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政策一直在加碼

本報記者 胡畔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我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進入加速期。全國工商聯4月上旬提交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91.39%的民營企業已復工,全行業、全產業鏈同步恢復跡象十分明顯,整體呈現出“大企業全部復工、中企業基本復工、小微企業大部分復工”的趨勢。

從中不難發現,企業規模越大復工復產率越高。與大型企業相比,小微型企業復工復產難度依然較大,值得重視。尤其是隨著疫情在國外的加速蔓延,市場需求下降,訂單減少更是成為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減”“增”“降”等多個方面為這一困難群體“供氧”“輸血”。

首先是“減”,即減稅費。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先後出臺5批23項稅費優惠政策。第一批12項政策主要聚焦疫情防控和支持醫療救治工作,第二批2項政策主要聚焦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第三批3項政策主要聚焦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第四批4項政策主要聚焦穩外貿穩外資,第五批2項政策主要聚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這一系列抗疫情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結合不同時點、考慮不同情況、側重不同領域,針對性強、含金量高。國家稅務總局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全國減稅降費共計4027億元,其中,2020年新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589億元,去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今年繼續實施形成的減稅降費2438億元。可以說,這一系列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對企業的經營生產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其次是“增”,即增信貸。為解決企業的資金流、流動性短缺問題,4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金融支持方面,通過3次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向金融機構提供3.55萬億元低成本資金,用於向企業發放低利率貸款。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6%,不僅扭轉了1、2月份增速環比下降的狀況,而且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5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比重達7.7%,比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其中,信用貸款佔15.4%,比上年末高1.9個百分點,佔比顯著提高。同時,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覆蓋面擴大,增長出現大幅反彈。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787萬戶,同比增長22.2%。可以看到,金融系統正加大力度為受困企業“輸血”。

最後是“降”,即降成本。在疫情的影響下,許多小微企業為了穩定員工隊伍、市場及客戶,成本仍在增加,但由於還未完全復工復產,其收支差距越來越大,若不予以及時扶持,則這些小微企業有可能面臨倒閉風險。因此,在降成本上,多地區政府先後從降低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資金成本以及用電、用氣、用水等生產經營性成本上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4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決定,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採取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免收收費公路通行費、降低企業用電用氣價格等措施,從多個維度降低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

同時,針對許多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找訂單難”問題,各個部門也是多措並舉,助力中小微企業開拓市場、開發訂單。例如,工信部以電商平臺為抓手,引導廣大中小企業通過電商平臺解決產品滯銷、訂單不足、人才不夠等問題,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採購、分銷、融資等成本。同時,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對92家大型龍頭企業堅持日調度,推動7600餘家核心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帶動上下游40多萬家中小企業。商務部也將對全國40多萬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訂單的情況進行摸查,並將格外照顧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困難,幫助企業拿到新訂單。

總而言之,在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上,政策“助力包”一直在加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