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1、看到孩子的問題,找到問題背後的積極動力,我們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孩子了呢?

當老師把五一後的星期網課課表鏈接發到家長群裡,班級群立刻像炸開了鍋一樣,家長髮起了牢騷。“張老師,什麼時候可以開學啊?”

“什麼時候可以不用這麼整天看到娃?”

因為疫情的原因,一年級的小學生還是在家上網課,家長都要崩潰了。看著娃怎麼都嫌棄,鬧心的神獸一點不省心,在家不停的各種問題。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來自網絡,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


讓她寫作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一會要上廁所,一會是口渴了,一會想喝牛奶了,一會要吃糖了。

還沒有寫兩個字,就要和你講一堆道理:“媽媽,我問你一個事情,我寫好作業是不是可以出去玩了?”

“媽媽,我問你一個事情,我要寫幾頁,老師沒有佈置這個作業,你為什麼讓我寫那麼多作業?”

“媽媽,你為什麼我一說話就皺眉毛?你是不是不愛我,你總是說我這不好,那不好,嘰嘰歪歪的?”

老母親就差氣的吐血了,沒有說幾句,就被這個屁娃說嘰嘰歪歪,真恨不得先朝死裡打一頓才解氣。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來自網絡,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


催眠老師斯蒂芬.吉利根說:“表面行為或有好壞,但背後的動力沒有欠缺。”

看到孩子的問題,找到問題背後的積極動力,我們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孩子了呢?

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一點不想學習,更何況現在的娃呢?自己那個時候只有電視機可以看,而且還要等到了點才有好看的動畫片,都是按幾點幾點播放的。

2、電子產品的魅力讓人難捨難分

現在的娃,手機玩起抖音,西瓜視頻,淘寶直播,刷起來都停不下來。總是有各種節目,好玩的,搞怪的,無厘頭的。相對於枯燥的作業,坐冷板凳,怎麼都不如這些電子產品帶來的誘惑大。

作業寫不好,還會被父母批評,還要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改作業。很多道理根本不明白,父母就急起來了。

3、娃若會好的表達,是不是會少了幾頓訓

作為父母:

看到一個問題的行為,

找到問題行為背後的動力,

教孩子學習用更好的方式去表達這份動力。

“媽媽,我這道題目還是有點不明白,你可以再給我講一下嗎?”

“媽媽,我今天寫好這五項作業了,我是不是表現的很好,媽媽,希望你可以誇誇我。我不想聽到你說我不好,你越說我不好,我越不想學習了。”

如果娃會這麼表達,聽到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心情會好很多,也不會暴跳如雷的又炸了呢?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來自網絡,若有版權,請聯繫我

圖片來自網絡

4、身為父母,內心的苦誰又能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其實家長有時又何嘗會很好的表達?

工作的不順心,最近因為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公司沒有訂單,哪天裁員沒有了工作都說不清呢,還有車貸,房貸,娃的各種開銷需要用錢。老婆天天在耳邊說你窩囊,沒有用,賺的少,讓你心煩氣短。

老公又去喝酒,天天12點後都沒有回來,一個月下來,兩人說的話用手指都能數的出來;夫妻關係何來的親密可言,有時讓你懷疑自己結婚是為了什麼?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來自網絡,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


婆婆還時不時的要過來投訴娃不聽話,當著你的面,要打娃,讓你想發飆又要忍的痛,婆媳因為教育爭吵不息;老人時不時的要罷工,還要放下身姿去哄著她開心。

5、如何更好的表達——《非暴力溝通》四步法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無論面對誰,我們都需要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更好的溝通,才能建立好的關係。

面對溝通,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表達自己呢?《非暴力溝通》中是這麼四步驟:

第一:只說事實,別下評論。

第二:說出事實後,談自己的情緒感受。直接說出你的感受,這樣會讓對方更容易感受到你的情感。

第三:表達出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我想要什麼?

第四:提出具體的要求,希望對方去做什麼,具體明確需要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可以聽聽對方對於要求的反饋。

我們可以用句式:“我看到…….,我感受到…….,因為我想要……,請這麼做……..,可以麼?”

在雙方過程中,儘量用“我如何如何……”的句式,減少“你……..你…..”,“你”在說時,會讓對方感受到攻擊,讓溝通進入了死衚衕。

暴力的語言是牆,非暴力的語言是窗戶。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來自人民日報

來自人民日報

六、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更好的改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與娃溝通,還是其他家人或者同事,看到他人行為背後的動力,用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內心由排斥到接受,會讓我們理解更多生活的美好。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來自網絡,若有版權,請聯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