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为什么不选择搬家?

于野洋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愚公一家住在 太行,王屋二山的后面,出入非常不便,于是愚公决定除去二山,并下定决心对众人说:“此山不增高,何苦而不平“。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的就是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一恒的决心和斗志,干什么都不要半途而废,坚持就是胜利,愚公和智叟对待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愚公关键体现个愚字,看似一个不太聪明的老头,实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智叟是一个聪明的老头,实则是一个钻营取巧的机会主义者。他在现实生活中心思缜密,玩弄些小花招,.他不会对人动真感情,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而愚么看似笨了些,可他的心是真诚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不论什么年代,还是要学愚公的这种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达到自己所要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华春秋实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创作者,之所以在描写“愚公”面对门前阻碍出行的两座大山时,是写他选择“移山”,而不是写他选择搬家,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创作目的是,通过对这个寓言故事的描写来,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时代精神。

“愚公移山”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和现代的“延安精神”一样,这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因为,她是中华民族崛起奋斗的精神支柱,她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腾飞的精神支撑。

这种精神可以创造奇迹。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等等,都是“愚公移山”精神的象征。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更是无数革命先辈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结果。

这样的奇迹,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

“愚公移山”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所指,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我们应视实际情况而定,量实际情况而行,特别是科学比较发达的今天。

问题者提出,“愚公” “为什么不选择搬家?”

我相信大家比我更明白,如果“愚公”是选择搬家的话,“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更不会有流传至今的深远意义了。

“愚公移山”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

艰苦奋斗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却是永远的失败。









愚公和磨铁棒的老婆婆都属于强迫症患者,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仍然坚持做下去,不知道变通。如果不是编神话故事的作者请来神仙搬走两座大山,愚公这样做就毫无意义。既然是强迫症患者,就是一根筋,他是不会想到搬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