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村子裡的最後一縷“炊煙”

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在農村的大部分年輕人,如果選擇繼續留在村子裡掙錢,一年下來將會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相對艱難點。

因而為了生活過得好一點,當然更多的是為了孩子考慮,想讓孩子能夠受到好一點教育,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走出了村子,去大城市謀生,不得已留下他們最愛的父母和孩子在村子裡,獨自前往陌生的城市打拼。

老人是村子裡的最後一縷“炊煙”

好一點在外打工的人,一年中可以回家三四次,差一點的話,那隻能回家一次,也就是過年的那一次,我想這樣的回家的次數,對於孩子對於父母乃至自身都是遠遠不夠的,說不過去的。孩子和父母都需要長久的陪伴,才能讓他們心裡有依靠。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平時和家裡的聯繫方式只能靠打電話,去連通他們兩地的親情和想念,電話也寄託了兩地人的牽掛,老人最開心的事,莫過於聽到兒女來電話的鈴聲,拿起電話的那一刻,他們的開心都掛在了臉上。

老人是村子裡的最後一縷“炊煙”

孩子去縣城讀書了,老人就是村子裡的永久居民,也是唯一的留守大軍。因為雖然那一代年輕人的文化程度低很多人只是上了小學,但是在外出打工的經歷,讓他們越發的重視孩子的教育。村子裡的學校教育很少能改變他們孩子的人生軌跡,大多數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縣城去讀書。雖然這樣花銷很大,但作為家長還是咬咬牙堅持了,因為他們知道只有上學才能讓孩子的人生改變,不要再像他們一樣在外吃苦受累,風餐露宿。一位父母曾經這樣說過”他們願意為孩子吃下這份苦,只要孩子過得好他們無怨無悔。”一切為了孩子考慮,這樣樸實的父母是偉大的。

老人是村子裡的最後一縷“炊煙”


年輕人都走光了,孩子也去縣城上學了,按理說村子應該是老人的舞臺,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怡然自樂,但是老人似乎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開心,臉上寫滿了更多的孤獨。大一點的村落,走進村子裡,還可以看到老人在村頭聊家常,時不時還能聽到小販的叫賣聲。小一點的村落,你會看到老人只是在自家門口閒坐著,眼睛看著外面的路,好像在等來他家裡做客的人,等了一天又一天,你依然會發現,坐著門口的老人還是獨自一人,坐的累了,站起來屋前屋後走一走,看看養的雞找食物,最後有點累了,就跑到屋子裡打個盹,一天就這樣平淡的結束,這樣的日子好像東流的水沒有盡頭。

老人是村子裡的最後一縷“炊煙”


村子裡的老人,缺少公共娛樂的設施,也缺少兒女的陪伴,他們是村子裡孤獨的一群人,也是需要關愛的一群人。我覺得老人是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過年,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老人是這個家的中心,這個家的港灣,他們有團聚的向心力,他們像冬天裡的一團火焰,溫暖在外拼搏兒女的心。

老人就是老小孩,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他們需要老有所依,現在農村變化太大了,沒能做到這一點,獨自留下了他們,缺乏了精神上的陪伴,內心也是孤獨的。

老人是村子裡的最後一縷“炊煙”


在外地的兒女,父母體諒了你們,是否你還記得村子裡的那一縷“炊煙”還在冉冉升起,牽掛著你們。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外出,都是迫於生計無奈之舉,但是我們在外地也不要忘記時常和父母保持聯繫,多噓寒問暖,也一定多抽時間回家看看父母,陪伴他們的左右,看看他們的頭髮是否又白了許多,傾聽一下父母的心聲。

每當飯點,村子裡都有一縷炊煙升起,也許那是父母喊你回家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