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甲民營醫院院長的擔憂:疫情後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辦醫成長機會恐被擠佔

一位三甲民營醫院院長的擔憂:疫情後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辦醫成長機會恐被擠佔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道

戰疫之後,公共衛生補短板,新基建潮起,這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但是,作為經歷社會辦醫幾十年政策浮沉的“老兵”,溫州康寧醫院董事長、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會長管偉立注意到一個現象。

“現在各地都在做‘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規劃,但是普遍重公立,輕社會,”管偉立說,“各地都說公立市級的醫院要怎麼樣投入建設,要增加3000張、5000張床位,而關於作為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力量辦醫卻很少被提及。有些地方‘十四五’衛生規劃從前幾期的討論開始,直到規劃初稿出來,一次都沒有讓社會辦醫機構參與,這個現象要引起重視。”

4月10日,管偉立做客“中國社會辦醫產業新動能沙龍”,與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秘書長陳林海、《華夏時報》副總編輯陳巖鵬進行了題為“後疫情時代,醫療產業格局優化調整的創新點”的直播對話。他在其中對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辦醫成長空間被擠佔等現象,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中國社會辦醫產業新動能沙龍”系列活動由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作為行業指導單位,華夏時報主辦,新醫界傳媒、康養百人承辦。近期,沙龍聯手新醫雲學苑,以線上對話的方式反映社會各界對於社會辦醫產業發展熱點話題的態度和觀點,形成社會辦醫領域意見領袖的發聲平臺。

社會辦醫被指“當逃兵”

自1月24日以來,國家和各省共派出346支醫療隊、4.2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其中,大型公立三甲醫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佔中國醫院總量六成以上的2.1萬家社會辦醫院一度被指“當逃兵”,沒有參與到抗疫中去。

管偉立認為,這種觀點是對社會辦醫院的誤解。其實在疫情中,有能力的、有責任擔當的優秀社會力量辦醫機構,都是與公立醫院一樣儘自己全力去抗疫。以溫州康寧醫院為例,浙江省馳援武漢的第三批醫療隊員首次增加了4名心理專家,其中康寧醫院就佔了兩個名額。“很多我們周邊的公立精神科醫院都感覺到很羨慕。這表示我們康寧的心理專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與能力得到了政府的認可。而事實證明了我們的兩名心理專家在當地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說。

據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統計的數據,截至2月7日,在有明確統計的13個省、市和自治區就已經有633家社會辦醫院參與抗擊疫情,作為定點醫療救治機構。其中,安徽省社會辦醫機構佔全省定點醫療機構的23.96%,湖北省為11.29%,四川省、山東省分別佔比11.27%、11.15%。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截至2018年底,社會辦醫院達到2.1萬家,佔比63.5%,數量多於公立醫院。但是社會辦醫院多為專科醫院,規模多為一級或者二級醫院,呈現“小而散”,與新冠肺炎救治直接相關的重症醫學、感染科和呼吸科室設置很少,在專業床位供給和醫護人員規模上也都不佔優勢。

對於社會辦醫在抗疫中的角色和作用,陳林海表示:“抗擊疫情期間我們看到的積極信息有幾個,一是國家和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均明確表態,在做整個社會疫情防控力量調度時,是把咱們社會辦醫作為一支有生力量同時考慮的;二是政府也看到了全國社會辦醫力量都能夠積極響應參與抗疫,不管是參加省級醫療隊馳援武漢,還是在當地作為新冠疫情定點救治醫院、觀察隔離點,或者派員參加當地社區的防疫設卡工作,所以也明確要求加強宣傳社會辦醫力量的抗疫事蹟;三是主管部門也瞭解社會辦醫現在的力量相對還是比較薄弱,相關專業缺失,所以對於從國家層面來講去調動力量,他們還是有些擔心的。社會辦醫需要首先保護好自己,更要進一步強化整體的專業服務能力。”

2月16日,國家衛健委專門發文指出,社會辦醫療機構作為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中承擔著相當重要的任務,要全面組織動員社會辦醫力量參與疫情防控。

憂心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

經歷新冠疫情衝擊之後,“新基建”、“公共衛生補短板”等觀點趨熱。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公共衛生領域的財政投資支出是1.6萬億元,僅佔GDP的1.7%,歐美國家的比例是中國的10-20倍。這也表示,未來的增長空間十分可觀。

陳巖鵬表示:“後疫情時代,國家絕對會在公共衛生領域加大投入。這些財政上的投入很有可能流向公立醫院,造成公立醫院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從而擠佔了社會辦醫院的份額,這可能也是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各地是否會掀起新一輪公立三甲醫院“擴張熱”,作為幾十年社會辦醫政策浮沉的親歷者,管偉立對此十分擔憂。

“國家對公立醫院新一輪的投入建設,經過了充分的論證嗎?有沒有讓社會力量充分參與進來?這些都需要聽到社會辦醫的聲音,也要盤點一下當地現有的醫療衛生體系,真正的短板在哪裡?”管偉立說,“如果政府不計代價地投入資金建設大型公立醫院,不僅會讓國家財政資金、社會公共資源的效率和效益得不到充分體現,還會把現在偏小、偏弱的社會辦醫院成長的機會擠佔、剝奪了。”

