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校外兴趣班开不下去了,干脆全面取消,为孩子减负,好吗?

思秒万千一心


疫情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样说并不为过吧。事有两面性,在这种不想发生却发生的事情中,尽量挖掘积极的能量,发现正向的行为,是上上下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教育行业也是一样:

疫情期间老师们网络授课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能力将用于今后教学甚至假期指导中,对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为开学后甚至孩子一生学习都是好事。看到正向变化,扩大正向行为是大计!

有一些孩子恰恰相反,他们非但没有提高自己反而放纵自己,以致荒废甚至堕落都未可知,这也是正常。自古万物优胜劣汰是定法,老师自然做了该做的一切,但孩子的发展万不是老师一人可以左右,尤其是高中生,孩子的发展和家庭对孩子自小到大的影响有巨大关系。所以谁都不是救世主,谁也不可能代替任何人的责任,有果必有因。校外兴趣班也是一样的道理,目前近90天的封闭,可以存活下来的就去更好的活着,淘汰的也必将淘汰,尽管政府给予金融支持,但政府也不是救世主。兴趣班培训班应到属于市场主导行业,可万万不能过分人为干预,什么“全面取消”更是错误的想法!


张军滨海藏君


是否取消培训班、兴趣班,与家长、孩子们减负没有必要联系,家长孩子的负担不是来自校外培训班兴趣班。但反过来,如果真没有校外培训班这些服务性机构做补充,有一部分家长孩子就会更累。

当然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全面取消校外兴趣班本就是个伪命题,不会有哪个行政机关会真来“全面取消”的,国家政策也不允许。

孩子的累来自于传统教育学业竞争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入心仪的学校,从入幼儿园就已经开始筹备规划了,终极目标是想考入理想大学。我们现行的教育政策和高考制度,最大程度上确保了每个孩子接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但再慷慨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加上每个孩子天然就存在个体差异,千军万马都想齐头并进不可能,独木桥上总会有被挤下的。

学校推行统一的教学大纲,老师也只能因应大部分同学的接受程度去实施教学,能力超前的学生老师只要点到为止,落后的学生老师再死拉硬拽也跟不上。而说累的,我敢说很多是这部分垫底的孩子,学习不得法,成绩跟不上,抹煞了他们的自信和兴趣,潜意识地自我否定或选择逃避,就会天天喊累。

家长的累来自内心的执念和世俗的攀比

真正的教育,实际上都是分层的,如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的人们。前文提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质上或多或少都来自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家长的整体教育认知程度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对儿童的学业发展、社会适应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今社会竞争低龄化、激烈化和“12岁定终身”的法则,都加具了一些家长的焦虑。我们大人都看好面子,现实生活中就有大人喜欢跟人家攀比,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羡慕。正因为如此,家长也想自己的孩子能胜人一筹,不顾孩子的实际潜能情况,把自己不太切合实际的目标压在孩子身上,各种兴趣班都扎进去,指望黄袍加身,孩子疲于奔命,大人也劳神耗财,时间一长坚持不下去了,就都觉得累了。

校外兴趣班更能尽展孩子潜能

比如前段时间《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特长生招生”,要求任何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以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面谈、评测、人机对话、拓展活动、冬夏令营等名义选拔学生,不得与社会培训机构或任何第三方组织联合招生。学校要均衡编班,不得举办任何名义的重点班,不得按学生成绩进行编班,不得为编班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

这“一刀切”、“一碗水端平”的做法,看起来是不是很轻松减负了?但事实上,无论哪个年级哪个班,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成长进度,已经就存在差异了,学校再这么大众化的做法,对那些不求上进的家长孩子确实可以有理由减负了,貌似没那么多压力了,你可以原地踏步或退步。但那些资赋优秀的孩子呢?家长就一定会主动在校外寻求加料增润,而校外机构能切合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需要,尤其是能为学生提供不同学校的学习经历和多种素质培养途径和科目,让他们尽展潜能,优秀的孩子进步则更快,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不要质疑现在教育成本高,那就等着试试将来无知的代价。喊着为孩子减负,实际是大人为自己偷懒找借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等将来社会竞争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就要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自己划定的——你的经济能力,你的学识境界,你的修养三观,都决定了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家长思路决定孩子出路。


新资优教育


疫情下校外兴趣班开不了,干脆全面取消,为孩子减负。现在兴趣班辅导班,既然能存在,而且越来越多,说明我们有需求。

你要知道疫情下很多地区学校暂时也开不了,为什么不提议说,取消学校孩子不上学,岂不是更好。可能你不屑去兴趣班或者辅导班给孩子补课,但是别人家的孩子需要,自己又不会教就要放弃孩子的兴趣吗?上不上兴趣班叫:一个人愿打一个人愿挨,别人愿意,你不服吗?难道你不愿意去,就要取消吗?

我们这边也有一些兴趣班,相比辅导班时间要短很多,一节课也就一小时左右,也不是天天上。如果非要说减负,应该从家长身上找原因,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的家长,往往比较虚荣,喜欢攀比。

最后,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的上一个兴趣班无可厚非,但是报太多确实给孩子加重负担了。其实,孩子多一门特长,可以多一个舞台,多一份选择的机会。可能孩子的文化成绩不太好,但是艺术方面成绩突出,可以选择考艺校,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他的兴趣爱好家长不支持,可能一个孩子会后悔终身。

所以我认为,你可以不学,但是请不要否定别人选择,对孩子正真的减负是不逼他学习,但是又有多少孩子能主动学习呢?你不适当逼他一把,也可能激发不出来他的潜力,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说明读书是很辛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