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雾都农人山客


大家知道什么是大量元素水溶肥吗?今天我们带大家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大量元素水溶肥。只有充分了解这样的肥料,你才知道该怎么使用最为合理。



大量元素水溶肥,国家规定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国家规定大量元素水溶肥使用1107的标准,需要氮磷钾三种含量大于50%,同时要加入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国家对于不容物质也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现在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多数都是全部水溶的,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大量元素水溶肥的使用范围很广,其各种植物都可以使用。一般由于水溶性特别好,吸收好,利用率高,残留低等特性。大量元素水溶肥作为追肥使用最多,同时大量元素水溶肥也可以叶面喷雾。

大量元素水溶肥在使用时,稀释倍数一定要合理。一般冲施滴灌需要稀释300倍左右。叶面喷雾一般稀释800-1000倍才不会出问题。冬季在融化大量元素水溶肥时,肥料会大量的吸热,降低水的温度,这时直接冲施会降低土壤温度,损伤根系。一般情况下可以配合氨基酸类的肥料一起使用,效果最好。当叶片喷雾时,要注意温度变化,当温度超过30度以上时,就容易灼伤叶片,产生药害。



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含量配比较多,也比较丰富。每一种植物的生长时期需要的氮磷钾配比都不一样,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配比,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


大量元素水溶肥在和多种肥料或者药物混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PH的问题,还要注意元素之间重叠的问题。因为大量元素水溶肥中是含有中微量元素的一定注意,有的中微量元素重叠使用也容易对根系造成损失,产生肥害。


土壤大管家


大量元素水溶性肥作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肥料之一极受大家欢迎,大量的多种营养元素,可以为植物提供所必须的营养元素。那大量元素水溶肥如何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施用几天见效?接下来就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应用特点

特点一:营养丰富,施用简便

大量元素水溶肥富含作物必需的12种营养元素,且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

特点二:100%全水溶,不阻塞

水溶肥在水中可100%地溶化,良好的溶化性可使它在水池和灌溉管中不留任何残渣,避免管道阻塞,实用于一切施肥系统,还可用作叶面肥喷施。

特点三:科学配比,可混配施用

多种农药可与水溶肥同时混合应用,可阻止大多数农药与化肥应用时建立的水解,省工省时。各种营养成分配比合理准确,可向植物提供合理平衡的营养元素。

特点四:施用安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溶性肥料一般杂质较少,电导率低,浓度十分方便调节,对幼嫩的幼苗也是安全的,不用担心引起烧苗等不良后果。


二、大量元素水溶肥施肥技巧

1.避免直接冲施

不要按照冲施复合肥的做法直接冲施,而要采取“二次稀释”冲肥法。目前,有的农户直接按照冲施一般复合肥的做法冲施水溶肥,结果造成了冲肥不均匀,冲肥量多的蔬菜出现伤根、黄叶情况,冲肥量少的蔬菜则长势受影响。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少,一般亩用8—10公斤即可。


2.穴施

穴施水溶肥要注意施用量。穴施肥料具有用肥集中、利用率高、用肥少等特点,目前,不少农户对穴施水溶肥的用量把握不准,结果出现了烧根、烧苗的情况。因此,穴施水溶肥一定要注意施用量,而且要与土搅拌均匀后再栽苗。

3.喷施

水溶肥喷施时,尽量单用,或者与非碱性的农药混用。 在蔬菜作物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户多选用水溶肥来喷施加以缓解。建议农户尽量单独喷施水溶肥,或者与非碱性的农药混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三、大量元素水溶肥施用几天见效

由于水溶肥为速效肥料,肥效跟配方原料以及生产制取工艺相关联

1. 一般水溶肥

一般水溶肥料由于从原料成分比较单一,如只含有一到两种肥料,肥效持效期仅有10天左右,水溶性方面有不溶物,那么这就直接导致了肥效下降,持效期缩短,一般在溶解冲施后一个星期可见效。

2. 高端水溶肥

比较高端的水溶肥料进行加工生产制取,遇水即溶,肥料持效期为20天左右。一般在冲施后五到七天可见效。


乡村创农阿剑


在购买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时,首先识别它是不是真假,你先看是不是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证号。水溶性肥料其中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氨基酸水溶性肥料、腐殖酸水溶肥料等。

还要看包装袋上的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养分、净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生产批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是否标有农肥年代号,准字×Xxx×号,执行标准,你就可以放心使用。如果袋上面标有壮根、膨大、抗病等夸大字样,都属于假药,千万不要上当。你要到农资部门正规农资商店购买。正常情况下一到耕种时期,各县农资部门就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购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那里肯定无假,并与你签证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