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局〡中設智控曹溪:工業互聯網推動“按需匹配”

日前,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互聯網將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疫情之下,行業迎來怎樣的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點,又該如何突破?

本期《產業規劃局》邀請科學城集團下屬企業廣東中設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溪發表其關於工業互聯網的看法。

產業規劃局〡中設智控曹溪:工業互聯網推動“按需匹配”

廣東中設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溪


◎曹溪觀點總結

>>撬動大消費市場實現“乘數效應”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衝擊,但是在這場“危”中,我們也看到一些“機”,如比亞迪實現了一次由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到全球最大量產口罩工廠的華麗變身、火神山僅用10天就實現了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的美麗神話、一大批醫療物資生產以及需求與物流信息發佈對接平臺的湧現等等……

這些新一代技術的應用、新模式的孵化、新業態的湧現使得經濟社會沒有因物理“隔離”而“停擺”,相反更是點燃了全社會對信息網絡、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刺激了新基建的神經網絡。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是本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場。

加快新一輪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具有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社會意義。工業互聯網通過實現生產製造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本身就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在過程中又不斷孕育新的建設需求,能夠撬動龐大的大消費市場,從而實現乘數效應,形成正向循環。

加快新一輪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具有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意義。工業互聯網利用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優化存量、做大增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力支撐先進製造業發展壯大,實現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的融合發展,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或模式,從而實現促升級、優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目的。

產業規劃局〡中設智控曹溪:工業互聯網推動“按需匹配”

>>工業大數據是“流動的血液”

上世紀90年代,美國信息高速公路通過通訊網絡、計算機、電視、電話等其他信息設備和衛星的無縫連接,形成一張信息化的網絡,滿足社會生產活動和人們日常生活對信息服務的需要,也使得美國信息技術產業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據統計,美國當時失業率降至24年來最低點,通貨膨脹降到30年來最低點,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歐洲拋到後頭。與美國信息高速公路一樣,工業互聯網也是一張網絡。

但工業互聯網不是簡單地建設一張網,它是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實現工業生產過程所有要素的泛在連接和整合,使其平臺化、系統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滿足社會生產活動和人們日常生活所需,從而推進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我們從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的三個側面(物聯網+互聯網+工業大數據)進行解析。用打比喻的方式,可以把物聯網比喻為骨骼,把互聯網比喻為神經網絡,把工業大數據比喻為流動的血液

物聯網作為基礎骨骼,通過內外網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成一個整體,為運動提供關鍵的基礎和必要的支撐;互聯網絡的每個神經元向外伸出輸入和輸出信號的分支,每個神經元可以連接多個其他神經元,也可以接受多個其他神經元的連接,從而打通系統互聯、主體相接;而工業大數據就像血液,自由流動,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更大的價值。物聯網與互聯網進一步整合,匯聚、分析和應用工業大數據資源,形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三者融合創新、相輔相成,能更深層次地解決國家產能佈局與外部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地區產能的調整與協作能力以及外部資源獲取與交易的問題、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和企業外部信息的交互及時與準確的問題,從而實現重構全球工業、激發全球生產力的宗旨。

產業規劃局〡中設智控曹溪:工業互聯網推動“按需匹配”

>>管理理念轉變:由管“人”過渡到管“物”

協同推進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幾個方面不可或缺:

一是政府角色不能缺位。發展工業互聯網,首先要考慮的是解決安全問題,工業大數據的存儲、安全管理應該是政府不可或缺的責任和義務,須納入到政府主導之下(商業運作可以交給公允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運作);而且政府必須在工業大數據管轄權、所有權、使用權三個方面作出清晰的界定與制度性的保障。

二是政策支持要跟上。政府要打破過去基礎設施投資中的“玻璃門”“彈簧門”等體制機制障礙,為“工業互聯網新基建”發展創造條件,制定規則標準,提供良好營商環境,發揮好政府性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和鼓勵有意願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進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模式。持續推出政策引導、財稅支持、專業技術人才培育等具體實施細則,充分利用政府這支“看得見的手”,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企業理念要轉變。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工業社會中生產一般採用大機器流水線運作方式,生產的產品單一化、標準化,企業管理者追求的也只是生產工具的變革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關注的重點在於計劃和控制。而隨著物聯網的融合,“機器替代人”的生產模式和場景將會越來越多,產品的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的可靠性更多的是通過生產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運行效率來實現,所以企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逐漸由管“人”過渡到管“物”,主動評估設備管控現狀,找出差距。同時進一步擴散應用場景,尋求整體解決方案,由聚焦設備向工藝優化、供應鏈優化等更多場景應用拓展,以新方式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能力。

四是行業間打破壁壘,實現賦能。通過內網深入到車間、產線、設備,通過外網連接企業工廠、分支機構、上下游協作單位、工業雲平臺、智能產品與用戶等主體,在支撐網絡化協作的同時獲取海量數據。而這些爆炸式增長的數據量又使得工業大數據成為與實物資產和人力資本同樣重要的生產要素。企業可以沿著數據價值鏈,藉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賦能,打破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通過獲取、提煉和利用工業大數據而創造商業價值,重構業務流程和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五是信息對稱協同、按需匹配,建立工業信用。通過在垂直行業和集聚區系統性地推廣本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實踐,形成本行業的體系化應用模式,加強生產過程中設備與生產管理的信息對稱、網絡中生產協作的信息對稱、供應鏈供需雙方的信息對稱、製造者與使用者之間以及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信息對稱等,主動適應用戶需求,充分實現“按需匹配”,進而更精準地、更專注地提升產品質量,建立起“工業信用”,從而也促使用戶逐漸從“產品價格”判斷理性迴歸到“產品價值”購買的本質上,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也使得市場的競爭趨於良性。

中設智控官網:www.kingtangdata.com

【本期主持】郜小平

【統籌】趙兵輝 郜小平

【海報】許蕾

【策劃】陳韓暉

【出品】南方產業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