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我的爸媽從小就對我嚴格,事事都會管,很少有事情我可以自己做決定。大學裡我偷偷找了一個男朋友,後來不小心讓他們知道了,就要求我分手,理由是不能找異地男朋友,其實車程只有一個多小時,他們還責怪我自作主張。

自從知道我有男朋友後,他們對我的管控變本加厲,我媽經常對我說,如果你不回家工作就斷絕母女關係。還會動不動在我面前哭,說我太不孝順了,要拋棄這個家。無奈之下,我只好乖乖聽他們的話,回到老家。現在他們以各種方式拆散我和男朋友,我該怎麼辦呢?

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這是網上的一個求助帖子。我看到了這個姑娘的糾結和彷徨,在父母從小到大的控制下,她已經快沒有自我了。儘管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可是這已經成為一種負擔和枷鎖,讓她壓抑、想要逃離。


控制,是沒有界限感的表現

有個媽媽跟我說,她看到孩子不吃菜就忍不住強制去喂,覺得必須吃菜才能營養全面,可是孩子每次都非常抗拒,經常因為吃菜哭鬧,連飯也吃不下了。

強制孩子吃菜並不能讓他真正喜歡,比起吃下眼前的蔬菜,讓孩子產生吃菜是一種痛苦的感覺,才更加得不償失。

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用自己認為正確的觀念去評判和改變子女,希望他們都聽自己的,不過是以愛的名義去做沒有界限感的事。所有的媽媽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卻忘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再小的孩子,也會判斷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請努力管住嘴巴。


控制,是一種情感枷鎖。

我想到一個演員朱雨辰,他是《奮鬥》裡面的華子,也是《我的青春誰做主》裡的方宇。

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曾經在一檔親子節目裡,我們看到,他雖然已年過40,依然有媽媽貼身照顧,以及密不透風的控制。

兒子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做移動的廚房。


連續十年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給兒子熬梨湯。


不讓兒子接古裝戲和武打戲,因為擔心孩子受傷。


朱雨辰的微博,不僅會看還要抄在本子上,如果兒子不發微博就會催促,甚至威脅他不寫自己就去抄微博。


每段感情她都知道,但是都會去幹擾。

朱雨辰就這樣過了40年,有過反抗,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也許在他的媽媽看來,這是愛孩子的表現,連她自己都說,“我完全沒有自我,我是用整個生命在對待兒子的。”

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儘管讓人感動,朱雨辰也坦言這種愛帶來的壓力太大了,像一個枷鎖牢牢地控制著他。這樣無孔不入的愛,導致了朱雨辰遇事隱忍,對待愛情消極妥協,生活狀態低迷,臉上帶著一副找不到方向的挫敗感......

而且,朱雨辰姐姐看到母親那樣數幾十年沒有自我,為兒子偉大奉獻後,覺得自己負不了這個責任,遲遲不敢邁出婚姻這一步,陷入了恐婚的狀態。


控制,是一種偏執的愛

朱雨辰的媽媽,一輩子都把自己的人生捆綁到了孩子身上,控制孩子按照自己設想的樣子去過。有沒有想過,他的兒子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誰敢嫁入這樣的家庭,誰有勇氣面對這樣的婆婆。

父母把這份偏愛的愛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很難擁有獨立享受人生的機會,很難真正長大,更無法過得舒心自由。愛需要有節制和覺知,如果不是對方想要的,請停止付出,花點精力活出自己吧。

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面對父母的控制,我有兩個建議:

1、於父母而言,清晰界限感,放下控制孩子的執念。

該不該管孩子的事,判斷方法很簡單:這究竟是誰的事情?如果是孩子的事,那麼由他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希望聽到父母的意見,父母再提自己的看法。

聰明的父母,會在孩子幼年時給予他們最充分無條件的愛,為將來他們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做準備,當有一天他們長大了,體面地退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2、於子女而言,溫和而堅定地“反控制”。

作為子女,更加需要不停地劃清界限感,一方面讓父母逐漸明白,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即可,另一方面提醒自己,要真正獨立,必定是從“做自己”開始,只有建立好自我,才能逐漸擺脫父母的控制,進行平等有效的溝通。

媽媽,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我了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父母把控制慾這隻隱形的手伸向哪裡,孩子的一生將在哪裡體驗痛苦。愛是付出,更是放手,畢竟我們終究無法陪伴孩子一生。


文|愛美的金燦燦,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