,一直掛在應收應付上,沒有適時消掉,如果金額很大,資產負債表上就會體現異常,可能引發稅務調查, 如稅務檢查時通過發票協查方式,認定為虛開發票的交易,那麻煩就大了。


對公走款沒有發票,外賬會體現長掛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對公走款如果涉及購銷交易,且長期掛賬,那麼企業在被稅務檢查時,就很有可能被認定為隱匿採購和隱匿銷售,有銷售但不做賬報稅,是逃稅行為,有采購不要發票,如果金額很大,如果被稅務落實,可能被認定為隱匿產量,隱匿產量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隱匿銷售,所以說對公走款沒有發票,無論是隱匿銷售,還是隱匿採購,照此線索深挖下去,都可能被認定為逃稅事實,這裡的長期指的是二年以上的掛賬,如果資產負債表上體現年初年末預付預收金額很大,就可能會引發稅務檢查。


可能的做法是,有發票入賬,而不需要對公走款(可能已私卡走款或根本不走款),就要用現金把賬找平,或轉掛到老闆頭上,不要掛在經營性往來賬上。


對於對公走款沒有發票,最好是跟老闆說清楚,沒有發票的款項收付,不要通過對公走款,如果對公走款了,確認沒有發票,一是當年把賬拉掉,自然是往老闆頭上拉,把它做成是老闆的私人往來,一種是款項從公賬上退回或收回,同時從私賬上把款項結清,但這樣處理可能對方不會配合。


至於說其他應收其他應付的往來掛賬問題,首先要注意是不是科目弄錯,是不是同一單位多頭掛賬,是不是與經營性往來科目掛錯了,如果是科目掛錯或多頭掛賬,如是在一個年度內的事情,則去修改記賬憑證即可,如是上年結轉下來的錯掛,只能做調賬處理,如果科目沒有掛錯,又沒有多頭掛賬,那就要對款項的性質進行認定,該清理的清理,或原路返回理順,不能原路返回的賬務,如是虛賬,可轉掛在老闆戶頭上去。


要注意的是其他應收款的個人股東掛賬,在有留存收益的情況下,有可能被稅務認定為視同分紅徵收個稅;對於其他應付款的大額掛賬,如果是因資金不足而引起的股東往來長期掛賬,建議股東追加註冊資本,履行到資及還款手續,比掛在其他應付款,資產負債表好看得多。


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可能涉及資本抽逃,可能涉及大股東挪用資金,股東挪用資金,數額較大,可能引發其他股東的不滿,甚至可能被其他股東報案追究刑事責任。


5、企業應交稅金項目,特別是應交增值稅項目,賬務處理非常混亂,賬上的數據與增值稅申報表,近五年來就沒有相符過。


解剖分析:民企確實有出現這種情況,但不是很普遍,在增值稅處理上,有的公司自成立以來,進項銷項已交稅金等科目明細就沒有結轉過,會計平時只注意進項銷銷對不對,對其他明細往往不在意,有的會計把已交增值稅,在做扣款記帳憑證時,做在了醫社保或印花稅裡面去了,也不知道,在年底增值稅相關明細未結轉至“期末留抵增值稅”和“期末未交增值稅”明細,期末數據沒有和增值稅申報表相互核對,所以會造成長期比對不上,對於增值稅問題,正確的做法是每月賬面相關明細記錄(包括進項、銷項、已交、進項轉出、減免稅額、加計抵減、簡易徵收等),一定要與增值稅申報表(含附表)上的數據比對相符,比對不符的要在當月查找原因,並做到相符為止,至於說相關明細科目的結轉,可以每月結轉,也可以在每年的12月份賬平了後,再一次性結轉,只要做到每月申報表發生額數據相符,其各月賬上期末數據就能一定與申報表期末數據相符,年末數據也能自然相符。


