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不同風險點的識別方法

供應鏈金融不同風險點的識別方法

商業銀行具有內在的脆弱性,這是商業銀行風險產生的理論根源。宏觀經濟政策與泡沫經濟、金融放松管制與自由化、內部管理與道德風險、經營環境與非經濟因素等是商業銀行風險的現實起因。

而供應鏈金融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質,構成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特殊風險的起因。

1授信企業具有產業鏈相關性

基於供應鏈的供應鏈金融為融資業務帶來了更廣闊的融資空間,風險也就由傳統的單一貿易環節向供應鏈上下游拓展,意味著供應鏈上下游的不確定性也為貿易融資帶來了風險。

特別是當供應鏈金融的覆蓋範圍達到“端到端”時,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就隨之覆蓋了整個供應鏈。

此時,風險不再單純來源於客戶信用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等傳統的風險來源,而是由貿易環節為出發點向供應鏈上下游擴散,因此不僅是客戶自身的信用水平和還款能力應繼續得到關注,對客戶的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的關係、商譽、信用度、財務報表真實性等都應當進行關注。 

且銀行現階段發展的供應鏈受信對象多集中在幾個大型的產業鏈上,如汽車業、醫療器械類、電力類等。

當這些大型產業鏈上的任意一個重要結點發生使銀行撤出資金的風險問題時,不僅銀行在鏈上其他企業的授信業務會受到影響,甚至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會受到波及。

2供應鏈上主要授信企業規模較小

在傳統的信貸業務中,銀行偏向於選擇大型信用評級較高的企業作為授信對象。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往往不是一條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而是其上下游的供應商、分銷商等相對小的企業。 

由於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處於買方或賣方的劣勢地位,流動負債在其報表中所佔份額很大。

銀行給這些中小企業放貸,面臨著授信對象規模小、信用評級歷史短或有空缺的情況,相較規模大的企業而言風險較大。

銀行授信以交易為基礎決定其風險與傳統業務不同。

供應鏈金融是基於企業間的實質性交易來發放貸款的,這就決定了交易的可控性、真實性成為貸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 

3各供應鏈金融風險點的識別方法

整體來看,供應鏈金融服務是對當前銀行貸款融資方式的強化,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及其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引入核心企業、第三方企業(如物流公司)等,實現對信息、資金、物流等資源的整合,有針對性地為供應鏈的某個環節或全鏈條提供定製化的金融服務,達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各方創造價值的目的,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

根據資產種類的不同,商業銀行主導下的供應鏈金融在又主要可分為應收賬款融資、預付款項融資、動產質押融資三種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上游的中小企業將核心企業給它的賒賬憑證轉讓給金融機構,進而取得融資用以繼續自身再生產,若到還款期限中小企業不能還款,則金融機構可憑應收賬款向核心企業收款;

預付款項融資模式:下游的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上繳一定押金並憑藉核心企業的信用向金融機構貸款,所獲貸款用以向核心企業進貨。而為確保中小企業的融資是為了進貨,通常會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貨物進行監管;

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中小企業利用手頭上的貨物抵押申請貸款,貨物存放在第三方監管公司,由第三方監管公司負責貨物的監管、貨價的評估以及貨物的發放等,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借鑑監管公司給出的評估結果發放貸款,中小企業用運營所得還貸。


1.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風險點

應收帳款融資是主要針對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的融資方式,是債權人將其應收帳款轉換成銀行應收帳款的過程。

商業銀行在進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設計時,應該注意審查和識別以下幾個風險點:

融資企業的經營狀況。應收賬款模式下,融資企業的資信狀況由於核心企業的信用擔保與傳統業務相比變得不是特別重要,但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融資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直接關係著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關係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持續性和風險性。

商業銀行在授信審核時應重點考察融資企業借款的原因、企業的發展狀況、企業的經營績效、技術情況及產品競爭力、履約記錄及能力、核心企業對該企業的依賴程度等;

核心企業的資信狀況。應收賬款模式下,核心企業是債務人,是銀行貸款得以順利回收的最為重要的保障,其規模實力以及信用狀況直接關係到風險的大小。

商業銀行在授信審核時重點考察核心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及市場份額、企業規模與實力、股東結構、主營業務收益、資產負債情況、信用記錄、發展前景以及核心企業對於銀行的協助能力等。

應收賬款的質量。應收賬款模式下,應收賬款是該模式下融資企業向銀行借款的唯一質押物,其質量的好壞關係著風險的大小。

商業銀行在授信審核時重點考核以下幾點:

一是應收賬款的真實性,核心企業與融資企業的交易是否真實存在,相關合同以及票據是否真實,應收賬款是否得到核心企業的承認,相關票據有沒有承兌,應收賬款的要素是否明確具體等;

二是應收賬款的合法性,即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各民事主體是否符合法律所承認的資格,應收賬款有沒有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以及是否多次質押等;

三是應收賬款的可轉讓性,即債券債務雙方是否允許轉讓,有無雙方約定或者法定的禁止轉讓的事實存在,應收賬款的告知流程等。

供應鏈的整體狀況。供應鏈是供應鏈金融得以開展的基礎,其狀況的好壞對於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高低意義重大。

商業銀行在授信審核時重點考核:

供應鏈所在行業的成熟度及特點;供應鏈的長度以及資金流狀況;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關聯程度、合作時間、交易頻率,信息共享程度以及核心企業對於上下游企業的管理能力等。


2.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的風險點

預付賬款融資主要針對核心企業下游經銷商,其與應收賬款融資最大的區別是質押物由應收賬款轉為實物。

除了融資企業的經營狀況、核心企業的資信狀況、供應鏈的整體狀況外,其特殊的風險控制點主要有以下特徵:

質押物的選擇。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銀行對於融資企業的授信時間較長,需要經歷“預定—生產—運輸—存儲—銷售”等環節,對於質押物的特性以及價格穩定性要求較高。

除此之外,抵押物是融資企業違約後銀行減少損失的最為重要的保證,應當容易變現。

因此,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質押物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穩定性。作為抵質押的貨物最好具有比較穩定的物理化學特徵,不宜接受易碎、易爆、易揮發、易黴變等貨物做質押,否則容易造成質押物價值的減損;

2)流動性。一旦融資企業違約,銀行需要把質押物進行變賣或拍賣,因此,質押物應當易於轉讓和出售;

3)保值性。質押物應當價值和價格穩定,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小,貨物價值要始終高於貸款的額度;四是產權明晰。融資企業提供的抵質押物應當符合法律規定,允許抵質押,而且權屬清晰,不存在任何爭議。


質押權的實現。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參與主體較多,各主體之間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縱橫交錯,操作風險加大,一旦發生將導致銀行質押權難以實現。

例如,銀行在支付了預付款後,如果核心企業無法供貨、不及時發貨或發貨不到以及物流企業監管出現漏洞均會造成銀行質押權的延遲或者落空。


3.動產質押融資模式的風險點

遊企業,但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在這種模式中更加強調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信狀況和監管能力。

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對質押物進行監督管理和評估,有時甚至直接參與貸款授信和風險管理,因此,其資信狀況和監管能力與該模式下的風險關係巨大。

商業銀行在授信審核時重點審核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運營能力(重點審查出入庫程序、規章制度的完善性和執行情況),規模實力,倉促、運輸和監管條件,信用記錄,與核心企業以及銀行的業務聯繫和數據信息共享程度等。

動產質押融資與預付賬款融資類似,同樣針對核心企業下


來源:供金分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