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接力“媽媽”

何建明:接力“媽媽”

“媽媽——”

“哎!”

“媽媽——”

“哎——”

2月20日,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在小彤彤身上,她那張紅潤的小臉上,綻放著稚氣未脫的笑顏。只見她一會兒張開雙臂摟著護士長夏愛梅,一會兒又摟住醫生曾玫,還對著一群穿著白大褂的年輕護士阿姨,奶聲奶氣地叫著一聲聲“媽媽”……這情景讓前來歡送小彤彤出院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好不暖心,許多人流下熱淚。

“1月19日晚,我們接下的第一例兒童新冠肺炎患者,竟是個小女嬰,還不滿一週歲,這一下讓我們原來就繃得很緊的心更添幾分憂慮:孩子這麼小,不能出半點閃失!尤其是看到需要隔離的孩子母親流著淚水向孩子告別的那一刻,我們的心都碎了……”護士長夏愛梅接到醫院通知,從家裡趕回醫院,第一時間接待了這位小患兒。

“媽媽——媽媽——”小彤彤在一聲聲的哭聲中被抱進隔離病房。

“喔,乖乖不哭,不哭了……”夏愛梅不知哄了多久,小彤彤才迷迷糊糊睡下。

“今晚是你值班呀?”夏愛梅放下小彤彤,想檢查一下接班護士是誰,一看正在穿防護服的張潔,不由擔憂起來:“你行嗎?要不我留下吧!”二十四歲的張潔,根本沒有照顧嬰兒的經驗。而如此幼小的新冠肺炎患者,既要二十四小時貼身護理,還要進行各種治療。護士長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請護士長放心,我一定做好!”張潔堅定地說道。

夏愛梅沉默片刻。“一定要多加小心。”她再三叮囑張潔。

“明白。”張潔點點頭。

夜深了,隔離病房內異常安靜。但生病的小彤彤似乎很不安寧,不一會兒就“哇哇”大哭起來。當張潔靠近時,小彤彤便哭得更厲害。

張潔趕緊俯身哄著:“喔,小乖乖不哭……”

小傢伙彷彿聽懂了似的,一雙忽閃忽閃的眼睛,直盯著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張潔,顯得十分好奇。“小乖乖睡覺了啊……”張潔以為小傢伙不哭了,哪料又“哇哇”大哭起來。

張潔束手無策,只得再靠近過去。沒想到,小傢伙竟然對張潔伸出一雙小手,示意“抱抱”。看著孩子那可憐又可愛的樣子,一股抵擋不住的愛流湧至這位年輕女護士的心頭……張潔走上前去抱起小彤彤。

呵,小傢伙不哭了!小臉蛋上竟然還露出笑容!張潔激動不已。

“好——我抱我抱!”這一夜值班,張潔抱了小彤彤不下四五回,每回都要抱幾十分鐘。

接張潔班的,是比她還要小兩歲的王錦。幾個月前才畢業分配到感染科當護士的王錦,悄悄向張潔討教“伺候”小患者的秘訣。張潔告訴她:當好她的“媽媽”就行。

啊,我當她的“媽媽”?王錦驚訝得差點叫出聲來。張潔笑了,又在她的耳邊說了幾句。

嗯!王錦認真地點點頭。

又一位護士像慈愛的母親一樣,勇敢地走進隔離病房……

“媽——媽!”小彤彤看到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王錦,以為“媽媽”回來了,興奮地張開小手,迎接“媽媽”的懷抱。

“好乖——”又一位“小媽媽”溫柔地將小傢伙抱起……

之後,每天,每夜,都有一位同樣溫柔的“媽媽”,來到小彤彤病房,抱起她,逗她玩,給她餵奶、換尿布、抽血樣……

然而,畢竟孩子還小,小彤彤的母親和家人還是有些擔心。

“放心吧,彤彤媽媽,你把她交給了我,我就是她的媽媽,我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好小彤彤的。”醫生王相詩恰好有一個與小彤彤同樣大的二胎寶寶,她便加了小彤彤媽媽的微信,每天通過視頻把治療的每一個環節和方案以及效果給對方看。

在一位位“媽媽”的接力呵護下,小彤彤的病情很快趨於穩定,一天天好起來……那一聲“媽媽”也變得越來越甜蜜,融化著每一個醫護人員的心。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是上海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兒的醫院。尤其是收治確診患兒和疑似患兒的感染科,更成為疫時最緊張的地方。這裡的戰疫與其他地方又有所不同,孩子們太小,最大的十一歲,最小的還是嬰兒。要確保這些幼小的生命平安無事,要讓他們健康地生活和成長,相當不容易。

在收治小彤彤後不久,一歲的小丁丁也被確診。小丁丁與小彤彤的病床挨著,但兩個娃娃對醫護人員卻是截然相反的態度。小丁丁一見穿防護服的人走進病房,就以為有什麼“怪物”來了,哭個不停,更不用說為其治療。

這下把主治大夫曾玫急壞了!

