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踩雷 民生信託風控“失守”

最近,民生信託又被推上風口浪尖。尷尬的是,民生信託此番被指以虛假合同作為資產包發行相關信託產品。

被迫提前終止

9月14日,民生信託在官網上又發佈了一份公告。在這份公告中,民生信託明確表示“中國民生信託—至信1095號中建五局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下稱:至信1095號信託計劃)於當日提前終止。

按照民生信託的說法,該信託計劃規模1.848億元,信託計劃項下信託單位共計18480萬份,對應的信託收益已按照信託合同約定計算並於提前終止日向投資者進行分配。

用益信託網此前曾披露了上述信託計劃的資金用途,即主要用於認購天津曜暉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有限合夥份額,該標的有限合夥最終將本信託計劃實繳出資扣除相關費用後用於受讓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標的應收賬款收益權或經受託人認可的其他特定資產收益權。

為何提前終止?民生信託在9月14日的公告中說得並不明確,僅稱是根據市場情況以及信託計劃運行情況、資產配置情況,並依據相關信託合同等信託文件的規定而作出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3天之前的9月11日,民生信託還曾先行發佈過一份公告。

當時,民生信託稱其注意到至信1095號信託計劃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據該公司表示,這款產品是基於保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項下底層資產系其依據與資產管理公司簽署《應收賬款收益權轉讓協議》而受讓的應收賬款收益權。在關注到相關輿情後,民生信託已第一時間聯繫資產轉讓方,要求其就出讓的該筆資產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核查,並立即終止該筆應收賬款收益權轉讓。

民生信託9月11日所提到的“輿情”,實際上正是由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建五局)9月10日的一份“嚴正聲明”所引發的。中建五局在聲明中稱,近期公司發現兩份盜用公司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下稱:三公司)名義、虛構交易事實、私刻三公司印章和天津華航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型材買賣合同》,民生信託以上述虛假合同作為資產包發行了至信1095號信託計劃產品。

據中建五局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從未與天津華航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開展過任何業務往來,亦未簽訂過任何合同。上述《型材買賣合同》中加蓋的印章系私刻。與此同時,民生信託發行的至信1095號信託計劃與公司無關。

風控難掩漏洞

截至此番被迫提前終止,據民生信託官網披露,自今年7月31日以來,至信1095號信託計劃已發行了6期,各期產品的原定產品期限均為15個月。以第6期產品為例,成立時間為今年8月28日。新金融記者近期就中建五局的聲明向民生信託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民生信託並未回應上述建立在虛構交易基礎上的信託計劃是如何層層順利通過產品設立流程的疑問。

除了在基礎資產上踩雷,民生信託此前也在產品質押物上“被坑”。

今年上半年,武漢金凰“假黃金事件”就曾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今年7月,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自2020年1月開始被逐步揭露的武漢金凰“假黃金事件”,牽涉多家銀行、保險和信託機構,除了企業本身的原因外,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形同虛設,需引起高度重視。

事實上,民生信託就涉及其中。儘管民生信託強調相關信託計劃採取了“保險公司承保+實物黃金質押”的核心擔保措施,但這並不能完全撇清自身的責任。畢竟,與擔保舉措相比,信託的第一還款來源更應重視。今年7月1日,民生信託發佈致投資者的說明函,稱已協調資金對產品已到期的投資人進行兌付,公司後續將嚴格依法履行受託職責,並及時披露相關進展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與相關保險公司溝通未果,民生信託當時還尋求通過司法途徑要求保險公司履行對質押黃金的保險責任。

在去年年報中,民生信託稱其已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內部控制職能體系,但對這家公司來說,所面臨的風控、內控問題似乎並不止於此。

去年11月,民生信託曾因多項違法違規被北京銀保監局處罰。據瞭解,這主要包括“收益權投資”項下信託資金違規用於繳納土地出讓價款;信託資金運用與信託計劃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不一致;違規接受保險資金投資於事務管理類信託產品。而今年,除了在武漢金凰上踩雷外,民生信託還在*ST恆康上“中招”了。至於原因,則是*ST恆康未能按照合夥協議約定履行相關義務。

釋放引戰信號

自今年以來,民生信託已歷經兩次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第一次發生在今年1月,當時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張博。第二次發生在今年8月,公司法定代表人又變更為張喜芳。

法定代表人變化背後是公司董事長的調整。據瞭解,去年10月,民生信託董事會曾選舉張博出任公司董事長。但今年5月,民生信託董事會又選舉張喜芳擔任董事長一職。

民生信託2019年年報顯示,當時仍為民生信託副董事長的張喜芳,還擔任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泛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職。

作為“泛海系”所轄的信託公司,民生信託如今的控股股東為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超過82%。穿透股權結構來看,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又是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但對民生信託來說,未來的股東結構恐將生變。

泛海控股2020年半年報披露,除了控股子公司民生證券增資引戰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外,民生信託和亞太財險的引戰工作也已啟動前期工作。據泛海控股稱,金融子公司引戰的重點在於引進實力雄厚的股東,有利於提升金融子公司發展實力及後勁,同時亦有利於公司盤活資產、增加現金流。

在去年年報中,民生信託稱其將繼續堅持“財富、投資、投行、資管、融資”五大市場定位。但根據近3年年報來看,民生信託淨利潤則在持續下滑。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民生信託的合併淨利潤依次為18.15億元、10.80億元、9.33億元。其中,2018年降幅十分明顯,超過40%。究其原因,除了營業收入下滑外,資產減值損失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比如,這一數據在2018年曾飆升,由2017年的499.54萬元驟增至2.60億元。


新金融記者 韓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