但凡是應交稅費項目,一定要通過計提和繳納兩道程序,有的人圖省事,附加稅印花稅土地稅房產稅消費稅,未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明細核算,直接進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這樣處理不利於稅收統計,如果要出審計報告出稅審報告,也會不方便,另外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也要通過應交稅費進行明細核算。


6、主要成員企業工廠的外賬存貨規模很大,外賬存貨金額接近年收入的55%,主要體現在原材料、和生產成本(材料)上,每月月末產成品數據均為零。


7、其中一個工廠的外賬存貨又小得可憐,該廠外賬年銷售收入6000多萬,19年末資產負債表上顯示存貨只有124萬元,科目餘額表上顯示原材料74萬,生產成本50萬元,產成品沒有餘額。


6和7其實是外帳存貨的異常帳項(百科詞條“異常帳項”是我於2009年11月15日撰寫,有興趣可上去看一下),現放在一起說。


解剖分析:有教科書上講,零庫存是最好的庫存模式,實際上除了單純的商貿公司,有可能出現零庫存外,工業企業只要在正常的生產經營,是絕對不可能整體存貨為零的,正常經營的工業企業,都保持有一定的存貨規模,一般情況下,工業企業會保持一週至兩個月的庫存儲量,這裡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包裝物、在產品、產成品等。


通常情況下,生產企業會保持一週至二個月的庫存存量(季節性儲備物資除外),存貨存量超過兩個月,從經濟上來講就不划算了,這個不展開來講,阿蓉說她所在集團的一家成員企業,外賬的存貨規模達年度收入的55%,這個就很不正常了,現在拋開阿蓉的公司,就一般的企業來講,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


一是企業有收入隱匿未稅,而採購未實現同步隱匿,就是說外賬上的採購金額,每期都大於外賬生產成本的消耗金額,假設每採購100萬,但每月生產只消耗80萬,每月都會增加存貨20萬,長此以往,外賬存貨就會起來越大;


二是如果企業收入未隱匿,就是收入有全部報稅,但由於企業想少交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會去購買專票入帳,假設企業的實際毛利率是30%,不含稅成本構成是材料44%+人工20%+制費6%=70,此時增值稅的稅負通常會大於(100%-44%-6%)×0.13=6.5%,企業不想交這麼高的增值稅,只能通過買進專票少交稅款,假設外賬毛利率設定為18%,成本率變為82%,通常的做法是人工降6%,材料升18%,成本總體增12%,外賬此時增值稅最低稅負為:(100%-62%-6%)×0.13=4.16%,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多買票18%就可以了,但由於沒有按外賬設定的成本結構控制買票的比例,而是每月按23%的比例進行買票,就造成每個月度會虛增庫存5%,時間一長,外賬存貨就升起來了,所以說企業存貨過大,有一種可能就是企業虛開進項發票的嫌疑,只不過是進項發票開多了,外賬不能同步消耗,造成存貨水平不斷上升,當存貨水平 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外賬風險就體現出來了,此時降低風險的辦法就是降低存貨,要麼多開發票出去,要麼少開發票進來,而多開發票出去要增加毛利多交稅,所以說對於一個企業 ,進項發票多了,反而是一個麻煩。


至於說企業各期產成品為零,那是因為外賬會計怕麻煩,就是每月開票多少產品,就入庫多少產品,沒有產成品庫存而已,但凡工業企業,一定實際有材料包裝、在產品、產成品,生產企業賬面期末沒有產成品,其會計核算一定是有問題的。


至於期末存貨太小的問題,如果說長期這樣,有一種可能是企業 收入出貨就開票確認,而採購入庫可能推遲1至2月到發票,內控不到位或會計嫌麻煩,在賬面沒做暫估,使得有部份實際存在的存貨沒有入賬,形成外賬存貨虛減,改進的辦法是規範暫估作業;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企業當年度毛利做得太低,多做多轉了產品成本,導致期末存貨水平低下,改進的辦法是提升外賬毛利。


