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區塊鏈會擦出什麼火花?看聯想的作答

當供應鏈加持區塊鏈,能夠產生哪些化學反應?作為數字經濟企業的一員,聯想已經摸著石頭過河先行一步,其“雙鏈融合”的創新模式將在全國進行推廣。

近日,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複製推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第一批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其中,聯想加強供應鏈技術和模式創新的做法被納入12類典型經驗在《通知》中向全國推廣。

通知指出,作為推動供應鏈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聯想集團積極引入區塊鏈技術,打造區塊鏈與供應鏈“雙鏈融合”模式,促進代工廠、企業及供應商等第三方實時信息共享,增強整體流程的透明度,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運轉。

深度融合新技術,化解供應鏈痛點

自1998年起,聯想開始推動製造信息化,並經歷了從生產精益化、過程控制自動化、生產過程數字化到生產智能化的轉型與蛻變,打通了從研發、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的數據鏈路。

作為拓展全球業務的一項重要支撐能力,聯想構建了一套全球共享的供應鏈平臺,兼顧效率和靈活性。該平臺接入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北美、非洲、歐洲、中東、拉美等各個區域以及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體,納入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移動設備、數據中心設備等全系列產品,實現了全球採購、全球製造以及全球物流。

近幾年,聯想與時俱進,將新技術與供應鏈平臺進行了深入融合,樹立了構建數字化供應鏈平臺的戰略目標。2016年,聯想研究院適時啟動了區塊鏈平臺的自研工作。基於自身積累的供應鏈運營經驗,聯想在業內率先提出“雙鏈融合”模式,並構建了區塊鏈供應鏈協同平臺,旨在解決現有供應鏈協同過程中出現的信息不透明、不可信、交互流程不高效等痛點。

聯想建立區塊鏈創新團隊Lechain,基於創新設計思維(DesignThinking)方法論走訪供應鏈業務部門實地調研需求,梳理出35個場景,確定了區塊鏈推進計劃,於2018年起逐步投產上線。在聯想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平臺上,開發並集成了涵蓋隱私保護、高效協同在內的多個核心領域的知識產權。僅2019年,聯想在區塊鏈平臺上申請的專利數量已經進入全球60強。

目前,“雙鏈融合”的典型業務場景已經在其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供應鏈落地,變革了供應鏈中的採購協同業務流程,使合同製造商、聯想、部件供應商可以平臺上進行實時交易數據共享,提升了協同交易數據的整體可見度和可靠性。

商務部指出,聯想以智能製造為核心,通過推進物流智能化、工廠智能化和供應鏈交付智能化,構建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在重大技術應用與模式創新方面成效突出,在智能製造、智能物流、綠色供應鏈等方面初步形成具有行業推廣意義的經驗模式。

提高數據透明度,四流合一更高效

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在於點對點的可靠信任,通過構建多個“中心”體系來保證信息的不可篡改與公開透明。正如“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碰撞出不同火花,區塊鏈與供應鏈的融合,也幫助後者提高端到端的數據透明度,降低成本和風險,同時有效解決信息孤島現象,打通採購、生產、物流、銷售、監管等一系列環節。

聯想區塊鏈供應鏈“雙鏈融合”平臺不是獨立存在的信息化系統,需要和企業現有信息管理平臺(ERP、CRM、SCM、WMS等)進行深度融合,在原有信息化基礎上構建出一層可信供應鏈信息共享通道,實現聯想與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代工廠、金融機構的可信鏈接和共享,形成可信數據,進而開展協同業務。不僅增強了整體供應鏈協同流程的透明度,還降低了各參與方發生業務糾紛的風險,提高了運營效率。

“各參與方通過賬本共享的方式,將需要參與方確認和核對的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增加多方交互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程度,同時可利用智能合約觸發業務流程的自動化處理。”聯想區塊鏈負責人表示。

“雙鏈融合”平臺的創新之處在於兩個層面,一是業務上對場景進行突破,實現商業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二是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平臺上實現全隱私保護,基於指定字段和指定數據的可選加密方案,實現了多方交易過程中任意數據字段的加密問題,從而確保了交易數據的隱私不被非授權用戶得知。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供應鏈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政府層面先後五次在不同場合的會議上明確,要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保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這是對我國供應鏈的一次全方位實戰檢驗,同時也對供應鏈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以及模式創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家業務遍及180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化企業,聯想在供應鏈領域的創新探索體現了基石型跨國企業應有的擔當。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所言,危機孕育機遇。疫情的陰霾終將散去,在抓好防疫、有序復產、穩定全球供應鏈的同時,企業應當苦練內功,積極推動中國智能製造轉型升級,惟有如此才能增強中國經濟的“免疫力”,不負“世界工廠”的大國擔當,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