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抗戰時開展“水上游擊戰”高郵26萬軍民築起“水上長城”

揚州抗戰時開展“水上游擊戰”高郵26萬軍民築起“水上長城”

高郵“水上游擊戰”場景

昨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紀念日,揚州市新四軍研究會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揚州民間抗日鬥爭座談會”。記者從會上獲悉,1937年12月14日日軍侵佔揚州後,儀徵、高郵、寶應等城鎮相繼淪陷,日本侵略軍到處燒殺搶掠,在揚州城鄉製造了許多慘案。面對日軍的暴行,揚州人民不畏強暴,決不當亡國奴,拿起武器進行反抗和鬥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揚州民間抗戰匯聚起英勇頑強的磅礴力量。

“奮起救國,動起干戈,我們要盡忠報國,誓把那日本強盜打走!”在邗江瓜洲地區,至今還傳唱著一首《抗日救國歌》,是揚州人民奮起抗敵的真實寫照。

揚州淪陷後

愛國志士紛紛投身抗日

抗戰期間,在中國共產黨抗戰愛國統戰政策的感召下,揚州地區許多愛國士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鬥爭。在日軍侵佔揚州期間,揚州著名畫家鮑婁先,寧可閒居在家,也不為日偽人員作畫,他說:“我不會捧鬼子飯碗的。”揚州城郊湯汪村的廚師餘舜臣,日軍以每天3塊大洋僱他去燒飯,他說:“作為中國人就要有骨氣,我寧可去討飯,也不為日本鬼子燒一菜一湯。”

江都大橋地區的愛國民主人士“一張”(張壽伯)、“二袁”(袁希伯、袁伯屏)、“三山”(馬宅山、田山、佘祝山)等紛紛加入抗日行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持新四軍抗日。當時的江都五區區長杜幹全、協和鄉鄉長李康侯等,果斷脫離國民黨組織,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組織。

高郵開明士紳吳襄哉不僅捐款捐物支援抗日鬥爭,還把4個兒女送到抗日前線,同時捐出7間房屋、210石糧食、163畝土地,興辦官田抗日小學,廣納貧民兒童入學,且免收學費。

新老洲(今李典、沙頭、頭橋一帶)的開明鄉紳樊陽泰全力支持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陳毅、管文蔚等領導同志幾次住在他家,商議抗日救國大計。

日軍侵佔揚州城後的一個晚上,剪紙藝人張永壽隻身在家,忽然聽到巷子裡有人呼救,他急奔到現場,只見兩個日本兵竄入秦家欲對其兒媳施暴。張永壽自知硬鬥不過,便急中生智點燃了秦家宅後的草堆,並大叫“救火啦”,兩個日本兵恐被燒死,便從前門逃走,張永壽趁機打開屋子後門救下了秦家兒媳。

水上游擊戰

高郵26萬軍民齊打壩

抗戰期間,華北平原地區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和麻雀戰等戰法,名揚天下。而在揚州水網地帶,當地軍民則利用河湖港汊攔河築壩,創造出“水上游擊戰”,與地道戰、地雷戰齊名,也成為抗戰史上的一大創舉。

在裡下河腹地的高郵、寶應境內,至今還流傳著一首順口溜:水網地區不通旱,到處是河走路難,不造橋來不打壩,來往行人怎麼辦?敵人下鄉來騷擾,糧食衣服件件要,如果壩頭不打好,問你財產保不保?壩頭打得好,汽艇進不了。

據《揚州市志》記載,抗戰期間,高郵縣委、縣政府發動群眾,投入打壩的軍民達26萬人次,築成了南北15華里、東西10華里的兩條穿蕩大壩,全縣共打壩315道,其中封鎖壩147道,交通壩168道。寶應縣發動群眾5萬多人,在廣洋湖、射陽湖等處築堤打壩,修建大堤8條,總長達70多公里,築成的廣蔣大壩穿越廣洋湖,溝通南北。

在改造地形戰鬥的過程中,還湧現出了許多打壩築堤的英雄集體和個人。如寶應縣安豐區農抗會會長李兆祥,當時已57歲的他在寒冬臘月裡率先跳進刺骨的冷水裡挖土,短時間內就帶領300多名群眾打成了25丈長(一丈=3.33米)的壩頭,被授予“打壩英雄”的光榮稱號。

高寶地區軍民在水上游擊戰中築起的“水上長城”,為抗戰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交通壩在縣與縣、區與區、鄉與鄉及村與村、圩田之間連接成線,形成了完整的交通網絡和一道道人民戰爭的屏障,加強了各根據地之間的聯繫,把裡下河抗日民主根據地連成一片。

5年革命生涯

謝慈被稱為“革命的媽媽”

今年是謝慈犧牲76週年。謝慈,1888年出生在大橋鎮,本姓魏,嫁到謝家後被稱為謝魏氏。因她對革命同志慈祥和善,新四軍挺進縱隊的同志給她起名“謝慈”。

雖出生於封建舊社會,但國難當頭,謝慈毅然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謝慈帶著子女逃難,親見同胞慘死,切身體會到喪權辱國之痛。在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民運工作隊的啟發下,她走出家庭投身革命,於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她已年過半百。

謝慈是出色的革命宣傳員,她聲音洪亮,熱情洋溢又沉著鎮定,雖文化程度不高,卻善於聯繫群眾,做群眾工作。1941年,在蘇中參政會上,她以自身纏足的痛苦經歷,控訴婦女在舊社會的悲慘生活,使許多婦女代表深受啟發。

謝慈還是無私的革命媽媽。她生有三男三女,長女出嫁常州,次女病故,其餘4個兒女都在她的教育下參加了革命。謝慈的小女兒從12歲時便跟著她東奔西走,一起參加抗日宣傳。1944年春,謝慈的長子在執行任務時不幸遭日軍逮捕,被日軍放出的狼狗活活咬死,壯烈犧牲。

1944年6月,在江都縣第二屆參政會上,組織授予謝慈“革命的媽媽”光榮稱號。1944年7月,在反“掃蕩”鬥爭中,謝慈在江都三週鄉大霍莊一帶動員群眾轉移公糧,組織慰問部隊。一天,在轉移過程中,謝慈不慎跌傷,感染破傷風離世。

謝慈的革命生涯僅有短短5年,但她從一箇舊社會封建家庭的小腳婦女轉變為堅持抗日的巾幗英雄,其崇高的革命精神將永放光芒。

通訊員 伏波 記者 姜濤

【數說揚州抗戰】

揚州境內 作戰868次 犧牲2551人

市新四軍研究會秘書長陳榮坤介紹,據2010年揚州市調查統計:

人口傷亡814477人

財產損失72742.4853萬法幣(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

燒燬、拆毀房屋93859間

損失樹木1614900棵、

畜禽79055頭、

糧食192931萬斤

被搶劫珠寶、古玩字畫無法計算。

抗戰期間

揚州地區軍民不畏強敵,與日寇展開了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鬥爭,對日偽軍作戰868次,斃傷日軍3400多人、偽軍53355人、頑軍43636人。新四軍和地方抗日武裝犧牲2551人。其中10個慘案最為觸目驚心,10個戰役最為可歌可泣。

十大慘案

萬福橋慘案 天寧寺慘案

仙女廟慘案 “寡婦圩”慘案

高郵城慘案 十二圩、真州鎮慘案

李高橋慘案 杭集慘案

頭橋慘案 曹甸、夷家溝等慘案

十大戰役

夜襲日偽機場 月塘集保衛戰

新春大捷 激戰吳橋

夜襲十二圩 血戰大官莊

車橋戰役 夜襲甘泉山

三垛河口伏擊戰 高郵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