對於工業企業來講,期末存貨太多有收入隱匿、虛開進項發票的嫌疑,期末存貨太少又有多做成本的嫌凝。


8、主要企業賬上其他應付款(股東)掛帳五千多萬,而且越掛越大,原來是註冊資本八千萬,只實際到資一千萬,但企業資產規模八千多萬,資本不足,主要靠向股東借款支撐。


解剖分析: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而資本金又不足時,老闆不斷地向企業墊錢,賬面掛在其他應付款上,這在民營企業非常普遍。


一種情況是企業的註冊資金比較少,而企業的規模比較大,老闆為維持規模運轉,投入的資金掛賬;二是註冊資本實行認繳制後,老闆投入資金未註明投資款,會計可能不專業,沒提醒老闆要以投資款方式注入資金,造成的其他應付大額掛賬。


推薦的做法是,如果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可以選擇增加註冊資本投入資金,先去市場監督管理局變更註冊資本,認繳制下,投入資金時要以股東名義打款,並在打款時註明“投資款”三個字,會計在賬面記入實收資本,會計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做股東到資網上報備,能由事務所做個驗資報告的最好(一般的企業非強制要求)。


股東在認繳資本未繳足的時候,向企業注入流動資金,一定要以出資形式注款,並履行到資相關流程,如不以出資形式打款,賬面掛在其他應付款上,一是資產負債表沒體現實收資本,而是體現負債,資產負債率太大,資產負債表不好看,二是遇到負債訴訟時,債權人可能以未認繳出資為名,追究股東未到資責任。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實收資本太小,而其他應付款掛賬太大,在稅務上有一定的風險,通常會被稅務懷疑,企業是否存在收款不開票不報稅,而虛掛在其他應付款上,並因此偷逃稅款?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股東沒有做其他生意,而公司賬上又不斷地有錢投入進來補充流動資金,企業的規模起來越大,這個錢是從哪裡來的,極大的可能是賬處經營賺到的錢再行投入,這又是一個稅務風險,在規模較大時,把錢放在實收資本比放在負債上稅務風險要小點。


但在企業有較大負債,虧損嚴重,且可能涉及訴訟時,在認繳出資到位的情況下,再投入的流動資金放在負債,比增資放在實收資本,又要安全得多,因為如果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狀況,負債的清償順序排在資本金之前。


9、主要企業毛利率不到百分之九,成員企業外賬平均毛利率不到10%,經實際測算主要企業產品的實際平均毛利率不低於28%,有的產品實際毛利率高達45%。


解剖分析:如果毛利率高一點,在同等條件下,就意味著利潤要大一點,就意味著交的增值稅要多一點,毛利率的概念、毛利率大小的決定因素、毛利率的高低與賬務真假的關係這三個部分如下:


一、毛利率概念


毛利率指的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安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安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用公式表示:


毛利總額=∑[銷售數量×單位毛利]


=∑[銷售數量×(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價)]


=∑[分類銷售收入×對應毛利率]


=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毛利率


二、毛利率大小的決定因素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一是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化程度,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少有這類產品,或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二是企業的營銷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佔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儘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是企業開發產品投入的研發成本的大小,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四是企業的品牌效應,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檯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五是企業投入的固定成本的大小,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制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鉅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采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六是企業投入的技術成本的大小,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七是產品的技術工藝複雜程度,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複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八是應收賬款週轉率高低,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裡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週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九是企業產品處於生命週期的哪一個階段,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十是對產品主要部件的生產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


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佈,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三、毛利率高低與賬務真假的關係


企業老闆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不可能老是做虧本的生意,毛利是企業經營獲利的基礎,企業要經營盈利,首先要獲得足夠的毛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毛利額大,毛利率高,則意味著利潤總額也會增加,而利潤總額是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稅基,企業交納企業所得稅和股東紅利稅的多少,都與企業的利潤正向相關,根據增值稅理論稅負的相關原理,決定增值稅的交多交少與企業的毛利率正向相關,企業為了逃避繳納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通常會在企業外賬做假,可能通過虛增成本,或虛降售價的方式去降低企業賬面體現的毛利總額和毛利率,進而降低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的計稅稅基,以達到其偷逃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或股東紅利稅的目的,對於出口企業,通過價格轉移方式降低毛利率,還可以獲取多退稅款的好處。