“看我的!”醫生王相詩向曾玫“請戰”。

“噗!”曾玫看著王相詩的背影,心頭暗笑:“一會兒我進去查房,倒要看看你的本事哩!”

十來分鐘後,曾玫帶著幾位專家查房,來到小彤彤和小丁丁的病房。

剛走進病房,曾玫就被裡面的場面逗樂了——穿著防護服的王相詩,正站在兩個孩子的病床中間,扭動著臃腫的身子,跳著自編自導的“兒童舞”,那滑稽的情形逗得兩個小傢伙“咯咯”笑個不停,把害怕完全丟在九霄雲外。

“好嘍——!”曾玫和其他幾位醫生趁機為兩個孩子打針、喂藥……

“媽媽”們的招數太特別。原本回蕩著哭鬧聲的病房,變成豐富多彩的“兒童樂園”。患兒的家長通過視頻看到這一切,無不讚嘆和誇獎醫護人員。

“我們的目標是全力保護和治癒每一位入院的孩子。因此我們既要有過硬的醫療能力,更要當好每個孩子的媽媽,因為媽媽是孩子幼小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撐和依靠。”曾玫和夏愛梅對她們的團隊如此說。

八位大夫、二十位護士,每一天都在與病魔搏鬥。這需要勇氣,需要智慧,需要耐心……甚至還需要苦口婆心,百般勸哄。

“其實,在孩子那裡,一個‘哄’字,既是育兒藝術,更是一種溫暖和無私的愛。”夏愛梅說。

十一歲的女孩娜娜,被確診後就是不配合治療,她的父親提出種種理由要帶孩子回家。當所有的“理由”都被駁回後,娜娜的父親說出一句話:“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你們能做得到嗎?”

“做得到!”夏愛梅堅定而又莊嚴地向娜娜的父親承諾。

“好吧,那我要看孩子病房內的視頻!”娜娜的父親扔下這樣一句話,離開醫院。

有點懂事又不是很懂事的娜娜,開始折騰起夏愛梅,不是說打針疼,就是嫌病房太悶,一會兒又說飯菜不好吃……

那是一段對夏愛梅來說十分艱難的日子。或許是因為年齡大些,娜娜比其他患兒更容易焦躁,她把這些焦躁又不停地轉嫁到醫生護士身上。所有這些,夏愛梅默默地看在眼裡,同時又百般地體貼娜娜,儘可能地滿足她的需求。夏愛梅知道,“額外”的要求,正是娜娜這樣大的患兒內心痛苦所致,而這些,是無法用藥物醫治的。

“來,娜娜,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娜娜真聰明!給阿姨講一個你在學校裡表現特別棒的故事好嗎?”

夏愛梅就是如此不厭其煩地耐心啟發。與此同時,曾玫大夫和專家團隊不斷根據娜娜的病情及身體情況,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一番努力之後,娜娜的病情逐漸緩解。

出院那天,娜娜突然變得異常溫順可愛。她摟住夏愛梅,臉貼著臉,悄悄在她的耳邊說:“阿姨比我媽還疼我呢!”

那一刻,夏愛梅的眼眶有些溼潤。

正是這份慈母般的體貼與溫馨的愛,讓這裡收治的新冠肺炎患兒無一轉為重症,並於3月13日前全部康復出院。

“感染科注意了!馬上有兩例境外輸入患兒需要我院收治。曾醫生、夏老師,你們需要立即調整隊伍,全力投入新的戰鬥!”

“是!請院長放心,我們全科嚴陣以待!”剛剛火線入黨的曾玫和夏愛梅,再度披起“戰袍”。

“媽媽,你到哪兒去呀?嬌嬌今晚想摟著媽媽睡,好嗎?”接到新任務的王會蓮剛想出家門,卻被五歲的女兒抱住雙腿,小寶貝的懇求讓她鼻子一酸。

“嬌嬌聽話。嬌嬌先去睡,媽媽回來就摟著你睡。”王會蓮彎著身子,在女兒的小臉上親了一下,然後走出家門……

“媽媽——”王會蓮走進病房,見一個隨父母從國外來到上海的小男孩,夢中喊著“媽媽”,那喊聲讓她彷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夢中呼喚她,於是她輕輕地走到孩子身邊,給他蓋上被子……

“媽媽在,媽媽就在你身邊……”王會蓮蹲著身子,一遍又一遍在孩子的耳邊深情地回應著……

“謝謝媽媽!”

“媽媽再見!”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又有兩位入境患兒出院了,醫院門口那一聲聲與“媽媽”惜別的話音,讓這個春天裡的上海,變得更加溫暖與甜美……

(原文刊發於2020年4月5日《人民日報》8版大地副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