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定位理論進入中國

2013年,定位之父特勞特先生訪問中國,記者對老先生提問: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是誰?特勞特說:瑞夫斯和奧格威,尤其是瑞夫斯,他的著作《實效的廣告》對我影響很大。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特勞特先生演講)


這一年,距離1969年特勞特先生提出定位理論,已經過去了44年,老先生已經譽滿全球,但也沒有忘記曾經給自己巨大啟發的前輩。

愛因斯坦在談及讀書時,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一個人要是單憑自己來思考,而得不到別人的思想和經驗的激發,那麼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他所想的也不會有什麼價值,一定是單調無味的。牛頓的名言“我看的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實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我們的所有創造,都需要前人的基礎。

定位理論,也是在前人思想基礎之上的再發揮。

不同的是,定位理論比起其他理論,更加適合當下企業家的需要,它更加有效。

也因為如此,2001年,“定位”理論壓倒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理論,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被美國營銷學會評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始改革開放,自此之後,市場經濟開始繁榮,商品大潮湧現。然而,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中立足,慢慢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02年,鄧德隆先生在上海正式成立了特勞特中國公司,開始正式為中國企業界提供“定位諮詢服務”,在中國第一批應用定位理論的企業有加多寶(原王老吉)和勁霸男裝。也正是王老吉的火爆,讓定位理論開啟在中國的普及之路。

什麼是定位理論

在十年來對定位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中,我不斷自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定位理論,這句話應該是什麼?我認為找到了相對滿意的答案。

什麼是定位理論?應用心智規律解決企業戰略問題的新的思維和方法體系。 為什麼要選擇定位理論呢?因為它有效。 為什麼它有效呢?因為它所依據的是人類心智運行的規律。

定位系列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老先生在《什麼是戰略》中的:戰略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這個詞彙,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這是鄧小平最喜歡說的四個字。含義是什麼呢?按客觀規律辦事。

定位理論所應用的是心智運行的規律,它是定位理論的核心或者基礎。所以,特勞特老先生將“大腦”視為定位理論的“視覺錘”,特勞特公司裡,就擺放著“大腦”。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特勞特先生與“大腦”合影)


學習的難題

然而,定位理論的普及也只能普及一些皮毛,真正要把握定位的精髓,實有難度。難度主要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1981年出版《定位》以來,特勞特和里斯先生不斷精進,出版著作達到20多本,對於一個對定位理論瞭解不多而又想把握精髓的讀者來說,要投入相當的時間,才能消化掉這些全新的知識。這在碎片化的時代,是一項不小的學習工程,而定位理論的需求者,常常是企業的最高決策層,他們往往時間極其稀缺。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定位系列書籍)


第二,讓學習難度更上一層的是,定位理論所提出的觀念往往跟我們慣常的思維完全相反。讀者還要花大力氣把原有的思維清空,才有可能進入作者的思路。

第三,要理解定位,除了要明白定位理論本身,還需要其他知識的支撐,比如哲學。我的老師鄧德隆先生就跟隨哲學家李澤厚學習哲學十幾年。哲學功底,當然有利於在另一個高度上理解定位。

為什麼寫《穿透心智》

過去五年多,我在清華大學總裁班主講戰略定位課程,同時也對外連續開課40多期,學員倒是連連叫好,表示深受啟發,可我總是覺得,以課程的方式傳播戰略定位,侷限太大。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羅盤第40期課程大合影)


一是因為,課程價格不菲,如果在外地,還要舟車勞頓來北京;

二是因為,課程時間有限,總是不能把自己心中所有和盤托出, 往往下課後的休息時間,大部分學員還要聚在一起討論;

三是因為,課堂空間有限,總有一些想參加的學員總也報不上名。

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將課程內容以書的方式寫出來。

這件事兒,本來以為十分簡單,過去我想,不就是將課程內容,整理成文字嗎?動手之後才發現,對於第一次以圖書形式傳播戰略定位的我來說,真的有些難度。

大綱,修改了好幾遍;

內容,修改了好幾遍。

如果不是合作出版方的“軍令”,可能這本書還在修改中。

不改了。一本書說不完的話,下一本再說。

但不論文字質量怎麼樣,《穿透心智》一書的基本邏輯跟課程大綱沒有太大區別。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穿透心智》封面)


既然定位理論是應用心智規律解決企業戰略問題的新的思維和方法體系。那麼,對心智規律的解析,永遠是第一位的事情。剩下的都是心智規律的應用而已。

不妨劇透一下,書中抽取了20多本書的精華,結合多年實踐給出了一套系統的戰略定位操作方法體系,同時,運用羅盤服務客戶的實際案例給予了詳細的說明。

規律明白了;

方法找到了;

案例也有了。

繼續在具體的文字表達上、錯別字上去消耗時間,不如早點將其公之於眾。誰還能十全十美呢?

我想讀者不會因為一個錯別字或者一句病句,就說本書毫無價值吧。畢竟,《穿透心智》的主要部分,還是原價幾萬元的授課內容呢。

鄧德隆老師得知《穿透心智》寫作完畢,欣然同意為其作序,這讓我十分感動,同時也堅定了我出版的意願。

寫《穿透心智》的另外一個目的,稍帶了一點私心。我是在老師鄧德隆先生的啟發下,決定投身戰略定位服務於中國企業家,如今已有十年之久。這本《穿透心智》,算是過去十年的總結。

但它也僅僅是一個開始。運用定位理論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任務,離完成還有很遠。


李廣宇:我為什麼要寫《穿透心智》?

噹噹網搜索新書《穿透心智》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