在進行審計稅審稽查作業時,如發現一個企業的毛利率太低,或者與同行業同類產品相比低得太離譜,而其毛利總額剛好或不足維持其期間費用,賬面長期體現微利或虧損時,則其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也有值得懷凝的地方,毛利率太低通常是虛增成本和收入隱匿的表現形式。


看完這幾段關於毛利率的論述,你就知道了企業外賬為什麼要虛降毛利,一個25%以上毛利的產品,外賬上為什麼只做10%左右的毛利率。


10、企業一線員工大多沒交醫社保,還有一個更為敏感的問題,就是企業外賬上體現的員工人數,只有實際上班的員工人數的百分之四十幾。


11、外賬體現的百分之四十幾的員工的報稅工資,比員工實際拿到手的工資平均要低30%左右,其中最為離譜的是車工的工資,車工實際月工資大多在5000至8000之間,車工的平均月實際工資在6000元左右,而外帳體現的車工月工資只在3500至5500之間。


10和11實際上是一個問題,就放在一起解剖:


“增值稅是毛利稅,增值稅是工資稅”,一個企業,如果毛利率是30%,其成本率為70%,成本的具體結構為:材料40%+人工24%+製造費用6%=70%,驗證公式為:


增值稅最低稅負=(收入100%-材料40%-制費6%)×0.13=7.02%


增值稅最低稅負=(毛利率+工資比率)×適用稅率


=(30%+24%)×0.13=7.02%


由於製造費用中有的發票是5%,有的發票是3%,有的是普票,所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是最低稅負,實際稅負要高於7.02%。


所以降低增值稅稅負有兩個途徑:一是降低毛利率,二是降低工人工資比率,而降低毛利率的手段是增加成本率,增加成本率的手段時增加成本構成要素(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的收入佔比,而降低工人工資收入佔比的手段是,減少外賬工人人數,降低外賬工人個人工資,或既減人數,又降人均工資。


這就是阿蓉提出工資問題的全方位分析解剖,所以說很多民企工業出口企業,都存在阿蓉所述的工資處理問題,這是全行業公開的秘密,要說有差異,也就是一個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問題。


一家包袋廠接外單的報價是:材料30元,人工30元,對外報價最高是120元,最低是95元,大家可以去算一下,真實的材料人工與收入的佔比。如果按報價100元來算,其人工比率材料比率共佔60%,如果水電廠租佔比10%-15%,其毛利相當於25%-30%,如果真以30%的材料加上水電房租的進項去退稅,那企業就退不了多少稅,企業通常的做法是把材料做到60%到70%,把人工做到10%左右,把毛利做到10%-15%,我們在美國看到很多中國產品賣得非常便宜,很大的程度是享受了我國的退稅補貼,現在很多出口產品,徵退稅差為零,由於增值稅發票買賣市場的客觀存在,出口產品有相當部份,國家是要是要倒貼稅補的。


12、雖然她應聘的是企業的財務總監,其主要的工作實際是處理企業的外賬,企業的內賬及款項的收付由老闆自己人控制。


解剖分析: 這個在民企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做內賬絕對要用信得過的人,信得過的人叫自己人,無論從政經商,關鍵崗位用的多是自己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距離是信任,如果有信任,就是天涯咫尺;如果沒有信任,就是咫尺天涯。


有些大的民企內賬與外賬帳,不在同一個地方辦公,而且內外賬人員之間還不會相互溝通往來,有些名義上的財務總監,實際上是做外賬處理,中小民企也有內外賬同一套人馬做的,只是內部分工不同。


▼ 本文為會計頭條APP特約作者 楊德松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