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現在的孩子十個中有九個懶,還有一個不服管

推薦!現在的孩子十個中有九個懶,還有一個不服管

昨天,我的朋友給我發了一條消息:“十個孩子九個懶,還有一個不服管。”

哈哈哈,太形象了!

很多媽媽都和我們抱怨過這類問題:

從不主動寫作業,更別提主動看書;

約好出去運動,卻更希望在家躺著;

很少做家務,東西東拿西放,四處亂扔;

我去上輔導班,但回家時我從未完成作業;

學校作業永遠是拖拖拉拉的完成;

不是書面的作業,能不背就不背;

......

我和我的孩子談了很多關於真相的事情,但都沒用;我罵,喊,甚至打他,但我的孩子沒有努力學習,反而“看起來更懶了”

這究竟如何是好?

今天,從心理學的角度,我想給瀕臨絕望的家長提一些小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現在的孩子十個中有九個懶,還有一個不服管

No.1

從簡單入手

許多孩子有部分分裂的現象。例如,有些孩子的數學比漢語好

這時,你會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在數學上有很大的精力,但遇到中國問題,他會磨礪他的唧唧唧唧,如果他能,他會躲起來

非常有“針對性的懶”!

對孩子們來說,學習這門課程越容易,他們就越容易獲得一種獲得感和幸福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體驗到舒適的感覺,獲得自信

心理學中有一種成就論。意識就是做一件事,如果你能獲得相應的成就感,你做得越多,你就會越有信心,自然而然你會感覺到(實則是喜歡得到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們對熟悉的知識更感興趣,他們會更願意學習接近這方面的知識內容。相反,如果你不喜歡一些科目,找不到成就感,很容易選擇懶惰,最終形成偏科

在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弱勢主體上,導致孩子被貼上“學習不好”的標籤,讓孩子更加放鬆和逃避

例如,孩子們不喜歡漢語。我們要求他們寫一篇高質量的作文。這當然不現實。這時,我們需要從這門課的簡單知識開始,讓孩子們能感覺到我能學這門課,明白學這門課並不難,讓孩子們在這門課上找到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推薦!現在的孩子十個中有九個懶,還有一個不服管

No.2

連接過程—成果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稱為宜家效應的效應,即人們投入的勞動越多,就越有可能高估物品的價值

研究發現,人們在購買宜家傢俱時,回家後要花很多力氣才能組裝好

當人們看到手工組裝的傢俱時,他們會比其他同等質量的傢俱更喜歡它。因為當人們製造自己的產品時,他們會對這個產品有一種依戀感和自豪感,這就是宜家效應

孩子們很有趣。事實上,他們在這個課題上忙了很長時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他們一直沒有發現。也就是說,過程和結果之間沒有聯繫

此時,家長需要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績之間的聯繫

讓孩子們知道我今天寫了正確的單詞,因為我記得昨天的單詞;

這個專題分數高了,因為我作業認真寫了;

讓孩子們對自己的學習產生宜家效應,最終產生學習動力,永別了“懶惰”


推薦!現在的孩子十個中有九個懶,還有一個不服管

No.3

不要心急

父母的緊迫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多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今天報名一個,明天就可以拿到100分

顯然,這並不可能。

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而粗糙的結果

在社會心理學,有一個門檻原理。

簡單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直接向你提出請求,你可以拒絕,但是如果他先提出更大的請求,你可以拒絕,然後“退而求其次”你可以同意

父母渴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康復,這使他們容易抗拒

對於不成熟的孩子來說,他們處理阻力的方式很簡單,其中大部分是磨蹭和唧唧

不明說,但是我也不動。

家長一開始給孩子的門檻太高了。這次考試應該錄取多少學生?我們必須參加考試上什麼學校

此時,需要父級“退一步”。在大目標下,設定一個合理的、可以實現的小目標,孩子自然會願意搬家

在我們生活的過程中,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也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

每個孩子都想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好的一面,也不願意在父母面前表現出軟弱。尤其是當孩子遇到父母最關心的學習問題時,他們特別希望能站在父母面前

但是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孩子們無法應對壓力、挫折和困難時,熟悉尚未成的孩子會選擇欺騙和懶惰的方式來製造麻煩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們創造一個好的舞臺,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在我們面前“驕傲”

當孩子遇到麻煩時,幫助孩子理清原因,而不是添加孩子的tossing“鬧劇”。使我們頭痛的事自然解決了


在評論區或者私信留郵箱,可以邀請您加入本地家長交流群哦~和優秀的家長 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