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作为一名90后,我进入社会工作了9年,从事的都是基础岗,例如:行政、人事、助理等。

环绕身边的同龄人,在职场上基本已小有成就,不是管理层就是有一技之长,我却徘徊在底层苦苦挣扎。

明年,就踏入30岁,犹豫着是否该走出之前的舒适圈,重新规划职业。于是,我经历了辞职,再求职,入职。

复盘所有的求职经历,我发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特别擅长的岗位技能。对我曾经“引以为豪”的工作能力来说是致命伤。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过去,我一个人同时兼做行政、人事、财务助理,皆能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维持公司有条不紊的运营;现在,重新踏上求职之路,却发现更多的公司需要的是“专精、深耕”人才。

这个现象让我备受打击,这个事实让我非常失落,过去这么长时间“广而泛”的兼工,却没有增加核心竞争力,它让我感觉很丧。

因此,这次求职我必须改变,不是岗位造成我在底层挣扎,而是没有打磨一项“专精”的核心技能拉扯着我的升迁,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Part 1

不停深挖,才能让我更了解领导需求

再就业,我选择了以前不太乐意、觉得枯燥乏味的人事工作,工作内容是发布招聘信息、搜索简历、邀约面试等。

从我6月入职至今,经历了2个月的新员工招聘期,才完成了1个人员补充需求。这让我感到惶恐。

过往,只需要把需求部门的用人要求发布在各大招聘网上(职能岗位发布在智联,技术岗位发布在拉勾),然后静等投递过来的简历,或空闲时主动搜索,再筛选邀约,基本能在月内完成到岗要求。

但这次以专职人事开展工作,却遇到了打击。

第一个月,我沿用老办法招聘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在2大招聘网上发布信息、筛选简历,到场面试人数约有45人次,查看人数231人,沟通人数199人。

但需求部门反馈过来的信息是:“要求过往的工作经验偏向管理系统、后台开发等项目,而不要只做过app、小程序。”

职位描述:
1.与后端开发人员协作完成公司产品的前端页面开发和交互体验;
2.开发符合Web标准的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上的前端应用;
3.提供数据可视化方案。

这跟当初用人要求上笼统的职位描述相差甚远,导致第一轮的面试颗粒无收。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但幸亏,这反馈的信息提醒了我,应该再去跟用人部门详谈,把他们那些深藏的要求挖掘出来。

详谈深挖过后,我才发现,用人部门实际的考核标准比写出来的任职要求严格多了,而且还有“隐性”条件,一部分信息不能光明正大的写在招聘信息上(容易引起歧视的嫌疑)。

但却让作为Hr的我在主动筛选简历时,更清楚公司正在招聘的员工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提高了初选第一关的效率,节省了用人部门领导的面试时间,找合适的求职者,对应合适的岗位,宁缺毋滥。

不是所有事实都以表象呈现出来,要主动深挖底层的主轴。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Part 2

简洁的SOP,为自己省时省事

以前工作,做完了就是做完了,不会回头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或许还要搜肠刮肚才能把当初的模糊记忆拼接出来。

现在,我晓得“真正的高手,都有一套SOP搞定一堆工作”。职场很忙,让你过往的工作经验,稳定地为未来输出价值。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刚入职时,领导交接了一个报表工作给我,演示了一遍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到上周我终于自己实操时,却发现领导的操作指引太复杂,按照步骤来做效果还是不理想。

刚好领导出差不在,我没有了请教、依赖的机会,只能自己琢磨。

首先,找出过往的报表研究上面的数据;其次,理顺逻辑关系……最后,我终于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完整的SOP,简单明了,不用将数据导入导出,效果却一致。

之前一整天都很忙,紧赶慢赶才能在下班前勉强完成工作,还纠结工作量与日俱增,恨不得自己像章鱼一样多足,能同时开工。

当我有了一套简洁的SOP时,却惊喜地发现,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跟领导邀功,而是为了日后做重复事情时,自己能更省时省事,对工作更有把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偷懒”做另外的事情。

心不要急,慢慢来练,多思考复盘手上在做的事情,能让自己把状态调整过来。状态好了,效率高了,为公司创造出价值,难道领导还能看不到,真瞎了啊。

不是所有基础岗都像表面的没有升迁机会,要主动担事献价值。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写在最后:

其实,混久了底层的基础岗,很容易让人丧失向上的热情动力,然后总抱怨“领导为什么都看不到我为工作付出的种种,升职加薪总落不到自己头上……然后周而复始、一成不变,更没有动力力争上游”。

但只要从现在的心态上开始小小的改变,小小的改变,未来可期!个人的思维转换和能力崛起,才是升职加薪会青睐于你的根源。

中年求职,才发现逃脱不了底层圈的原因

毕竟,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不能单纯的用雇佣与被雇佣或买卖关系来解释,它们更倾向于相互扶持、相爱相杀的博弈。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要福利,离不开企业的盈利创收。

这样,公司才不会变成独立的工具,员工才不会变成可替换的齿轮,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正常运转,生生不息。

要知道企业想要什么?
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要知道自己付出多少?
要知道企业回馈多少?
 

现在的我,正在努力的路上,培养自己做好事情的能力,不再因为人到中年再就业而彷徨,行动治焦虑。

---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