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江东是不是项羽无脸见的那个江东?你怎么看?

神评小君


大官人觉得重点应该放在项羽为什么无脸回江东。只是因为吃了败仗吗?

项羽比刘邦有很多地方都要强,但为什么最后是刘邦得了天下?如果只是说天命所归有点单薄。再强的理论也得有事实去支撑。

大官人在研究了历史发现: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历史生涯中的三次暗杀。


第一次暗杀:杀了殷通

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开始造反。到9月份的时候,会稽郡守殷通找到项羽的叔叔项梁,准备一起造反。

殷通的原话是:“现在江西全反了,这是天要亡秦,我也准备造反,让你和桓楚来当将军”

项梁说:“好,我们把项羽叫起来,让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桓楚”

这项羽进了太守府之后,二话不说就把殷通的头给砍了。然后拿着他的官印。封自己为会稽郡守,迈出了造反的第1步。

从这儿看项羽的做法实际上是很不耻的,本来殷通就准备造反。项羽来个鸠占鹊巢。不是大丈夫所为。


第二次暗杀:杀了宋义

项梁死后,楚怀王让宋义当将军。并带领项羽。范增二人一起去救赵国。

宋毅为楚将,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楚国的利益。当时秦赵双方正打的难解难分,宋义带兵在安阳逗留了46天不进兵。肯定是为了等着秦赵双方打的两败俱伤。楚国好坐,收渔翁之利。

但项羽在早上给宋义请安的时候暗杀了宋义,并假传圣旨说是楚王的意思。然后马上自封为上将军。同时派人去齐国,把宋义的儿子也给杀了。

这一次暗杀让项羽获得了楚国的兵权。


第三次暗杀:杀楚怀王

楚怀王当时是名义上天下的共主,被尊称为义帝。他曾经与天下诸侯丽的一个契约:谁先攻占了咸阳,就封谁为秦王。

后来刘邦先攻入咸阳,但项羽不想把关中沃野给刘邦,这就产生了矛盾。

当大家问楚怀王到底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楚怀王就说按原先约定的办(还是把秦王给刘邦)

项羽大怒,就让人暗杀了楚怀王。

这三次暗杀,杀的是楚王楚将。所以项羽真的没脸再回江东。


西门不带刀


江东,这个词语在古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比如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三国演义》中描写孙坚是样说的:坚,乃江东猛虎也;还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经常听到的关于江东的词句与典故。

那么江东一词是怎么来的,又是具体在哪里呢?

江东,顾名思义就是江之东,这里的江指的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作为一个中国人,提到长江自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淌,然后在上海入海。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长江是自西向东流,那么何来江之东呢?我们历来都只听说大江南北,要有也只能有江南江北之说呀,怎么跑出一个江东呢?

长江冲出青藏高原后就一路向东,但是从今天的江西九江到江苏南京这一段,长江的流向突然改向东北方向流,打开地图就能清楚的看到,这一段的长江还真是南北走向的,在这一段,就真的只有江东江西了,不再是传统的大江南北。

古人从北方中原之地去往今天的江浙皖等地,往往就选择从这一段渡河而过,从长江西边渡河到长江东边,古人就将这一段南北走向的长江之东称为江东,江东一词也就这样诞生了。

江东,具体位置大约就是今天的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地一带,在古时这一带地区被称为江东。







重新看历史


大家好,我是生活之路一帆风顺,很高兴回答问题,三国时的江东是不是项羽无脸见的那个江东?你怎么看?咱们看一下三国时说的江东是哪里?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属于汉语地区的一部分。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三国时期的江东是江苏一带。孙权墓在南京紫金山;无锡有报恩寺(孙权为其母所建)。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

楚汉时期的江东和三国时期的江东是一个地方。 而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在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岸的乌江浦,和江东没关系。

项羽时的江东还是穷乡僻壤,他就是回江东也于事无补,白白让江东父老牺牲性命,而三国时候,江东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是东吴孙权的根据地,朝代交替人民遭殃,成为掌权的牺牲品,项羽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打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还落自刎结局,真是可悲,可泣。我就分享这些,欢迎大家留言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