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公元前636年,坐落于今天山西省介休市的的绵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火,这场大火连续烧了三天,绵延了数百里。据史书记载这场大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位君主晋文公所为,这位以贤良忠厚而闻名的君主,为什么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这场大火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晋文公点燃这场大火的原因和他的救命恩人有关,公元前636年,晋文公不惜点火烧山也要把这位隐居深山的救命恩人逼出来,这位隐居者名叫介子推,他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士,历史书上对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身处春秋乱世,他和晋文公的故事又是怎么展开的呢?这得从晋国一场宫廷政变说起,晋文公名叫重耳,晋献公之子,晋献公死后把他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坐上太子之位,就逼死了太子申生,并阴谋杀害比奚齐年长的公子重耳和夷吾,此后两人分别开始了逃亡的生活,而这次事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

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介子推画像

公元665年因为骊姬之乱的波及,重耳开始了流亡之路,随行的贤士有五人,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晋国派杀手一路追杀,路过卫国时,重耳请求援助,却被据之门外。流亡的队伍此时已经开始断粮,饥饿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加上重耳的一位臣子头须偷光重耳的钱粮,逃进了深山,一路上风餐露宿的公子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挥刀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这才保住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

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割股奉君

在流亡了19年后在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成为了晋文公,他登上王位后开始逐一封赏当年追随他的从臣,令人不解的是,对晋文公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没有受到封赏,晋文公以忠厚贤良闻名,为什么会忘了曾与他生死与共的介子推呢?

其实,介子推在重耳即位后便辞官回家,隐居在绵山。介子推生死追随了重耳19年目的就是希望重耳能重返晋国登记,安邦定国,眼看愿望实现,他却归隐绵山,在《左传》中记载了介子推辞官回家的原因: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盗之,况天下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这段话的大意是晋文公赏赐跟随逃亡的人,介子推没有要求赏赐,他也没拿奖赏,介子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唯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上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国,一定会有一个人来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那个人不是君王还会是谁?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然而竟有两三个人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很荒谬吗?偷窃别人的钱财,尚且称他为盗窃更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劳?下面的臣子将犯罪当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行为奖赏,上下互欺,我难以与他们相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介子推隐退的原因是,重耳在登位后受到一班大臣的曲意逢迎,他一时得志开始大肆封赏。为了不与卑鄙污浊的人为伍,他做出了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

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绵山介子推隐居处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介子推的头上,在介子推隐退后不久,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才毅然想起旧事,晋文公心中有愧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回来授赏封官。叫了几次,介子推执意不肯归朝。于是晋文公带着大臣来到绵山,却见介子推家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不愿意见他,早已背着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等人在山中呼唤却不见介子推出来相见。晋文公深知介子推,知道他为人孝顺,如果林中起火,他一定会背老母亲出山避火,于是晋文公放火烧山,命人三面放火。只留下一个出口,大火连烧三天期间不见介子推出山,晋文公已经开始后悔自己的鲁莽行为,几次想要冲进火海找人,火苗逐渐消失,心急如焚的晋文公冲进一片焦黑的绵山,绵山之大找人谈何容易,痛心的文公哭肿了双眼,在找寻了几座山丘之后终于找到了介子推与他的老母亲,可是两人早已葬生火海,介子推与母亲抱着一颗烧焦的大柳树由于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无法分开,甚至已经分辩不出来原来的面目,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母子二人没有痛苦表情,悲痛至极的文公已经泣不成声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是自己造成的,面对枯木,文公触景生情,命人捡起一块烧焦的木头做成木屐,穿在脚下呼喊介子推:“足下,足下。”至今绵山上还留有“哀号坡”之称而把自己尊敬的朋友称为“足下”的习俗也延续至今。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拜祭介子推。众人行至坟前,那棵老柳树神奇的死而复生,祭拜过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火烧绵山

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寒食节

介子推已去世两千多年,他的故事家喻户晓。

他割股救主以表其忠,背母隐居以尽其孝,不言爵 禄以显其廉,宁死不与二三子为伍以示其烈。这样 一位既忠又孝、既廉又烈的正人君子和高尚人格赢 得了后人对他的敬仰。

他割肉救主,封赏时拒绝奖赏,最后死于被他所救的君主

介子推与母亲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