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說起二戰中的日軍,日軍給人的感覺都是很服從長官的命令,被“武士道”洗腦。中國人往往一提起他們對待中國百姓的殘暴就恨之入骨,但又不得不對鬼子的戰鬥力感到頭痛,特別是抗戰初期的日本兵戰鬥技巧的熟練,戰鬥意志的頑強,都不是那時期中國軍人可比擬的。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入侵中國的日軍,陷入泥潭難以自拔. 日軍軍紀變得相當差,加上日軍由來已久的上級虐待下級,老兵欺負新兵,反戰情緒在日軍中生長蔓延.日軍士氣大大低迷了。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1931年9月,日本共產黨中央發表了《致士兵諸君》的小冊子,號召士兵反對侵略中國的戰爭。此外,還出版了定期刊物《士兵之友》,指導軍內的反戰鬥爭。士兵反戰譁變,從戰爭初期的幾個幾十個到後來的大規模出現在日軍的部隊中。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時,有200多名士兵拒絕執行進攻命令,被解除武裝,押回日本。2月21日,約300名士兵在中國上海虹口附近舉行集會,有人在會上散發了署名“革命士兵委員會”的宣言,號召日本士兵反對侵略中國,不要與中國軍隊作戰。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1932年,駐東北地區寧安的七八名日軍士兵反對侵華戰爭,秘密投奔東北抗日義勇軍,以反對共同的敵人。駐牡丹江市以北某地的日軍守備隊十多名士兵,帶著中國抗日軍隊散發的反戰宣傳品,逃進森林,尋找抗日隊伍。在被日軍守備隊追捕時,他們不願被日軍捉回,有人先後上吊自殺,有人寧肯捱餓凍死在森林中。

1939年1月,3000日軍由上海通過船隻到天津,結果在大沽口爆發了集體譁變,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長官是說他們是回國修養的,一開始這部分日軍很高興,但其實他們則是被派到華北鎮壓八路軍,於是日軍大譁,當時艦長覺察到了軍心不對,一再撫慰並急電東京請示,未見得“大本營”覆電,強令由大沽口登陸,然後呢?大譁變爆發,槍聲大作,這艘船甚至和天津的日本海軍船隻互相炮擊,一片混亂…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據日本報刊當年的自我披露,1938年2月,日本剛被徵集入伍的近萬名新兵集中在東京附近的川崎兵營,準備運往海外。因為不願意離開家鄉到海外打仗,七千名新兵集體反對日本軍部的命令,四散逃亡,在當時的日本掀起軒然大波。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今天,我給大家說一個1939年2月發生在漢口劉家廟日軍譁變事件。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大澤谷次郎的普通日本兵。大澤谷次郎的家庭是日本宇治田原町北面的一戶茶農,他是這個農家子弟家中的第二個兒子,中學畢業後因為身體瘦小,他沒有報名參軍,在家鄉的村子裡教小學。在明治的年代,那時的日本政府格外重視國民教育,無論國家的戰事多麼緊張,是從不在教師行業和大學生當中徵兵的。在後來的昭和年代,戰事吃緊,政策變了,他那初等師範畢業的文憑和剛剛一米六零的身高並沒有能幫助他免除兵役。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年春天,二十六歲的大澤谷次郎被徵召參軍,作為一名新兵二等兵來到了中國,被配屬給日軍第11軍第十六師團(京都師團)的後勤聯隊。在這之前,他二十三歲的弟弟三郎已經於四年前十九歲的時候被徵召入伍,三十歲的哥哥太郎在去年入伍。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1938年10月,他隨十一軍的整個後勤聯隊來到了武漢,駐紮在漢口劉家廟兵營。 由於出身茶農家庭,他對中國江南的茶鄉文化充滿了好奇和好感,因為是小學老師,所以懂得比較多的漢字,他利用進入中國的這一年多的時間,每逢擔任後勤運輸或採買,同中國人在一起,就抓緊學習中國話,鍛鍊自己的聽力和語言能力。正是駐紮在漢口劉家廟軍營期間學會的幾句湖北口音的中國話,就成為他以後能夠逃生和在中國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寶。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大澤谷次郎所在的部隊裡反戰浪潮形成規模的時候,身材矮小瘦弱的大澤谷次郎從來不是挑頭或出頭露面的人,他知道自己沒有號召力,不是當帶頭人的材料。但他的態度又最堅決,毫不妥協。二月初反戰密謀者們的活動由於告密者的出現而被上面察覺,密謀者的首腦們被憲兵總部一網打盡,劉家廟的駐軍們不甘心失敗,也不肯束手就擒,於是在13日那天一千多人反戰譁變,冒險起事,在經過一天一夜英勇的武裝抵抗之後,起事被鬼子優勢的兵力鎮壓下去了。

2月初的那幾天,大澤谷次郎隨同劉家廟兵營的後勤聯隊被派遣外出執行任務,沒有在家,因此也沒有能參加反戰部隊那些大多數人的武裝譁變。幾天之後他們回來了,要繳這些不可靠士兵槍械的命令也馬上就下來了,漢口軍部搜捕反戰密謀者的憲兵隊很快就要到了他們的劉家廟兵營。他們都清楚,日本軍部對參加反戰成員的處置是十分嚴厲的,領頭者要被當眾槍斃,其餘都要被關進軍事監獄,終身服刑,同時還要株連他們在日本國內的親屬。看來,不是魚死,就是網破,與其束手待斃被抓住槍斃,不如團結起來武裝抵抗,突圍出漢口去,也許還能求得一線生路。於是,他們二百多人手持步槍、輕機槍和擲彈筒,向營房大門外衝去,同阻擋在外面來繳械的憲兵隊開起火來。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衝出兵營的日本士兵有一百多人,但很快在偌大的江岸一帶跑散了。日本憲兵隊在江岸車站的北面設立了幾道關卡,撒開網抓人,嚴防譁變的日本軍人跑到地域廣大的鄉下去,所以,絕大部分衝出來的日本士兵相繼落網,只有極少數士兵衝到北面的鄉下或是混進南面漢口城裡英、美、法的租界區,躲藏了起來。大澤谷次郎一衝出了兵營的大門,看不見身後的追兵了,馬上把手中的大槍,身上的子彈、鋼盔都扔在地上,空身猛跑,他清楚知道,在這個場合,無論如何不能往鄉下跑,中國的農民恨死了日本兵,落到中國農民的手裡,只有死路一條,還不如落在自己憲兵隊的手裡,興許還能痛快的死。所以,要逃命只能往南面的城裡跑,到漢口去。

藉著漆黑的暮色和昏暗的街燈,大澤谷次郎慌不擇路跑到一個道觀門口,大澤谷次郎來自日本的宇治川,那裡是寺廟成群,神社林立,歷史上從來有悄悄收容逃匿者和流亡者的習俗,他知道,如果逃到普通人家難逃一死,只能把求生的希望寄託在寺廟和神社的僧侶身上。就是這一想法,最終使大澤谷次郎在道觀道長的幫助下逃脫了漢口,保住了性命。至於如何逃離,那就與本文無關了。

這次譁變共有一千三百多日軍參與,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當場死傷者達到七八百人,餘者逃出生天者聊聊。這次譁變雖然被鎮壓了,但對日軍士氣造成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預示了日本最終失敗的命運!

不願打仗,厭惡戰爭的日本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