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俠五義》中,白玉堂說過這麼一句話:
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過猶不及,其病一也。
可見,這世間萬物都有其平衡的支點,這個平衡點,是為“度”。
天下萬物,皆有其度。度是審時度勢,是進退自如,也是人生修為。
1
說話要適度
柏拉圖有句名言: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人人都會說話,但不是人人都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聰明的人懂得如何說話,懂得適可而止,不會口無遮攔。
《論語·公冶長》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辯。
孔子回覆道,“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
就是說伶牙俐齒、咄咄逼人經常會被人討厭,若是一味地言無不盡,觸及談話對象的痛點,那麼身邊的朋友必定會一個一個離你而去。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小A問朋友小B:“咱們認識這麼久了,你覺得我有什麼缺點需要改嗎?”
小B實心實意地說了小A的很多缺點,諸如不守時、說話刻薄、有時言而無信,卻沒注意到小A的臉色漸漸陰沉。
最後結果就是兩人不歡而散。
多鐵的關係,都禁不住口無遮攔,說話不懂尺度,最後必有禍難。
知人不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苛盡,苛盡則眾遠。
說話,是本能,但能說好話,則是修為。
2
辦事要速度
一個人辦事的速度,往往決定事情的成敗。
之前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塊躺在水底的巨石,它很想漂到水面上看看,但卻不能,這讓它很鬱悶。
有一次,連續下了好幾天暴雨,它感覺自己身體下面的沙粒越來越少,隨後自己就慢慢地漂了起來,最後,一陣急浪打過來,把它竟然給打到水面上了。
剎那間,它看到了水面上的世界,五光十色,精彩紛呈。
它做夢也沒有想到,高速的激流竟然真的讓自己漂到水面之上了。
它感嘆:速度改變命運啊!
《拒絕平庸》裡有這樣一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為什麼嫉妒別人的成功?
正是因為知道可以做成一件事又不願意去做,然後對自己的懶惰和無能產生憤怒,只能靠嫉妒和詆譭來平衡。
決定人生高度的,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計劃,而是一念即起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零。
3
胸懷要大度
子貢曾問孔子:“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孔子回道:“其恕乎!”
曾國藩也曾在家信中寫道: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曾國藩早年得罪上司趙楫,受到趙楫的百般刁難。後來曾國藩連升幾級,官職大過趙楫,但他從來沒有伺機報復趙楫。
左宗棠與曾國藩政見不合,常常當眾辱罵曾國藩,但曾國藩總是相逢一笑,並不計較。
不僅如此,他還稱讚左宗棠“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爭光,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曾國藩的大度,最終也讓左宗棠放下了心中的隔閡。
《菜根譚》裡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此三者可以遠害,更能養德。”
大度待人,其實也是善待自己,平和寬容地面對他人,既能讓對方舒服,也能讓自己收穫內心的安寧。
人生在世,不斤斤計較是教養,寬大為懷是修養,與其爭鋒相對,不如一笑而過,寬心以待。
此謂大度看世界,從容過一生。
4
工作有力度
總有人問我,當下的工作不喜歡該怎麼辦?
讓他辭職,他說不敢,因為怕找不到更好的;讓他繼續適應,他說這壓根就不是自己的喜好所在。
看上去好似無解。
但真正層次高的人,無論一份工作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會幹得漂漂亮亮、利利索索。
你越是渾渾噩噩,就越沒有跳板可言。
由工作態度反映出來的狀態,最能暴露出一個人的格局、思維方式、耐力等重要品質。
曾國藩在家書中有這樣一句:男雖身在禮部衙門,為國家辦照例之事,不苟不懈,盡就條理,亦所深願也。
不苟就是不苟且、不隨意,態度端正、一絲不苟;不懈就是不鬆懈、不拖沓;盡就條理,就是一切都有條有理。
不管這份工作你喜不喜歡,只要在其位,就要履其職,工作有力度,事事有著落。
能夠做到的人,即使不是大富大貴,但一定是小富久安,哪怕沒有大成,也會常有小獲。
日本實業家鈴木正三說:“工作坊就是道場。”
紅塵皆道場,工作也是一種修行。
當你用力工作,踏實進步,也就開啟了你的自我進階之路。
5
讀書
有厚度
袁枚曾說: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是不一樣的。
而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也是不一樣的。
真正會讀書的人,是將書讀出厚度,沾染上自己生命的顏色。
清代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中將讀書分為了三個境界。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年少時由於自身閱歷有限,讀書只能如縫隙中看月亮,管中窺豹、一知半解。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中年時,由於閱歷的增長,對書本的理解也愈發深刻,這時候的讀書,是經世致用。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人生行至暮年,能夠以釋懷的心態把玩書本,以我觀書,以書觀我,方能得書中三味。
當你真正愛上了讀書,享受一個人遨遊書海的時光,便達到了讀書的最高境界。
這時候讀書,就能在書中欣賞大千世界,玩味萬般人生,所以也會知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該做什麼樣的事,過什麼樣的人生。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當我們遍歷人海浮沉,讀過詩書萬卷,回首看去,那些經歷都已經刻在我們的骨肉裡,成為了生命的氣質。
6
視野有寬度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而決定格局的,是視野。視野的寬度,決定了你對自我的拓寬程度。
當我們在二樓的時候,看到的是滿地垃圾。而在二十二樓的時候,則會將滿城風景盡收眼底。
一個人只有擁有寬闊的視野,才能不拘泥於眼前的束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著名作詞人方文山,最初並沒打算從事音樂創作,而是痴迷於電影。
只可惜,20年前臺灣市場小,電影不景氣。
後來他轉換思維:電影用情節講述故事,我可以用歌詞來講述故事。於是他轉戰音樂界,成了後來著名的作詞人。
也因為在歌詞上的超高成就,讓方文山有機會導演了周杰倫歌曲的MV,進而有了編導電影的機會。
他曾經的大視野,成就了殊途同歸的電影夢。
方文山正是不受限於眼前的客觀現實,開拓視野,放大格局,才能自己開闢了一條新路。
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不同的視野,形成了不同的人生格局,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際遇。
我們常常抱怨命運不公,事實上,那是因為我們格局太小,視野太窄。
7
追求有高度
有這麼一則故事:三個泥瓦匠在砌牆,一個人走過來,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泥瓦匠沒好氣地說,你沒看見嗎?我在辛苦地砌牆呢。第二個回答,我們正在建一座高樓。第三個則洋溢著喜悅說,我們正在創造美好生活。
10年過去了,第一個人仍然在做泥瓦匠,第二個人成為了一名工程師,而第三個人則成為建築公司的老闆。
工作本身沒有區別,為什麼三個人的人生走向卻大相徑庭?這就是個人追求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結局。
有句諺語說: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
一個人的未來,就是這張大餅,而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則取決於烙它的那口“鍋”,也就是你所追求的高度。
歌德曾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有怎樣的追求,就有怎樣的命運。
你追求的高度,就是你所能達到的高度。
人生好在有度。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願我們歷經人世浮沉,悟透人生7度。
共勉!
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