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把英語踢出高考是出自浙大鄭強教授之口嗎

一直以來,英語都是我國各個階段教育考試中重要科目,因此英語教育也被大眾所格外重視。近些年來圍繞著英語教育在我國應試教育中所佔比重的討論不斷出現,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討論層面而已。近日,浙江大學網紅教授鄭強一段談論英語的演講出現在各大網絡平臺上,具體的傳播話題為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話題在全網形成火爆之勢。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把英語踢出高考是出自浙大鄭強教授之口嗎

關於"鄭強教授: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新聞話題最初主要是在B站、抖音這些視頻類的網絡平臺傳播開來的,其中抖音上的傳播力度最強。隨後出現在知乎、微博客等網絡平臺上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傳播熱度也隨之不斷升高,並在4月13日晚間傳播熱度達到最高。

傳播特點分析:

從該新聞話題在網絡上的傳播來看,表現出一定的傳播特點。

1.熱點延遲:早前的演講內容為何突然變成當下熱點?

熱點延遲是當下傳播環境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即以前發生的事情卻在當下突然火爆。從新聞價值的角度來看,時新性作為最大的價值要素,在這種現象中表現出一定的失效性。另外,從近日傳播的信息環境來看,也沒有明顯的事件背景作為觸發因素,但是這些往日的言論卻實實在在的火了。

這或許與這些信息的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這些言論最初是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火爆起來的,抖音上對高校教授鄭強相關演講進行有選擇性的碎片化剪輯,貼上煽動性的標題,再加上英語教育這種話題對受眾來說具有心理上的接近性,自然引發了抖音上龐大用戶的關注。除此之外,抖音用戶強大的二次傳播的力度,也加速其傳播熱度的升高。而熱點形成後產生的跨平臺傳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由此也進一步印證了不同的媒介往往會偏好不同的傳播內容,進而對受眾產生影響。

2.過分解讀:鄭強教授到底有沒有發表"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

在對鄭強教授演講中關於外語教育相關言論的傳播中,大部分的傳播標題和傳播內容是"鄭強教授:把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而鄭強教授演講中的真正內容是:"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的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從演講的真正內容來看,裡面並沒有明顯的"把英語踢出高考"的內容痕跡和個人傾向,由此可見這無疑是一些自媒體斷章取義的過分解讀,以此博大眾眼球。從目前的傳播數據來看,此次過分解讀博眼球的傳播行為確實取得一定的傳播效果。

傳播效果分析:

此次相關新聞的傳播效果除了產生傳播流量之外,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輿論話題,這些話題的爭論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1.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的網民選擇

由於大部分的傳播主體對鄭強教授演講內容的傳播主題定位為"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對於大部分網民來說,面對熱點話題他們是很善於做選擇題的,並會輕易給出答案。從輿論表現來看,學了多年的英語到最後確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這也由此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共鳴,所以他們贊成將英語踢出高考。從網民的情緒分佈中也能看出,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話題下的網民正面情緒佔比最高,高達65%,由此以可看出把英語提出高考的網絡輿論支持度還是比較高的。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把英語踢出高考是出自浙大鄭強教授之口嗎

另外,還有不少網民藉此進行娛樂性的話題帶入,要不要把數學踢出高考、把物理踢出高考……

2.英語工具論和民族主義論的爭議

除了對"要不要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話題選擇之外,還產生了相對深度的話題討論:即英語工具論和民族主義論的爭議。因為鄭強教授在相關演講中指出"我們過度的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因此圍繞著英語工具論和民族主義論的爭議由此產生。

對於英語工具論,有75%的網友持支持態度,他們認為英語其實是一種語言工具,就目前信息市場上,很大一部分的信息都是以英語為載體的,不管是為了瞭解更多外部的信息,還是為了有更好的學業、職業發展,學習英語還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的。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把英語踢出高考是出自浙大鄭強教授之口嗎

但是過度強調英語工具論也遭到了一定的駁斥,出現了一定的反對意見。其原因主要在於完全將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則會不利於英語的深度教學尤其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展開,因此區分好語言工具和語言素質是非常重要。

將大規模的英語學習上升到民族自信上面是否有一定的誇張成分,這也是當下輿論討論的重要話題。不能否認的是,某些話題一旦上升到民族主義,就會很容易帶動大家情緒的,具有一定的煽動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不難發現,不少網友就表現出了非常認同的態度,指出"漢語博大精深為何要學習英語、學習英語就是崇洋媚外"。另外,也有不少網友指出將學習英語上升到民族自信其實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是一種非理性的情緒表達,將英語學習和民族自信過度捆綁,本就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這既不利於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更會造成我們在國際交流中的失語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