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電動車產業高點“蓄能”再攀高峰

4月10日,江蘇宗申車業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梁會建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條好消息,作為豐縣電動車產業園內整車製造的“龍頭”,其產能已復甦到80%,本月將會滿產達產。

宗申的滿產達產,有著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電動三輪車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保增長、穩就業的重要作用。如何取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豐縣電動車產業園做了哪些有益的嘗試?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產業園探訪。

站在園區振興路邊,記者看到,徐州市鴻潤達電動車有限公司和江蘇歐皇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位於振興路和宏達路交匯處的東南、西北角,鴻潤達主營電動三輪車核心部件電機,過個馬路就進了歐皇的生產車間。“這極大節約了物流成本,且在當地就能完成維修和更換電機服務,售後成本節約也同樣可觀。”鴻潤達公司負責銷售的副總宋國強說,復工復產初期,公司日產量僅3000臺,但很快開始復甦,從3000臺到突破1萬臺,僅用了半個月。鴻潤達在當地市場佔有率達六成,大部分由馬路對面的小刀、歐皇等國內電動三輪車整車生產企業消化。

記者瞭解到,園區內不少企業實現了類似的“微循環”,既降低了疫情防控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拉動了整個產業鏈。目前,產業園(含配件園)110餘家入駐企業,包括倚天電機、科亞控制器、鴻潤達電機、銘尊電機、強風鋼輪等一批豐縣本土知名企業和宗申車業、浙江綠源、天津小刀、台州王派等全國知名整車製造企業,互相支持,共同復工復產。部分企業的產品成功出口至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泰國、孟加拉國等國際市場。

全產業鏈復工,還要全鏈條一起練內功。3月初,宗申組織了一場有20餘家園區內配套企業負責人參加的“雲會議”。“每家都對存在的不足和麵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整改思路、制定整改計劃。”梁會建表示,做為整車製造企業,這是宗申從自身發展角度對全產業鏈上配套廠家進行的一次提升工程。“全產業鏈共同發展,打造高質量產品的集合體,才能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梁會建透露,宗申3月份產量與1月已基本持平,整車生產達4萬輛。“這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今年,在現有廠區西北角,直線距離500米外,將開工建設年生產100萬輛、總產值200億元的二期項目。”

長期以來,農用電動三輪車一直存在科技含量不高、智能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總結戰“疫”經驗,豐縣電動車產業園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製造”向“智造”轉變,促進了園區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去年,徐州宗申電動車有限公司引進了“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項目,用於農用電動車的焊接和組裝,勞動生產率由400臺/人/月提升至700臺/人/月。近日,該生產線24小時運轉,大幅提高了生產率,用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相對於傳統人工,還具有焊接均勻無氣孔、產品誤差小等特點。

鏈上企業紛紛跟上“智能製造”的腳步。在徐州五羊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企業由以前單一的機械手焊接門板,逐漸向整體車廂車架,全部用機械手進行焊接轉變,1臺機械手相當於4個焊工,大大提升了生產的產量。以前焊接一個門板需要5分鐘,現在僅用2分半鐘。據介紹,今年企業又在衝壓車間增加了2臺激光切割機,至少增強了20%的生產效率和品質保證能力。

“智造化”讓豐縣電動車產業園創建省級高新區的“孵化器”效應凸顯。據統計,園區9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引入機器人150多臺,實現了“地不增、利倍增”,園區的生產力、創新力、硬實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產業園也被認定為省級科技產業園、省級眾創空間、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省級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

本報記者 李 剛

本報通訊員 王 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