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 相差幾何

歷史上的經典改詩,一個字千差萬別

文學創作,最理想的境界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生活中,改詩倒是一件有趣的事。將古詩翻新,舊瓶裝新酒,賦予新的內容新的意義,雖無創新,卻能應景,且未見得不如原詩精彩。當然,改得尷尬的也有……

王安石改詩

北宋時期,王安石有一次外出巡視,夜宿於一座寺廟中,見寺院牆壁之上題有一首詩:

彩蝶雙起舞,

蟬出樹上鳴。

明月當空叫,

黃犬臥花心。

王安石看罷,問寺僧是何人所寫,寺僧說題寫者是山下一個屢試不第的秀才。王安石聽了說,這樣的蠢材,若能及第豈不是笑話!隨即將詩改為:

彩蝶雙起舞,

蟬出樹上鳴。

明月當空

黃犬臥花

改罷,隨從大讚“改得好”。而寺僧卻說:“丞相有所不知,秀才寫的是一首即景詩,詩景是一幅畫,不是兩幅畫。明月並非月亮,是本地的一種鳥,它能對天氣的陰晴進行預報。白天如能聽見它的叫聲,夜裡必是晴天,並能看到月亮。黃犬並非黃狗,它是一種金黃色的小蟲,習慣躲在花蕊裡睡覺。”王安石聽罷,非常慚愧地說,都怪我不瞭解情況,妄下雌黃,請恕我再改過來。

一字之差 相差幾何

鄭板橋為老師改詩

鄭板橋童年時,跟老師去郊遊。他們忽然看見小橋下面漂浮著一具少女的屍體,驚異之後,老師隨口吟詩一首:

二八女多嬌,

風吹落小橋。

三魂隨浪轉,

七魄泛波濤。

鄭板橋聽後,不由得左右推敲,終覺不妥。他問老師說,為何知道這位少女是16歲?如何知道她是被風吹下去的?如何看見她的三魂七魄隨著波浪在轉動呢?

這些問題,老師都不能回答,便問他可不可以修改。鄭板橋想了想,把詩修改為:

誰家女多嬌,

何故落小橋?

青絲隨浪轉,

粉面泛波濤。

莫子山改詩諷庸僧

宋代詩人莫子山有一次遊寺廟,與住持僧交談中發現其庸俗淺薄,不學無術。臨別時,住持讓他作詩留念,莫子山想起了一首唐人的絕句:

終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又得浮生半日閒。

於是,莫子山便將此詩顛倒了一下次序,贈與住持僧。詩云:

又得浮生半日閒,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終日昏昏醉夢間。

陳細怪改詩諷愚昧行為

宋代詩人高翥有詩《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當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有一年清明,陳細怪經過獅子山前,看見孫、吳兩姓為爭一處風水地,雙方正在打群架,打得頭破血流。陳細怪對此愚昧行為大為嘆息,遂改高翥《清明》題在山石上:

獅子山前多墓田,孫吳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鮮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毛狗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架須當打不打何曾到九泉!

清人改詩戲懼內

宋朝程顥有七絕《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

將謂偷閒學少年。

後有清人在此詩基礎上改動了6個字,戲作《懼內即景》,把怕老婆的人刻畫的入木三分。詩云:

雲淡風輕近天,

傍花隨柳跪床前。

時人不識餘心

將謂偷閒學拜年

譚鑫培臨場應變

京劇大師譚鑫培年輕時,有一天晚上演出《文昭關》,譚鑫培在劇中飾伍子胥。伍子胥應當腰掛寶劍,上場後有這樣四句唱詞:

過了一天又一天,

心中好似滾油煎。

腰中枉佩三尺劍,

不能報卻父母冤。

但是,由於管道具的人一時疏忽,錯把寶劍換成刀。譚鑫培當時也沒有注意,出場後才注意到這一點,但又來不及更換,他急中生智,手握腰刀喝道:

過了一又一

心中好似滾油

父母冤仇不能報,

腰間枉掛雁翎刀。

改得天衣無縫,再加上他那美輪美奐的唱腔,博得觀眾的滿堂彩,實在是經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