管偉立也指出,當我們注意到社會辦醫院能力不足、不夠的時候,其實公立醫院的能力差別也非常大,公眾的目光往往只集中在公立三甲醫院身上,實際上二級醫院以及下面的基層醫院也有一些非常弱的,並不是說公立醫院都很強。

對於管偉立的擔心,陳林海從另一個角度分享他的觀察和看法。“當‘新基建’下來,新的投資下來,會不會繼續加大對公立醫院的建設?坦率講我是這麼看的。第一,國家尤其一些財政相對寬裕的地方政府肯定會加大建設,但是可能未必會有當年那種體量出現,因為國家整體還是要限制大型公立醫院的發展規模;第二,當前,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還是比較緊張的,所以即使他們想建也未必有那麼多的資金。務實的地方政府可能還是要考慮如何吸引更多社會資本來提高當地醫療資源的供給,從而避免給政府造成更多的債務負擔。所以原因既有宏觀政策的控制,還有客觀財政預算的收緊。”陳林海說。

陳林海表示,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可能會流向基層醫療、公共衛生疾控,包括社區衛生健康管理、家庭醫生服務、應急管理體系等等;也可能會在大型公立醫院裡進行,比如重症醫學、感染醫學、臨床檢驗等這些重點學科的建設,資金可能會往這些走,主要是補短板。而不是一昧的擴張公立醫院規模、搞大水漫灌。同時,還可以建議政府考慮“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思路,把社會辦醫力量建設成應對大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備役部隊”,或許更加經濟高效可行。

陳林海也透露,今年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首次接受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的委託,參與到國家的“十四五”醫改規劃中,承擔社會辦醫子課題的研究工作。“這體現了決策層對社會辦醫的態度,他們還是願意去傾聽行業的聲音。我們協會很重視,邀請到了像波士頓諮詢公司、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和君諮詢等專業機構,形成強大的專家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對這個課題有更好的深入研究,拿出更加有說服力的論點論據。同時我們也會在全國大面積開展調研和訪談的工作,希望能把第一手、最基層的聲音呈現給相關決策部門。”

“資本荒”會到來嗎?

社會辦醫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疫情之後,資本變得更加謹慎,這或將導致社會辦醫供血不足。

4月16日,醫學界智庫“疫情期間醫院運行狀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95%的受訪醫院業務量和營收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84.8%的醫院門診量下滑20%以上,39.2%的醫院已出現資金斷流的情況。所有受訪的社會辦醫機構表示,資金流僅夠支撐兩個月。

其中,人力成本、防疫物資採購費用、房屋水電成本成為醫院運行壓力的“三座大山”。部分抗風險能力弱的、擴張快的、負債高的社會辦醫院面臨倒閉的風險。

管偉立認為,這將是2.1萬家社會辦醫院經歷的一次洗牌,最後的結果是優勝劣汰。 “前幾年,資本對社會力量辦醫進行了瘋狂的追逐,現在這種情況,實際上是迴歸到了一個正常的調整期。因為有些資本感覺到醫院不是這麼容易做的,不是投資馬上就能有效益的。醫院的發展有個過程,首先要得到社會的認可,有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創出了品牌,才會有一個合理的回報。它不是一個短期的投資行為,而是一個長線的、有情懷、有擔當、有底線的一個服務行業。”他說。

陳林海表示,這次疫情後,預計整個社會辦醫的數量規模會有收縮。確實會有一批社會辦醫機構因為經營的問題會退出市場;也會有一批社會辦醫機構,因為政府下一步的監管加強,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講,這是一種行業內部的自我淨化和提升,未來一定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適者生存。廣大社會辦醫者更多的是要看到產業格局的變化趨勢,在這個變化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創新點。比如說加強自身的學科建設,在垂直領域做到最強,提高核心競爭力,而不是橫向的去盲目擴張。

所謂的創新點,不僅包括不斷引入新的醫療技術,也包括管理模式、服務方式的變革。互聯網醫療與基層衛生領域或將成為兩大機遇。

以互聯網醫療為例,此前互聯網醫療在線上問診領域一直沒有取得很好的突破,卻在這次疫情當中開闢了“第二戰場”,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管偉立表示,這次疫情讓很多人被封在社區不能出來,而身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的病人藥用完了怎麼辦?這就體現出互聯網醫療的重要性。溫州康寧醫院在1月25日,就發現了民眾有這樣的開藥需求,並積極與溫州市醫保局溝通,不僅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解決了病人的開藥問題,也讓平臺得以在短期內與醫保對接。同時,溫州康寧醫院也將部分心理諮詢服務轉移到了線上,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基層衛生領域,目前中國九成以上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都屬於政府包辦、全額事業單位撥款的模式。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還有待完善,基層衛生髮揮的作用不夠充分,未來這部分市場是否會放開給社會辦醫值得討論和關注。

“社會力量辦醫是我們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國家給社會力量辦醫的一個最新的定位。而我們在基層衛生建設的過程當中,卻忽略了社會力量辦醫的重要性。所以我想今後在基層衛生建設的時候,也需要讓更多優秀的社會力量來共同參與到基層衛生的建設中來。”管偉立說。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