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榜首的大唐名相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最後結局如何?

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依靠身邊的一班文臣武將,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為表彰這些大唐功臣,讓他們得以流芳百世,併為後世官員樹立榜樣,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特令人在凌煙閣畫上了他們的肖像,共有十四人。其中位列榜首的便是大唐名相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府洛陽人。他的先人是北魏皇室。父親長孫晟,曾任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無忌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兄,但兩人卻是“布衣中之交”。隋煬帝時期,李世民就娶了長孫無忌的妹妹為妻。


凌煙閣榜首的大唐名相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最後結局如何?

高祖李淵即位後,封長子李建成做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但三子當中,李世民的功勞最大,太原起兵是他的主意,以後又屢建奇功。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在幾年的南征北戰過程中,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謀臣猛將。李建成自知無論是戰功、威信還是實力,都不如李世民,就聯合李元吉一起排擠他。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夏天,突厥兵南犯。李建成藉機請求高祖李元吉帶兵出征,李元吉接著又請求高祖把秦王府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全部精兵劃歸他指揮。他們想調走秦王府精兵強將之後,再把李世民給除掉。情況危急,李世民趕忙找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對策。長孫無忌力勸李世民先發制人。終於,李世民下定決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世民正式登基當了皇帝。長孫無忌在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李世民以他功拔頭籌,進封為齊國公,任吏部尚書。


凌煙閣榜首的大唐名相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最後結局如何?

貞觀元年,又遷升右僕射,居相位長孫無忌深知江山來之不易,身居相位,自然要盡心盡力輔佐唐太宗。貞觀初年,有些大臣看到突厥已經衰落,就建議唐太宗趁機興兵攻取。唐太宗徵詢朝臣意見時,長孫無忌極力反對,說:“突厥已經衰落,不會騷擾邊塞。如果我們深入他們境內,既違背了和盟,又不一定就能取勝。”唐太宗採納了他的建議,從而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詔令長孫無忌等十四位大唐功臣世襲刺史。長孫無忌認為世襲刺史會貽害地方的治理,不利於唐王朝的中央集權和社會的長治久安,便聯合房玄齡等上表反對,終於讓唐太宗收回成命。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原太子承乾謀反被廢。在重立太子的問題上唐太宗猶豫不決。長孫無忌主立三子晉王李治為太子。他說:“晉王仁孝,將來為政能愛民,安定社會,是個守成之主。”太宗於是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凌煙閣榜首的大唐名相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最後結局如何?

貞觀時期,長孫無忌前後執政二十餘年,為“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立下了汗馬功勞。長孫無忌有大功於唐室,又有治國治民的才能,官居相位,本來也是自然的事。可長孫無忌卻擔心別人會說他是靠裙帶關係上去的,心裡常常為此感到不安,並幾次力辭相職。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正月,剛居相位才半年的長孫無忌,就主動要求辭去相職。唐太宗在他固辭之下,被迫同意。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要封他做司徒、知門下尚書省事,他又力辭不受。他上奏唐太宗說:“我以外戚的身份,位致三公,恐怕人家會說皇上照顧皇后的家人。”這一次,唐太宗沒有允許他辭職,並對別的大臣說:“我任官以才為標準。我是看中了無忌的才千,才委他以相職的。”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要授他太子太師之職,又被他謝絕了。


凌煙閣榜首的大唐名相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最後結局如何?

長孫無忌屢辭相職,固然是因為他能謙虛自律,同時也與他妹妹長孫皇后的影響分不開。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賢后,為防止外戚干政,她曾多次勸哥哥不要就任宰相。她還常常提醒唐太宗注意吸取歷代外戚專權作亂的教訓,請求他不要委政於自己孃家的人。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一病不起。臨終前,他囑咐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人輔佐太子。高宗即位後,長孫無忌身為輔政,盡力輔佐這個新皇帝。一般朝政大事都由他決斷,實際上是他在統治著整個國家。由於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長孫無忌在政事之餘,又主持修撰了《唐律疏議》三十卷,系統疏證詮解《唐律》的各項條文。這部法典不但對完善唐朝法規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古代法典。

然而,在一場皇后的廢立鬥爭中,長孫無忌這位初唐忠臣,終於因忤主而遭陷害致死。原來高宗因寵愛武則天,想要廢掉王皇后。據說武則天為了陷害王皇后,竟暗中掐死自己親生的女兒,然後嫁禍給王皇后。她很有手段,在宮裡時間不長,就拉攏收買了不少人,作為自己的耳目和羽翼。


凌煙閣榜首的大唐名相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最後結局如何?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執意要立武昭儀為後,長孫無忌、褚遂良認為武則天出身寒族、身份不明,極力反對。武則天被立為皇后,褚遂良被貶為潭州都督,長孫無忌也不再受到重用。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已經當上皇后的武則天,為報復阻撓立她為後的長孫無忌,就叫黨羽中書令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謀反。高宗竟信以為真,遂將長孫無忌貶流黔州。不久,長孫無忌被逼死於流放地。長孫家人幾乎盡被處死。

長孫無忌為大唐嘔心瀝血三十餘年,最終仍然沒有逃過“否極泰來”的規律,死於宮廷爭鬥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